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manned logistics vehicles are entering a commercialization turning point

在政策與產業共振的背景下,Robo X 無人物流車的商業化進程加速,資本市場關注度顯著提升。特斯拉計劃於 6 月推出 Robotaxi 服務,頭部企業的運營數據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Robotaxi 和 Robovan 等無人載具的市場潛力逐漸顯現,形成了正向循環,預計在 2025 年將加速落地。建議關注核心運營平台、高成長硬件供應商及場景集成商的投資機會。
政策与产业共振下,Robo X 无人物流车商业化落地加速,多重催化下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如特斯拉计划 6 月推出 Robotaxi 服务,头部企业运营数据持续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以及中国方案全球输出的潜力。我们重新审视 Robo X 产业,华泰研究汽车、电子、科技团队联合解读全产业链机遇。
汽车/电子: 政策产业共振,“Robo X” 迎来新成长
政策与产业共振下,Robo X(以 Robotaxi 和 Robovan 为代表的无人载具)商业化落地加速,多重催化下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如特斯拉计划 6 月推出 Robotaxi 服务,头部企业运营数据持续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以及中国方案全球输出的潜力。故我们重新审视 Robo X 产业。①Robotaxi:25Q1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车队规模持续扩大,订单量快速增长并积极拓展海外运营。②Robovan 在物流领域展现较大潜力,形成"技术降本 - 场景验证 - 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商业模式初步跑通,25 年或加速落地。③Robo X 演绎至更广阔的无人化应用,Robosweeper/Robotruck 等场景商业化亦在提速,无人机物流崭露头角。Robo X 产业加速落地有望带来全产业链投资机遇,建议关注:核心运营平台、高成长硬件供应商及场景集成商。
Robotaxi:商业化进程加速,中国方案有望实现全球输出
全球 Robotaxi 商业化进程加速,中国方案依托复杂场景验证的技术壁垒与成本控制能力,正形成全球竞争力。国内方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头部企业等车队规模持续扩大,订单量快速增长,并在多地开展收费运营及跨城、海外拓展。小马智行 25Q1Robotaxi 服务营收同比高增 200%;25Q1 文远知行 Robotaxi 营收占比达 22.3%(同比 +10.4pct);萝卜快跑累计订单突破 1100 万单。海外方面,特斯拉有望在 6 月在美国推出 Robotaxi 服务,已展开相关测试;Waymo、Cruise 和 Zoox 等也在加大投入。
Robovan:商业模式初步跑通,2025 年或将加速落地
Robovan 在物流配送领域展现出较大潜力,已形成"技术降本 - 场景验证 - 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25 年或将加速落地。①硬件成本指数级下降:新石器 X3 车型通过 5 代迭代从 20 万元降至 7 万元,九识智能 E6 车型裸车价低至 1.98 万元,较初代降价 91%。②Robovan 可为客户实现显著降本(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且可全时段运营),商业模式初步跑通。③规模扩张条件成熟,头部玩家正加速融资扩产,出货量大幅提升,如九识智能已完成近 3 亿美元 B 轮融资,25 年目标交付将达万台;新石器 25 年目标交付超 2 万台。
Robosweeper/Robotruck 商业化提速,无人机物流崭露头角
Robo X 的内涵不止于 Robotaxi 与 Robovan,走向更广阔的无人化应用领域。①Robosweeper 已在多城规模化部署,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作业效率。②Robotruck 在干线物流、港口、矿区等特定场景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③无人机物流作为 “无人物流” 与 “低空经济” 的交汇点,在解决末端配送 “最后三公里” 难题、高时效性需求以及复杂地形运输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催化下正崭露头角。
Robo X 商业化加速落地,有望带来全产业链的投资机遇
建议关注:1)核心运营平台:在 Robotaxi 和 Robovan 等领域已形成规模化运营、具备清晰降本路径且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加速落地。2)高成长性零部件供应商:关注在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域控制器、线控底盘等关键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且已进入主流供应链的供应商,也有望受益于无人驾驶车辆的放量。3)创新应用场景拓展者:具备集成创新能力,能将无人驾驶技术与特定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例如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园区、末端配送机器人等领域的公司。
政策与产业共振,“Robo X” 商业化加速落地
为什么当下我们重新审视 “Robo X” 产业?
