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man Sachs "Autonomous Driving" in-depth report: Auto insurance will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accident frequency, claims distribution, and legal liability all changing

高盛認為,汽車保險行業將在未來 10-15 年維持温和增長,但隨着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滲透,長期事故頻率將顯著下降、理賠複雜性將提升,法律責任的分配可能從個人轉向製造商或技術提供商,促使保險產品向產品責任險和網絡安全險轉型。
隨着無人駕駛技術加速落地,車險行業或迎來結構性變革。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高盛分析師 Mark Delaney 及團隊最新發布研報稱,自動駕駛技術已從概念驗證階段邁入商業化階段,預計將在共享出行、貨運和保險三大領域創造巨大利潤池。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報告認為,北美 Robotaxi 已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共享出行市場爆發在即,預計到 2030 年美國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市場將達到 70 億美元,佔總市場的 8%。
在這一進程中,全球超過 4000 億美元的汽車保險市場將因事故頻率下降而面臨顛覆性變革,並伴隨理賠分佈和法律責任的轉變。
車險市場短期繼續增長,長期面臨結構調整
高盛報告指出,美國汽車保險市場規模達 4320 億美元,佔財產和意外險市場的 41%。
報告認為,儘管無人駕駛技術逐步滲透,但未來 10-15 年內,保險市場仍將保持温和的實際增長。增長驅動力包括車輛數量的增加和理賠成本的持續上升(超過通脹水平),部分被事故頻率下降所抵消。
然而,長期來看,報告稱,無人駕駛技術可能顯著降低事故頻率,尤其減少人為錯誤導致的事故。這將使保險產品從 “頻率驅動” 轉向 “嚴重性驅動”(即事故更少但單次事故成本更高)。
技術進步降低事故率,但提升理賠複雜性
報告顯示,目前,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開始降低事故頻率。例如,L2 級技術(如自動緊急制動)可將碰撞事故頻率降低 14.4%,身體傷害事故頻率降低 23.2%。
Waymo 的數據進一步表明,其車輛在舊金山和鳳凰城的事故率比人類駕駛員低 83%(氣囊彈出事故)和 81%(致傷事故)。
然而,技術的複雜性推高了維修成本。例如,配備 ADAS 的車輛在事故後維修或更換成本顯著上升,這導致理賠嚴重性(單次事故成本)持續高於通脹水平。
法律責任從個人轉移到技術提供商
隨着無人駕駛技術滲入汽車保險領域,法律責任的分配可能從個人轉向製造商或技術提供商。
這種轉變可能改變理賠成本在物理損害險和責任險之間的分配,促使保險產品向產品責任險和網絡安全險轉型。
報告指出,現有保險公司若不提前佈局相關能力,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落伍;而汽車製造商(OEMs)如特斯拉、通用汽車(GM)和 Rivian 已開始涉足保險業務,試圖分一杯羹,但需證明其承保能力。
例如,特斯拉已在 12 個州提供保險服務,2024 年保險業務收入約 3.17 億美元,但承保利潤率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