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a hedge fund has a formal valuation: "Multi-strategy giant" Millennium valued at $14 billion

千禧年管理公司,正與高盛旗下的 Petershill Partners 合作,商討出售其管理公司 10% 至 15% 的少數股權。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外界首次對這家對沖基金巨頭給出正式估值——高達 140 億美元。
千禧年管理公司(Millennium Management),即將被貼上 140 億美元的公開價碼。
6 月 16 日,據媒體報道,管理着超過 750 億美元資產的千禧年管理公司,正與高盛旗下的 Petershill Partners 合作,商討出售其管理公司 10% 至 15% 的少數股權。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外界首次對這家對沖基金巨頭給出正式估值——高達 140 億美元。
報道指出,Petershill 本身就是另類投資管理公司的少數股權買家,此次交易的目標投資者將包括其自有客户以及千禧年基金的最大出資人。這筆交易將使千禧年躋身全球估值最高的對沖基金管理公司之列。
作為與 Ken Griffin 的 Citadel 和 Steve Cohen 的 Point72 齊名的多策略巨頭,千禧年在紐約總部之下,擁有超過 320 個投資團隊,在嚴苛的風險框架內進行跨資產類別的投資。目前,千禧年與 Petershill 均對此事拒絕置評。
估值邏輯的爭議與重塑
140 億美元的估值無疑是驚人的,但也引發了市場對沖基金估值邏輯的審視。
傳統上,對沖基金的估值主要基於其收取的兩類費用:管理費和業績提成。管理費被視為更可預測的收入來源,因此在市場上享有比波動性巨大的業績提成更高的估值倍數。
千禧年變革後的收費結構——特別是 1% 的保底費用——使其收入流更加穩定,這為其高估值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報道稱,一位私募的顧問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即便是像千禧年這樣擁有長期鎖定資本的多策略對沖基金,其管理費所獲得的估值倍數通常也低於成熟的私募股權公司。不過,該顧問也承認:
如果把所有因素綜合起來,千禧年公司的市盈率遠低於一家知名私募股權公司。但投資者仍然可能被千禧年的品牌魅力所吸引。
報道分析稱,這種品牌溢價或許能夠打破傳統的估值模型。而支撐千禧年強大品牌和高估值的,是其長期穩健的業績記錄。
該公司的旗艦基金自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約為 14%。根據投資者透露的數據,該基金在 2023 年取得了 15.1% 的收益,今年截至 5 月份上漲約 0.4%。
為公司制度化做準備
這次史無前例的股權開放背後,是創始人 Izzy Englander 為公司精心規劃的 “後 Englander 時代”。
在過去 36 年裏,這位年屆七旬的創始人始終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如今,他正採取一系列措施,旨在將公司制度化,為公司 “沒有他” 的未來鋪平道路。
出售少數股權是雙重戰略的一部分。一方面,它為公司的未來引入了穩定的外部戰略投資者;另一方面,千禧年正計劃首次向其高層管理人員分配股權,將公司的所有權從一人獨有轉變為核心團隊共享,以此激勵和留住頂尖人才。
在此之前,Englander 已經採取了一系列關鍵措施來鞏固其帝國:
- 鎖定資本: 他已將絕大多數投資者的資金轉移至一個長期份額類別,將其撤資時間從一年延長至五年,極大地穩固了公司的資本基礎。
- 強化領導層: 從高盛等機構引進了一系列高級管理人才,打造了強大的領導團隊。
- 重塑收費結構: 推行了新的收費模式,投資者現在無論基金表現如何,都需支付一筆最低費用,通常為資產的 1% 左右或投資收益的 20%。銀行家們認為,這實質上使其收入結構更接近穩定的管理費。
- 尋求戰略合作: 千禧年還在與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洽談戰略合作,其中可能包括貝萊德收購少量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