政策与产业同频共振的背景下,以 Robotaxi、Robovan 为代表的 “Robo X” 赛道正从试点示范加速迈向规模化商用新阶段,多重关键催化剂集中涌现,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据文远知行招股书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和中国大陆 L4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包括 Robotaxi、Robovan 等)预计将分别达到 1.535 万亿美元和 5810 亿美元,2025-2030 年 CAGR 预计分别达 104%/105%。我们认为,当前是重新审视并深入研究 “Robo X” 的关键时点。
1)关键催化剂频现,引发市场对 “Robo X” 的关注热潮
①特斯拉计划于今年 6 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推出一项无人监督的全自动驾驶(FSD)付费 Robotaxi 服务,使得 Robotaxi 乃至 L4 自动驾驶领域的关注度大幅提升。②头部 Robotaxi 及 Robovan 企业披露运营数据,如订单量的快速增长、运营范围的持续扩大以及单车成本/定价的显著下降,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增强了市场对行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③战略合作与全球化拓展加速:中国高度复杂的交通环境和广袤市场为 “Robo X” 技术提供了独特的 “练兵场”,结合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中国方案” 正逐步形成全球竞争力,并已开始向海外市场输出,如小马智行与 Uber 在中东市场的合作,以及文远知行在沙特阿拉伯等地的拓展,九识智能和新石器等 Robovan 企业也均在海外市场有布局。
2)Robotaxi:政策支持与成本大幅下降,商业化运营加速
政策持续优化、技术瓶颈突破与成本显著下降的多重利好驱动下,Robotaxi 商业化进程正显著提速,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①政策层面,25 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等进一步扩大 Robotaxi 收费运营区域、细化牌照管理;并且区域性的测试结果互认机制(如大湾区、长三角)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②技术与成本层面,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应对复杂城市交通场景的能力进一步验证,核心硬件(如激光雷达、计算单元)成本大幅下降,例如小马智行第七代 Robotaxi 车型的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 70%。头部企业新一代前装量产 Robotaxi 车型的即将落地,行业正从改装测试阶段迈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③商业化运营层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头部 Robotaxi 企业,运营车队规模持续扩大,订单量与服务营收均实现显著增长(如小马智行 25Q1 的 Robotaxi 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200%),并在更多城市的核心区域开启收费运营。
3)Robovan:成本优势与场景验证,商业模式初步跑通,或迎快速规模化落地
Robovan 凭借其在特定场景下显著的降本增效优势以及日益成熟的商业模式,正迎来快速规模化落地的前夜。①硬件成本指数级下降。新石器 X3 车型通过五代迭代,成本从 20 万元降至 7 万元;而九识智能最新推出的 E6 车型裸车价更是低至 1.98 万元,较其初代车型降价幅度高达 91%。②商业模式初步跑通并形成正循环。Robovan 通过去除驾驶员的人力成本、实现全天候运营(365 天 24 小时),能够为客户(如快递快运、商超零售、医药配送等)带来超过 50% 的成本节省,并在多种实际运营场景中得到验证,形成 “技术降本 - 场景验证 - 规模扩张” 的良性循环。 ③规模扩张条件成熟,头部企业加速扩产。九识智能已完成近 3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25 年目标交付将达万台;新石器则建成了万台级的智造工厂,并计划在 2025 年交付超过 2 万台车辆,2025 年有望成为 Robovan 的 “爆发元年”。
4)从 Robotaxi 和 Robovan 到 “RoboX”,走向更广阔的无人化应用
“Robo X” 的内涵不止于 Robotaxi 和 Robovan,包含更广阔的无人化应用领域。①Robosweeper 已在多个城市实现规模化部署,显著降低环卫人力成本并提升作业效率。②Robotruck 则在干线物流、港口、矿区等特定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③无人机物流作为 “无人物流” 与 “低空经济” 的交汇点,在解决末端配送 “最后三公里” 难题、高时效性需求以及复杂地形运输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正成为 “RoboX” 版图中的新兴力量。发改委低空司明确的 “先货后人” 发展路径为无人机物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调,而头部物流企业如顺丰、美团等在无人机物流商业化运营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如获得运营合格证、开辟常态化运营航线等)。
