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Stanley provides a reference scenario for U.S. Treasury yields in 2025-26: short-term yields drop significantly while long-term bonds support the curve peak

智通財經
2025.06.10 07:1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預計,2025-2026 年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將明顯趨陡,主要因短期收益率大幅下降,而非長期收益率上升。長期美債收益率可能因預算赤字壓力維持高位,年底前小幅下滑。分析師警告,長期美債投資者需關注拋售壓力。預計美聯儲將維持利率不變,市場可能對此已有定價。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來自華爾街金融巨頭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團隊預計,2025-2026 年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將明顯趨陡,但強調並非因長期收益率大幅上升所致,而是因為收益率整體下行趨勢,尤其是短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大幅下降。長期限美債收益率曲線則可能在今年因持續升温的美國政府預算赤字重壓持續高企於歷史高位附近,自年底開始因經濟疲軟而小幅下滑,在年底之前所謂 “期限溢價” 可能出現飆升走勢,在此期間全球股債也將面臨下行重壓。

儘管預計趨陡,該機構的分析師們仍然提醒聚焦於長期限美債的投資者們,在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擴張預期推動之下,長期限美債 (10 年及以上) 高收益率持續的金融市場背景仍可能在未來數月繼續給股債市場的投資者們帶來巨大拋售壓力,相比之下今年乃至明年年初短期限美債收益率可能處於明顯下行軌跡,即意味着大摩預計短期美債價格漲勢大幅強於長期美債,帶動整個美債收益率曲線呈現陡峭趨勢。

來自大摩的宏觀經濟分析師們還預計,與 4 月以來特朗普主導的關税政策相關的通脹壓力將阻止美聯儲在 2025 年降息,即大摩預計美聯儲今年將選擇 “不降息”。大摩表示,關於美聯儲不降息的這一鷹派政策立場預期,可能將被市場定價,因此有可能使得美債收益率曲線,尤其是長期限美債收益率,在最近兩年形成的區間內停留的時間大幅長於投資者預期。

相比之下,“CME 美聯儲觀察工具” 顯示,利率期貨市場的交易員們仍然押注美聯儲今年首次降息將在 9 月,下一次降息將在 12 月。高盛經濟學家團隊認為美聯儲仍有望在關税相關的負面效應消退以及暫時性的通脹衝擊顯著緩和後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降息。高盛預計關税的峯值通脹效應將在 5 月至 8 月的通脹報告中顯現,並初步預測美聯儲在今年的首次降息將在 12 月進行。

大摩預計年底開始收益率將處於下行,整個曲線逐漸走向陡峭軌跡

然而展望年末到明年年初,大摩分析師團隊則預計,隨着通脹在今年年末前後顯著放緩,美國經濟增速以及勞動力市場也將因關税與限制移民政策,疊加美聯儲長期維繫高利率而陷入疲軟態勢。這一放緩,預計將把整個收益率曲線向下顯著推移,10 年期美債收益率有望在年底降至約 4% 重要關口附近。

進入 2026 年上半年,大摩分析團隊設想收益率會出現更明顯的下降軌跡,隨着美國經濟狀況繼續放軟,收益率曲線將進一步變陡,短端美債的收益率下降幅度可能更大,即意味着大摩預計短期限美債將繼續跑贏長期限美債價格,最終把整體美債收益率曲線的向上陡峭程度帶到過去兩年所見整體水平之下。

截至週一美股收盤,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報 4.5% 附近,短端 2 年期美債收益率徘徊在 4.03% 左右,最長期限同時也是當前最不受市場歡迎的長期限美債——30 年期美債收益率約 4.93%,距離 5% 又變得非常接近。

赤字擴張預期之下,長期限美債收益率或將長期高企

在大摩分析師團隊的 “美債收益率曲線軌跡” 設想中,短期限美債收益率將步入持續下行軌跡,而長期限美債則將在年底之前持續獨撐曲線最高峰。意味着大摩預計短期限美債價格至少年底前漲勢將強於長期美債,而長期限美債收益率可能因預算赤字擴張重壓而持續高企甚至偶爾出現飆漲,進而可能帶動 “期限溢價” 徘徊於 2014 年甚至 2013 以來最高位,導致全球股債市場再度劇烈震盪。

近幾周,全球長期限主權債券收益率飆升;投資者們普遍憂心日益膨脹的美國債務與赤字,有人選擇迴避此類長期限的證券,也有一部分聚焦於債券資產的投資巨頭因擔憂風險而要求更高的 “期限溢價”。

衡量投資者們對華盛頓未來龐大借款規模擔憂的 10 年期美債期限溢價,如今徘徊於 2014 年以來的最高位。

所謂期限溢價,指的投資者持有長期債券風險所要求的額外收益率補償。展望未來幾年,對外加徵關税甚至可能成為西方世界普遍共識,因此在愈發分裂的 “逆全球化” 時代,愈發龐大的美債利息、軍工國防和特朗普政府減税等國內政策所主導的財政支出踏上大幅擴張之路,市場對美國政府愈發龐大債務可持續性和長期通脹風險的擔憂大幅升温,那個令金融市場聞風喪膽的 “期限溢價” 有着捲土重來之勢,有着 “全球資產定價之錨” 的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甚至醖釀着一波比 2023 年狂飆至超過 5% 更加狂野的漲勢。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重返白宮後的 “特朗普 2.0 時代” 國債發行與預算赤字將比官方預測高得多,主要因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以 “對內減税 + 對外加徵關税” 為核心的促經濟增長與保護主義框架,疊加愈發龐大的預算赤字與美債利息,美國財政部發債規模可能被迫在 “特朗普 2.0 時代” 比花錢如流水的拜登政府愈發擴張,加之 “逆全球化” 之下中國與日本可能大幅減持美債,“期限溢價” 勢必較以往愈發高企。

更高 “期限溢價”,即意味着更高收益率,可能導致股債市場持續陷入下行軌跡,同時也意味着在美國借款需求上升、政府支出依舊旺盛之際,融資壓力加劇。眾議院通過的特朗普主導的財政與減税法案版本被部分機構預測將在未來數年為美國預算赤字增加數萬億美元。穆迪評級上月已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導致美國政府已經失去三大評級機構的最高主權信用評級。

來自嘉信理財 (Charles Schwab) 的固收策略團隊與大摩觀點基本一致。“總體而言,收益率曲線更加陡峭是最可能的前景,” 來自嘉信理財的固定收益首席策略師凱西·瓊斯帶領的團隊表示。“若數據足夠疲軟且美聯儲宣佈降息,短端收益率會被大幅拉低,但長期限的美債收益率仍將受預算赤字惡化預期、高債息、美元長期走弱預期以及資本流入疑慮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