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DC did not bring the AI breakthrough that was anticipated, Apple is deeply trapped in a "triple dilemma"

華泰證券指出蘋果正陷入端側硬件能力不足、研發轉換效率下降、隱私保護制約 AI 發展的 “三重困境”。蘋果 FY24 研發投入 314 億美元,但在 AI 競爭中仍落後於谷歌、OpenAI 等對手。中國科技企業如小米、聯想有望利用後發優勢縮短與蘋果的差距。
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用大量篇幅反覆推銷 “液態玻璃”(Liquid Glass)設計時,投資者意識到他們等來的不是 AI 革命,而是蘋果創新力枯竭的信號。
北京時間 6 月 10 日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註定成為蘋果近年來最令人失望的開發者大會之一。這家市值超 3 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在 AI 競賽的關鍵節點上交出了一份乏善可陳的答卷。除了 “液態玻璃” 的界面重設計外,幾乎沒有任何能夠撼動市場格局的突破性創新。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蘋果正深陷 “創新者困境”,面臨端側能力不足、研發效率下降和隱私保護制約三重困境,這可能為小米、聯想等中國企業提供縮短差距的機會窗口。
1)受制於芯片等基礎能力不足,手機等端側硬件上的殺手級 AI 應用一直未能出現;
2)作為行業領導者的蘋果公司,FY24 雖投入高達 314 億美元研發,但依舊未縮短和谷歌等競爭對手在 AI 上的差距,研發轉換效率顯著下降;
3)隱私保護正逐步成為制約 AI 進步的因素,各企業的戰略定位或影響其 AI 發展速度。蘋果公司對用户較為嚴格的隱私保護,正成為限制其發展 AI 的重要阻礙。
UI 煥新難掩 AI 創新乏力
蘋果雖然推出了覆蓋 iOS 26、iPadOS 26、macOS 26 和 watchOS 26 的 “液態玻璃” 設計語言,但在 AI 功能上僅實現小幅升級。
蘋果聲稱在 WWDC 上展示了 “多年來最大的軟件升級”,其操作系統命名規則從序列號改為使用年份(如 iOS 26 對應 2026 年),並推出 “液態玻璃” 設計語言,實現鎖屏壁紙自適應、Safari 全屏瀏覽等視覺優化。功能層面,電話 App 新增通話篩選及音樂識別候接功能,CarPlay 整合天氣插件,Messages 支持聊天背景自定義。
但這些改進被華泰報告評價為“許多已在安卓設備實現”。
而蘋果最受關注的 AI 進展僅體現為小幅升級:Apple Intelligence 新增實時語音翻譯、健身夥伴語音激勵、視覺搜索(截圖識別商品/活動),並向開發者開放基礎模型框架。這與市場期待的顛覆性 AI 體驗相去甚遠。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去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大肆宣傳 Apple Intelligence 將如何增強 Siri 的功能。最近媒體預測,今年的 WWDC AI 更新有限,Siri 升級仍會缺席。果然這次大會上,蘋果的軟件工程高級副總 Craig Federighi 承認,Siri 的這些 AI 功能短期內不會推出。
華泰證券稱蘋果正深陷 “創新者困境”。
困境一:端側能力不足導致殺手級 AI 應用遲遲未落地
華泰報告將 “端側能力不足” 列為蘋果首要困境。
其認為,端側 AI 沒有出現殺手級應用的主要原因,依舊是當前手機、PC 等端側設備在芯片算力、用户數據的可獲取性、操作系統能力等多個維度的基礎能力還未成熟,限制了 AI 的進一步發展。過去一年,團隊多次在安卓手機,Windows PC 等多個生態上都看到類似問題,這可能會繼續拉長 PC、手機換機週期,最終影響整體銷量。
困境二:研發投入滾雪球,創新產出滑鐵盧
蘋果的研發資金正陷入 “邊際效益遞減” 魔咒。據其 2024 財年報,公司豪擲 31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270 億元)用於研發,同比增長 5%,佔總收入 8%。相當於每天燒掉 860 萬美元。
然而鉅額投入並未轉化為創新突破。華泰證券寫道:
公司在投入多年後於 2024 中止了電動汽車 “Titan 計劃” 的研發,並且在 AI 功能的升級時間上也出現了多次推遲,未能縮短和 OpenAI,谷歌等在 AI 上的差距。蘋果公司研發轉換效率出現明顯下降,顯示行業領導者進入業務成熟期後,為保持固有盈利模式導致創新能力下滑。
相比之下,中國科技企業展現出更高性價比的研發效率。以小米為例,其 2024 年研發投入 241 億元人民幣(約合蘋果 10%),卻在電動車和自研芯片領域取得實質進展。華泰報告認為,小米、聯想等追趕者正利用後發優勢縮短與蘋果的差距。
困境三:隱私保護與 AI 進化的兩難
蘋果引以為豪的隱私保護正成為 AI 時代的 “雙刃劍”。為踐行數據安全承諾,蘋果構建私有云架構,拒絕將用户數據大規模用於模型訓練。谷歌、Meta 等通過海量用户數據迭代模型,而蘋果的嚴格限制使其大模型訓練數據量不足。
華泰報告指出,相對較松的隱私保護級別,會對 AI 技術進步更為有利。
在 AI 時代,蘋果公司對用户較為嚴格的隱私保護,正成為限制其發展 AI 的重要阻礙。在隱私方面,儘管谷歌、亞馬遜、Meta、微軟以及華為、小米、字節等企業也將遇到類似問題,但其相對較松的隱私保護級別,會對 AI 技術進步更為有利。
這種矛盾在跨設備協同場景尤為突出。例如蘋果宣傳的 “Visual Intelligence 視覺搜索” 功能,僅支持本機截圖識別,無法像谷歌 Lens 那樣調用雲端圖像數據庫實現更精準匹配。
蘋果一直對算力投入較大的公有云 AI 業務,持相對保守的態度。數據和算力投資的缺失,也導致蘋果公司的雲端大模型能力明顯落後於 OpenAI、谷歌等競爭對手。
蘋果最終將翻盤希望寄託於今秋的 iPhone 發佈會。據發佈會透露,新一代 iPhone 將深度集成 Apple Intelligence,但具體技術細節仍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