Robotaxi:商业化运营加速,中国方案具备全球输出潜力
全球 Robotaxi 发展加快并且近期热度显著提高,正在从技术验证/试点阶段迈向商业化落地阶段。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关键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商业化运营的实质性进展,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商业化进程提速:2025 年,Robotaxi 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在扩大无人化收费运营区域、细化牌照管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协同(如大湾区、长三角测试结果互认)亦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速部署。
2. 技术进一步成熟与成本大幅下降,单车盈利模型初现: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复杂城市场景的应对能力得到进一步验证,并且核心硬件成本大幅降低,例如小马智行第七代 Robotaxi 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下降 70%(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的成本各自下降了 80%/68%),成本的显著优化大幅提升了规模化部署的经济可行性。同时,头部企业最新一代前装量产 Robotaxi 车型的即将落地,标志着行业从改装测试迈向标准化生产。
3. 商业化运营规模与成效双提升,具备全球输出潜力:头部 Robotaxi 企业运营范围持续扩大,更多城市核心区域开放收费运营,订单量与营收显著增长。小马智行 25Q1 的 Robotaxi 服务营收同比 +200%,其中一线城市面向公众的收费运营收入同比 +800%;25Q1 文远知行 Robotaxi 营收占比同比 +10.4pct 达 22.3%,车队规模达到 1200 余辆;萝卜快跑累计订单超 1100 万单,其中 Q1 自动驾驶订单超 140 万单,同比 +75%。
此外,中国高度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为 Robotaxi 技术提供了独特的 “练兵场”,结合其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中国方案” 具备向全球输出的潜力。中国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小马智行 4 月获得卢森堡首批 Robotaxi 测试许可,并且 Robotaxi 服务将于今年接入 Uber 并将率先于中东落地;文远知行拓展沙特市场,Robotaxi 服务已覆盖中东 15 城;萝卜快跑 25 年 3 月与迪拜签署战略合作,将部署超 1000 台颐驰 06 车型。
全球 Robotaxi 商业化进程提速,特斯拉引领行业变革预期:
1)特斯拉有望在 6 月在美国推出 Robotaxi 服务,已展开相关测试。此前马斯克就曾经透露,特斯拉计划于今年 6 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推出一项无人监督的全自动驾驶(FSD)付费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计划逐步扩展至美国其他地区及全球市场,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最初将在奥斯汀推出约 10 辆自动驾驶机器人出租车,并在几个月内扩大到 1000 辆。近期根据 Bloomberg 报道,特斯拉计划于 6 月 12 日在 Austin 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并且已经开始在 Austin 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 Model Y SUV,由工程师在副驾驶座位监控,无远程操作。
2)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也在加速投入:通用汽车 Cruise 推出新一代竞争车型;Waymo 依托谷歌生态拓展至全美 5 大城市,并且正式获准在旧金山半岛和圣何塞扩大 Robotaxi 服务,周服务频次达 25 万次;亚马逊旗下 Zoox 专注定制化 Robotaxi 研发,旨在为 OEM 厂商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
中国 Robotaxi 企业加速商业化,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成果显著:
