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licon Valley earthquake! Alexandr Wang joins Meta, turning OpenAI, Microsoft, and Alphabet into "invisible people" overnight

硅谷再次震動,28 歲的 Scale AI 創始人 Alexandr Wang 宣佈加盟 Meta,並帶來 150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這一舉動可能改變 AI 競爭格局,令 OpenAI、微軟和谷歌面臨巨大壓力。Wang 的 Scale AI 專注於數據標註,為 AI 模型提供必要的高質量數據,客户包括 OpenAI、微軟和谷歌等,掌握了競爭對手的核心信息。
硅谷,又地震了。而且是震源直指 AI 核心的那種。
就在今天,一則消息引爆了整個科技圈:年僅 28 歲的 Scale AI 創始人兼 CEO 華人天才 Alexandr Wang,發表全員信正式宣佈離職,並以一種堪稱 “王炸” 的方式,加盟 Meta。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跳槽。
隨他而來的,是 Meta 一筆高達150 億美元的鉅額戰略投資。
扎克伯格不惜血本,不僅挖走了 AI 領域最舉足輕重的人物,更可能直接掌握了所有競爭對手的 “七寸”。
Sam Altman 和微軟的 CEO 納德拉,恐怕此刻正緊急召開戰略會議。因為這場 AI 競賽的牌桌,可能在一夜之間被徹底掀翻了。
AI 的 “隱形軍火商”,憑什麼值 150 億?
你可能沒聽過 Alexandr Wang 的名字。正常。但這恰恰是問題的關鍵。
在 AI 這場淘金熱中,當所有人都盯着 OpenAI 的 ChatGPT、谷歌的 Gemini 這些光鮮亮麗的 “金礦” 時,Alexandr Wang 早已悄悄做起了賣 “鏟子” 和 “牛仔褲” 的生意,而且做到了全球壟斷。
他創辦的 Scale AI,乾的是 AI 領域最苦、最累,但也最根本的活兒——數據標註。
簡單説,就是給 AI“餵飯”。所有高大上的 AI 模型,都必須由海量、高質量的 “飼料”(即標註好的數據)餵養大。沒有 Scale AI,大部分 AI 模型就是一堆無法工作的代碼。
更要命的是,Scale AI 的客户名單,就是一本 “AI 名人錄”:OpenAI、微軟、谷歌、美國軍方……當然,還有 Meta 自己。
這意味着什麼?
在過去幾年,幾乎所有 AI 巨頭的核心研發進展、模型弱點、技術路線,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了 Alexandr Wang 的面前。他是這場戰爭中,唯一一個能自由進出所有對手軍火庫的 “隱形軍火商”。
他掌握着 AI 的 “石油”——數據,也洞悉着所有人的底牌。
扎克伯格的驚天豪賭:買人、買廠、更買情報
最近,Meta 在 AI 賽場上節節敗退,頂尖人才出走,產品反響平平。扎克伯格的焦慮,肉眼可見。
這一次,他顯然不打算再慢慢追趕了。他選擇了一步險棋,也是一步絕殺之棋。
這 150 億美元的天價交易,至少是一石三鳥:
1. 買下頂級大腦: Alexandr Wang 不僅是技術天才,更是戰略鬼才。這位 28 歲的 MIT 輟學生,能從零打造出估值超百億的 AI 基礎設施帝國,他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是 Meta 千金難買的。
2. 綁定核心工廠: 通過豪擲千金成為 Scale AI 的大股東(傳聞持股 49%),Meta 等於間接控制了 AI 產業的 “彈藥庫”。未來,自家的模型開發將擁有最優先、最優質的數據支持。
3. 上演終極 “無間道”: 這是最讓競爭對手不寒而慄的一點。當 Alexandr Wang 加入 Meta,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更是他對整個行業,特別是對 OpenAI、微軟等核心對手研發流程的 “上帝視角”。一夜之間,OpenAI、微軟、谷歌等所有巨頭,在 Meta 面前都可能成了 “透明人”。
這場收購,與其説是人才引進,不如説是一場情報戰的完勝。
一封告別信,一場 “體面” 的收割
在引爆行業的同時,Alexandr Wang 也給自己的員工帶來了一場 “天降財富”。
在他的全員信中,他動情地回憶了從 MIT 退學創業的歷程,並坦言離開的決定充滿不捨。但更重要的是,他宣佈,Meta 投資的收益,將直接分配給公司的股東和持股員工。
這意味着,無數 Scale AI 的員工將在明天一早醒來時,發現自己獲得了鉅額的現金回報。
