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s not just Goldman Sachs; larg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indeed "withdrawing from the U.S. market."

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動盪疊加債務膨脹,美國資產吸引力持續下滑。加拿大第二大養老基金明確削減 40% 對美敞口,歐洲私募投資佔比從 20% 飆升至 65%,資本遷徙路徑清晰。高盛客户越來越多地在詢問:美股上漲行情是否已經 “走到盡頭”,他們是否應將目光轉向歐洲和中國股市。
全球大型機構投資者正在悄然減持美國資產,包括加拿大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橡樹資本等在內的多家大型機構已開始減少對美投資,轉向歐洲等更具穩定性的市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6 月 5 日報道,大型機構投資者正在從美國市場轉移資金,貿易政策動盪與快速膨脹的政府債務動搖了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美國銀行上月發佈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美元配置出現近二十年來最大幅度的低配。
這一轉變的市場表現尤為明顯:標普 500 指數今年僅上漲不到 2%,而歐洲 Stoxx 600 指數則飆升了 9%。美元更是接近三年低點,今年已下跌 9%。
“赤字問題日益惡化,” 管理 7800 億美元資產的聯博 (AllianceBernstein) 首席執行官 Seth Bernstein 指出,美國當前的借貸速度不可持續。特朗普標誌性税改法案預計將在十年內推高聯邦債務 2.4 萬億美元,加劇了美債壓力。
他稱,應該讓投資者暫停並考慮:"你真的想把多少資金集中在一個市場?"
歐洲成為資金新寵
資金流向正在印證這一轉變。加拿大第二大養老基金——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 (CDPQ) 近期宣佈,將削減目前佔其投資組合 40% 的美國敞口,轉而在英、法、德三國加碼。
黑石集團副董事長 Tom Nides 直言:
向歐洲轉移資金絕非糟糕的選擇,當地政府相對穩定。
紐約投資公司 Neuberger Berman 今年 65% 的私募股權聯合投資都投向了歐洲,遠高於往年的 20-30%。該公司歐洲私募股權主管 Joana Rocha Scaff 表示:
對歐洲的興趣在增加。這不僅僅是關税問題,歐洲的宏觀背景更加穩定。
高盛啓動 “控風險”,客户尋求撤離美國
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及,面對特朗普關税衝擊波與萬億赤字陰雲,高盛率先啓動風控機制——主動削減風險敞口,囤積流動性彈藥。
總裁 Waldron 預警美國經濟將陷 “慢脹” 泥潭(增長放緩通脹上升),更與戴蒙等金融巨頭齊聲拉響赤字 “不可持續” 警報。
與此同時,高盛資產管理部門的高管也發出警告稱,該行的客户正日益要求將資金撤離美國市場。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客户解決方案主管 Matt Gibson 指出,客户越來越多地在詢問:美國股市的上漲行情是否已經 “走到盡頭”,他們是否應將目光轉向歐洲和中國股市。
美國光環褪色
管理着 2030 億美元資產的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 Howard Marks 也開始質疑美國市場的地位。
美國一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佳的投資地,但我開始聽到投資者質疑美國的例外主義是否不那麼例外了。
儘管投資者承認美國經濟的全球主導地位和資本市場的深度意味着它仍將是全球投資的首選目的地,但許多人質疑超過 15 年的資金流入和超額表現——將美國在全球股市價值中的份額推至今年初的約三分之二——是否正在發生逆轉。
正如一位美國大型私人資本公司高管所言,特朗普總統所謂的 “關税解禁日” 成為 “很多人意識到他們超配美國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