1)小马智行:商业化与国际化稳步推进,第七代车型成本下降 70%
Robotaxi 规模化运营初见成效,海内外商业化稳步推进。截至 24 年底,公司单车日均订单量约 15 个,截至 25Q1 公司在北上广深的 Robotaxi 运营总面积已超过 2000 平方公里。25Q1 小马智行 Robotaxi 营收 173 万美元,同比 +200%,其中一线城市面向公众的收费运营收入同比 +800%。
国内商业化方面,:1)4 月打通微信 “出行服务” 入口及腾讯地图,有望触达超 13 亿用户;2)3 月开通北京南站、大兴机场及亦庄枢纽的付费 Robotaxi 服务;3)3 月获得深圳市南山区首个 Robotaxi 市场化运营试点许可;4)2 月获批广州市中心至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的运营专线。国际化拓展方面:1)5 月与 Uber 战略合作,Robotaxi 于今年接入 Uber 将率先于中东落地;2)4 月获得卢森堡首批 Robotaxi 测试许可;3)3 月与新加坡 ComfortDelGro 在广州启动 Robotaxi 联合试点;4)1 月在韩国首尔开启 Robotaxi 路测。
第七代 Robotaxi 平台,硬件 BOM 成本下降约 70%,计划 25H2 量产运营。4 月 23 日上海车展,小马智行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并携三款第七代 Robotaxi 家族量产车型——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 T5、丰田铂智 4X、广汽埃安霸王龙亮相。第七代车型的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 70%,核心部件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的成本各自下降了 80%/68%。目前三款车型都已完成路测,基本处于试生产阶段,今年夏天可以开始常规化生产。公司预计第七代平台车型将在 25H2 量产运营,并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推进。
2)文远知行:Robotaxi 商业化加速,国内外运营与战略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 25Q1,公司车队规模达 1,200 余辆,Robotaxi 营收 1610 万元人民币(约 220 万美元),占公司季度总收入的 22.3%,占比同比提升 10.4pct。国内近期进展:1)广州核心区域覆盖:5 月在广州中心区推出 8 条 24 小时 Robotaxi 试点路线,覆盖广州塔、白云机场等枢纽及珠江新城等核心地标;2)L4 级巴士商业化:5 月开通广州首条收费 Level-4 机器人巴士线路,全长 13.6 公里。3)环卫机器人:25Q1 拓展广州、东莞等城市清扫车服务,5 月于新加坡裕廊湖花园启动 S1 扫地车试行,加速国际化落地。国际拓展提速:1)中东战略合作:与 Uber 合作将 Robotaxi 服务扩展至阿布扎比和迪拜后,进一步推动中东 15 个城市覆盖,并且 Uber 同步追加 1 亿美元股权投资;2)全球化合规布局:3 月获法国首个 4 级 Robobus 试运行许可,成为全球唯一在中、美、欧、新、阿联酋五地获运营许可的自动驾驶企业。
3)萝卜快跑:车队已超千辆,累计订单超 1100 万单,近期海外推动多项合作
萝卜快跑现已覆盖全球 15 座城市,部署超 1000 辆无人车。2025Q1,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订单超过 140 万单,同比增长 75%。截至 2025 年 5 月,萝卜快跑累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 1100 万单。2025 年 5 月公司明确全球战略核心 “规模化落地”,强调安全优先,目标成为全球最成功的自动驾驶出海企业。1)中东规模化落地:2025 年 3 月与迪拜签署战略合作,将部署超 1,000 台颐驰 06 车型,并携手 Autogo 打造阿布扎比最大无人驾驶舰队;2)欧洲首测筹备:2025 年 5 月启动瑞士 ApolloGo 测试谈判,计划年底前联合 PostAuto 开展瑞士测试,同步推进土耳其无人驾驶叫车服务落地。
Robovan:商业模式初步跑通,2025 年或迎快速规模化落地
2025 年有望成为无人物流车快速规模化落地元年,已形成"技术降本 - 场景验证 - 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 年底全国无人配送车累计应用超 6000 台,覆盖 100+ 场景交付上亿件订单,实际数量可能更高。以九识智能、新石器、白犀牛为代表的无人物流车企业已取得显著进展,其产品通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配送效率,正在重塑城市配送乃至中短途运输的商业模式。目前行业已形成"技术降本 - 场景验证 - 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
1)硬件成本指数级下降。新石器 X3 车型通过 5 代迭代从 20 万元降至 7 万元,九识智能 E6 车型裸车价低至 1.98 万元,较初代降价 91%。