這手操作堪稱滴水不漏:既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驚天一躍,又為追隨自己多年的團隊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為公司的未來鋪平了道路,堪稱一場教科書級別的 “體面” 告別。
Alexandr Wang 全員信
致謝
團隊的夥伴們:
當我在 2016 年創立 Scale 時,正值人工智能(AI)領域的早期突破浪潮中。那時,DeepMind 剛發佈 AlphaGo,谷歌也才推出 Tensorflow——一切都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但當時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數據是 AI 系統的命脈,而這也正是我們創立 Scale 的初衷。從那時起,我們共同走過了一段非凡的旅程。
我們已經成長為一支超過 1500 人的團隊,併成為模型構建者、企業和政府在部署最智能的 AI 工具與應用時所信賴的合作伙伴。如今,Scale 已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之一,正在加速推動這項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技術的發展。今天,我們宣佈獲得一筆來自 Meta 的鉅額新投資。這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對大家為實現 Scale 使命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的有力肯定。
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現在是時候開啓新的篇章了。與你們並肩創建這家公司,是我生命的全部——我從麻省理工學院(MIT)大一結束後便創立了它,並從此義無反顧。過去這些年的點點滴滴,都有你們的身影。對此,我無怨無悔。
當這個機會最初出現時,我內心的第一反應是不確定的。坦白説,不再作為 Scale 的一員(Scalien),這個想法曾是無法想象的。但當我花時間認真思考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時刻,不僅對我個人而言,對整個 Scale 也是如此。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能夠回饋每一位曾為 Scale 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同時也能讓公司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有力。
正如大家可能已從近期新聞中瞭解到的,如此重大的機遇往往伴隨着代價。而這一次,代價就是我的離開。能夠擔任你們的 CEO,是我此生最大的榮幸。
關於我接下來的去向,我將離開 Scale,與另外幾位同事一起加入 Meta,投身於他們的 AI 項目。雖然卸任 CEO 的心情五味雜陳,但我絕不會拋下 Scale。我將繼續擔任董事會成員,支持公司的使命和長遠願景。
作為我工作交接的一部分,我很高興地宣佈,經我和董事會一致同意,將由 Jason Droege 擔任臨時 CEO。Jason 在創建和發展像 Uber Eats 和 AXON 這樣業務上展現出的超凡能力,讓他擁有了勝任這一職位的經驗和技能,是該職位的最佳人選。Jason 瞭解我們的業務,也清楚 Scale 該如何抓住眼前的巨大機遇。同時,Jason 也在與董事會密切合作,以招聘一位強有力的首席技術官(CTO)來壯大我們的工程團隊。請允許我明確一點:如果我不是堅信 Jason 和團隊的其他成員是帶領我們繼續前行的最佳領導者,我絕不會給予如此堅定的支持。
今天的這筆投資也讓我們能夠回饋大家過去幾年為 Scale 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奉獻。來自 Meta 投資的收益將分配給作為股東和既得股權持有者的你們,同時,你們仍將作為公司的股權持有者,有機會繼續分享我們未來的成長。這個傑出的團隊一直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很高興能通過這次意義重大的流動性分配來回報大家。
感謝你們付出的一切。
亞歷克斯 (Alex)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