CaiNiao brand unmanned vehicle has been updated again

華爾街見聞
2025.06.19 09: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物流無人車市場如今備受看好。

作者 | 黃昱

編輯 | 王小娟

2025 年,物流無人車迎來了規模化商用期。

作為主力玩家之一,菜鳥今年也明顯加快了物流無人車的上新節奏。繼 1 月發佈了升級改款的 GT Pro 後,6 月 18 日,菜鳥又推出新款無人車 GT-Lite 並同步啓動預售。

據悉,該款車型屬於 L4 級無人駕駛快遞車,車體定價 2.18 萬,但疊加限時優惠後,僅售 1.68 萬,另需每年 2 萬元的 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服務費,作為對比,GT Pro 剛上市時五年最低總價(車體 + 五年服務費)為 14.98 萬。

相較高配車型,GT-Lite 將載貨續航縮短至 100 公里,但容量更大、載重更高、速度更快、價格也更低,足夠適配快遞網點到代收點之間的短途接駁運輸。

菜鳥相關負責人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新款平價車型與高配車型為同平台生產,自動駕駛系統也不作任何減配,該車型針對快遞網點進行專門設計,幫助快遞網點節省無人車的使用成本,確保快遞網點能用得起,用得安全。

顯然,為了助力物流無人車更快地實現大規模應用,菜鳥正持續在產品與場景的適配上下功夫。

物流無人車是基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運輸工具,目前主要應用於快遞末端配送(如從網點到社區驛站),此外也可以用於封閉場景物流運輸、商超生鮮配送等。

除了 GT-Lite 外,菜鳥還分別在去年 9 月推出 L4 級無人車 GT,今年 1 月發佈了首次升級改款 GT Pro。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截至今年 4 月底,菜鳥已經交付了數百台 GT 系列的無人車,很快就會突破 1000 台。

此外,菜鳥還計劃自今年 6 月開始陸續推出多個新的功能車型,並同步進行 AI 算法升級,率先在 L4 自動駕駛中實現輕地圖功能,以及實現更充分的人機交互。

華爾街見聞從菜鳥內部獲悉,基於原有 5 立方米的無人快遞車,菜鳥將很快推出快遞櫃車、冷鏈車等功能性改款車型。同時計劃推出至少 9 立方米的更大容量無人車,適用於鄉村物流更低成本的配送。

顯然,菜鳥無人車業務的商業化正在加速推進。

在投入無人車的研發近 8 年後,2024 年是菜鳥無人車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無人車工作場景已經從封閉、半封閉園區/道路正式轉向了基於末端配送場景的公開道路,旗下 L4 級(高度自動駕駛)無人車也正式量產發售,並快速拓展了一些客户。

去年 10 月在接受華爾街見聞等媒體專訪時,菜鳥集團 CTO 李強曾表示,L4 自動駕駛的春天已經到來了,全國很多省份已有菜鳥無人車的投放。

菜鳥佈局無人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李強對華爾街見聞表示,菜鳥從成立之初就希望通過數據和技術去推動整個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所以菜鳥做無人車也是因為認為在物流這個行業裏面,無人車是一個推動整個物流產業升級變革的重要的技術和產品。

此外,菜鳥本身也是一個綜合性物流公司,希望通過在物流場景中更多地用好無人車,以提升綜合競爭力。

物流無人車市場如今備受看好。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目前多家公司推出物流無人車產品,除了菜鳥、美團、京東物流等物流企業外,還有新石器、九識智能、白犀牛等初創公司,主流物流無人車平均售價為 5 萬元,主要商業模式是整車出售 +FSD 服務費。

國金證券分析師指出,無人物流車需求可觀,可助力快遞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已廣泛應用於快遞、外賣、B2C 零售、商超便利及生鮮宅配等多個領域,對應可替代的是城配市場運力,而城配市場是萬億級的市場。

此外,據華源證券研報,物流無人車理論上可替代微卡、輕卡、貨運三輪等傳統運輸工具,每年最多可替換商用車 444 萬台,對應無人車年市場規模 2071 億元。根據國家郵政局,截止 2024 年底,累計超過 6000 台 L4 級物流無人車運營,市場仍有較大滲透空間。

此外,根據《車路雲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按照中性預測,預計城市末端無人配送 2025 年、2030 年我國城市末端配送產值增量為 128 億、977 億元。

在技術突破、產品降價、路權開放、政策支持等背景下,物流無人車迎來規模化商用期。

菜鳥集團 CEO 萬霖在 2024 全球智慧物流峯會上指出,經過長期的積累、長期的建設,無人車和無人駕駛在物流行業基本邁過了技術的門檻,它和整個業務、流程相結合的緊密度也已經達到了規模化應用的階段。

另據國金證券研報,得益於核心零部件快速降本,算法升級迭代帶來的智駕傳感器硬件需求減少,以及規模經濟效應,無人配送有了大規模商業化的基礎,多款物流無人車價格大幅下降。

此外,我國政策正大力推動無人物流車的發展。例如,5 月商務部等 8 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廣無人配送車等智能設備,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效率;多地政府也出台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相關的配套政策。

浙商證券分析師李丹表示,隨着無人車技術日漸成熟,物流無人車正從 “技術驗證” 階段邁向 “商業正循環”,在政策開放加速、成本不斷下降等合理驅動下,行業有望於 2025 年迎來規模化商用拐點。

無人駕駛將率先在物流行業大規模落地生花,但要想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玩家們還要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