2)Robovan 可为客户实现显著降本,商业模式初步跑通。以九识无人车为例,与传统司机模式相比,无人配送车可以节省成本:①生产要素中去除驾驶员,直接节省人工工资,同时避免人员管理的间接成本(培训、调度、考勤等)。②无人车可全时运营(365×24 小时),相比传统车辆 40% 以上时间闲置,大幅提升车辆使用效率,分摊单位运力成本。
3)规模扩张条件成熟,头部玩家在融资/产能等方面快速扩张。九识智能已完成近 3 亿美元 B 轮融资;新石器建成万台级智造工厂,2025 年目标交付超 2 万台;白犀牛 2026 年目标日活量 5000 台。
Robovan 头部玩家主要包括九识智能、新石器和白犀牛等。九识智能凭借其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硬件价格(如 E6 车型裸车价 1.98 万元)和 “低价硬件 + 订阅制服务” 的模式,广泛覆盖快递、商超、医药等多元城配场景,并已获得 DHL、中国邮政等重要客户,2024 年底累计交付已超 3000 台,B 轮融资近 3 亿美元,25 年目标交付将达万台。新石器则以其 X 系列无人车切入物流配送、园区零售等领域,与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在全球已累计部署 5000 台,并规划在 2025 年实现 3 万台年产能及拓展西南市场,其 C+ 轮融资额达 10 亿元人民币。白犀牛专注于生鲜、商超的即时配送及同城调拨业务,获得了永辉超市、达达快送等客户,并通过与顺丰及鑫源汽车的合作,强化其车规级制造与运营能力,B 轮融资达 2 亿元,目标在 2026 年实现日活 5000 台。
1)九识智能已完成近 3 亿美元 B 轮融资,投后估值 7.96 亿美元。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8 月,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配送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核心团队在自动驾驶领域已有超过 15 年的经验,其中创始人孔旗毕业于交大人工智能专业,曾经在百度和京东任职。2024 年 2 月,九识智能完成 A 轮融资近 1 亿美元,投后估值 4.2 亿美元;2024 年 11 月,九识智能完成 1 亿美元 B1 轮融资;2025 年 4 月,九识智能完成 1 亿美元 B3 轮融资,投后估值 7.96 亿美元,募资资金用途:70% 用于研发(下一代产品与固态雷达)、20% 供应链建设、10% 海外拓展。
聚焦万亿级城配 B2B 场景,已在 29 省 200 余城常态化运营。九识智能聚焦万亿级城配 B2B 场景,服务客户覆盖快递快运、生鲜商超、医药冷链、食品烘焙、汽配等多行业。截止 24 年底公司已经累计交付超过 3000 台,服务客户超 600 家,在 29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 200 余座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海外已落地新加坡/日韩/中东等落地。
最新 E 系列起售价仅 1.98 万元,产品矩阵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平台布局。公司当前产品主要有 Z 系列和 E 系列两个平台,其中 Z 系列已发布 4 款车型,根据车型大小裸车价格从 3.98-8.98 万元不等。2025 年 5 月 27 日,九识智能发布全新 E 系列无人物流车平台及首款车型 E6,相较于 Z 系列 “全能型” 定位,E 系列更强调 “专精化”,针对特定场景进行定制化优化。E 平台首款车型 E6 专为轻件散件物流场景打造,载重低体积大,硬件售价 1.98 万,FSD 服务费 1800 元/月。
2)新石器专注于 L4 级无人车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累计订单突破两万台。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2 月 13 日,建有万台产能的无人车智造工厂,拥有 AI 、机器人、电动车三重优势,致力于无人驾驶技术在各大领域及多应用场景,已在全国 30 多个省市获得超 10 万平方公里公开道路路权牌照,并与顺丰、京东等头部物流企业达成规模化合作。截至 2025 年初,新石器累计订单量突破 2 万台,年产能规划达 3 万辆,业务覆盖 300 个城市,并拓展至东南亚、日本等 13 个国家,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物流车制造业的领军者。
构建全场景覆盖的产品矩阵,与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深度绑定。新石器核心产品 X3 采用多模态 BEV 空间 4D 感知技术,搭载双激光雷达,实现 40km/h 公开道路自动驾驶,单车成本通过 5 代迭代从初代 20 万元降至 7 万元。高阶车型 X6 装载容积达 6m³,支持冷链运输,采用中央算力架构提升稳定性。公司定价策略以 “规模化降本” 为核心,通过技术迭代和自建智造工厂(国内首个 L4 级无人车工厂)降低边际成本。目前,公司采用 “总包运营 + 区域试点” 模式,与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深度绑定,订单均价约 8 万-12 万元(含服务费),并通过数据服务(如交通动态调度)贡献 10% 营收,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3)白犀牛定位 “无人驾驶服务运营商”,与顺丰物流、永辉超市达成战略合作。白犀牛智达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3 月 13 日,专注于提供城市公开道路末端配送的 L4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由百度自动驾驶团队前成员朱磊和夏添共同创立,是国内首家在城市公开道路开展生鲜商超无人配送的 L4 级自动驾驶企业。公司定位于 “无人驾驶服务运营商”,以软硬件 + 运营模式切入末端即时配送领域,核心场景包括药品、生鲜和商超物流。截至 2025 年,白犀牛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并与顺丰物流、永辉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公司获得 ISO22737 整车 L4 自动驾驶国际安全认证及国内工信部、公安部双重认证,技术层面凭借单 Orin 芯片实现 40km/h 公开道路自动驾驶,成为业内唯一采用单 Orin 芯片完成公开道路 40 公里以上 L4 自动驾驶的企业。
主打 “高性价比无人配送服务”,目前有 R3 和 R5 两款无人配送车型。白犀牛车型采用车规级传感器与高算力域控制器,搭载 BEV 算法方案,配送效率相当于 3-5 名配送人员,单次载货量可达 100 包药品或生鲜货物,相当于 10-15 人人力。公司的业务模式是软硬件 + 商业化运营,不直接出售车辆只是运营自己的无人车。2025 年 4 月 11 日,白犀牛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于校园外卖配送场景。双方将率先在校园场景规模化落地无人配送解决方案,以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重构校园外卖配送体系,预计首期将覆盖全国 100 所高校。
Robosweeper 与 Robotruck 商业化提速
Robosweeper(自动驾驶环卫车): 商业化落地进程加快,文远知行、仙途智能等头部企业已在多个城市实现规模化部署。自动驾驶环卫车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清扫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尤其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目前,自动驾驶环卫车已在公园、园区、城市开放道路等多种场景得到应用,并逐步向市场化收费运营过渡。
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 在干线物流、港口、矿区等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图森未来(美股已退市)、小马智行(小马识途)、嬴彻科技等企业在 L4 级自动驾驶重卡的研发和测试方面持续投入。自动驾驶卡车有望解决长途货运司机短缺、疲劳驾驶等行业痛点,并提升燃油经济性。虽然仍面临法规、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但其在特定封闭或半封闭场景的商业化前景已逐步显现,北方股份、宇通重工等传统工程机械和商用车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矿区无人驾驶卡车等细分市场。
无人机:无人物流叠加低空经济,无人机物流崭露头角
无人机物流:低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无人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迎来加速发展机遇期。无人机物流通过结构优化、模式创新以及全天候自主作业,能够显著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尤其在支线运输和末端配送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1)顶层设计层面,发改委低空司明确 “先货后人” 的发展路径,为无人机物流的短中期快速放量奠定了政策基础。同时,国家多部委(如中办、国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及地方政府(如湖南、广州)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旨在推动无人机配送的规模化和商业化。
2)产业层面,近期无人机物流的商业化运营取得实质性进展。顺丰丰翼于 2024 年 1 月获得全国首张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营牌照(OC 证),2024 年 3 月峰飞航空获首个载物 eVTOL 型号合格证(TC 证),美团自研的第四代无人机于 2025 年 4 月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OC 证)。头部企业不仅在技术上持续迭代,同时积极拓展运营场景和航线网络,例如在城市即时配送、农村及偏远地区物流、跨城及跨海岛屿运输、应急物资保障等场景开展货物运输。产业链上游的无人机制造商如纵横股份、航天彩虹等正积极研发和推广适用于物流场景的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产品,部分企业已获得重要订单并实现批量交付。
3)市场空间方面,2030 年中国无人机物流市场有望达 1500 亿。受益于低空经济政策、技术成熟及配送需求增长,无人机物流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据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预测,2024 年中国快递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可达约 300 亿元。根据头豹研究院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 1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57%。
投资建议
Robo X 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望带来全产业链的投资机遇。建议关注:1)核心运营平台:在 Robotaxi 和 Robovan 等领域已形成规模化运营、具备清晰降本路径且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快速落地。2)高成长性零部件供应商:关注在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域控制器、线控底盘等关键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且已进入主流供应链的供应商,也有望受益于无人驾驶车辆的放量。3)创新应用场景拓展者:具备集成创新能力,能将无人驾驶技术与特定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例如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园区、末端配送机器人等领域的公司。
电子: Robovan 无人物流车:城配需求旺盛,L4 商业化启航
Robovan 无人物流车加速落地,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无人物流车 Robovan 目前在快递领域,特别是网点 - 驿站端无人化降本需求驱动下,正在加快商业化步伐,随着快递末端低速配送场景跑通,我们认为该合作模式有望逐步往生鲜、商超等其他城配领域拓展。目前行业公司包括:(1)一级创业公司:具备 L4 智驾技术和物流经验的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等;(2)配送公司:菜鸟、美团等;(3)L4 多场景公司:文远知行等。行业头部企业新石器、九识等正在快速生产车辆满足下游需求,新石器在手订单已经超过 2 万台。我们认为无人物流车有望成为智能驾驶 L4 快速商业化落地的第一环,建议关注快递公司、运营公司、零部件公司等投资机会。
成本、技术、需求共振,无人物流车步入商业化拐点
无人物流车成本、技术和下游降本需求三方面促进市场步入商业化。(1)成本为前提:随着近两年乘用车智驾产业上游供应商逐步实现规模化,激光雷达、芯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成本的快速下降,无人物流车的整车制造成本基本已经下降至中个位数万元级别。(2)技术是基础:目前随着端到端大模型在智驾领域的快速运用,众多厂商摆脱了高精度地图的限制,从而降低道路采集所需时间和成本,让无人物流车可快交付并脱离固定道路运营限制,方便进行调度管理,提高效率。(3)下游降本需求是催化剂:以快递行业为例,行业价格竞争激烈,末端运输以人工成本为主,若不依靠技术和运营模式突破,难以实现单票成本的大幅下降。
商业模式切入精准,客户降本效益显著
从商业模式上看,下游企业采购无人物流车后,供应商会率先进行道路数据和测试,并同步进行无人车的生产,待车辆交付后下游可以通过软件 APP 直接调用车辆并进行运营,供应商负责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后台操控、运维。从盈利模式上看,无人车供应商运营模式为整车买断或整车租赁模式,再以软件订阅服务模式完成车辆生命周期内持续收费。以九识智能 Z5 为例,硬件售价 4.98 万元(基本较面包车售价便宜)+ 软件 FSD 订阅费用 7000 元/季度(较人工薪酬便宜),随着快递公司开始 “总部对总部” 模式的推广,无人物流车行业正在由快递行业为首的需求推动下实现交付量快速增长。
路权和法规尚未统一,低速城配是目前核心场景
路权是无人车合法行驶上路的权力,由公安部门联合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各地政策差异化较大,无全国统一标准,目前新石器等企业已获得全国 100 多个城市公开道路路权。但由于没有统一界定,目前无人物流车队放量限制在于:(1)生产出来的车辆需要不断的申报获批测试牌照;(2)行业尚无统一法规标准,目前以中小型车辆、40km/h 以内的低速运行为主,因此开拓的场景主要系终端低速配送,尚未大规模涉及跨城、城际等高速配送领域。根据运联研究院统计,2022 年全国用于城配场景下的车辆共计 1459 万辆,无人物流车处于起步伊始,未来可以替代的终端市场规模广阔。
本文作者:宋亭亭、谢春生、何翩翩、张硕、郭春麟、张宇、汤仕翯,来源:华泰睿思,原文标题:《华泰 | 联合解读:无人物流车步入商业化拐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