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xt week's heavy schedule: China's Ma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U.S. non-farm payrolls, European Central Bank decision, Powell's speech, Japan's government bond auction

下週將有多項重要財經事件,包括中國 5 月外匯儲備和財新 PMI 數據的公佈,美國 5 月非農報告、歐央行利率決議及鮑威爾講話。此外,韓國總統大選、OECD 經濟展望發佈等也值得關注。中國外匯儲備已連續 17 個月穩定在 3.2 萬億美元,經濟發展韌性強。美國 5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預計將放緩,可能影響 6 月降息預期。
6 月 2 日至 6 月 8 日當週重磅財經事件一覽,以下均為北京時間:
本週重點關注:中國公佈 5 月財新 PMI 和外匯儲備數據,美國公佈 5 月非農報告、4 月貿易帳,歐央行舉行 5 月利率決議,鮑威爾發表講話,美聯儲公佈經濟狀況褐皮書,兩場日本長債拍賣。
此外,韓國舉行總統大選,貝森特主持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SOC)會議,OECD 發佈最新經濟展望,小米 2025 投資者日,Switch 2 全球同步發售,博通財報。
端午節假期來臨,A 股市場將在 5 月 31 日(星期六)至 6 月 2 日(星期一)休市,6 月 3 日(星期二)起照常開市。
中國 5 月財新 PMI、外匯儲備
週二(6 月 3 日)和週四(6 月 5 日),標普全球將分別公佈中國 5 月財新制造業 PMI 和服務業 PMI。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 5 月官方製造業 PMI 回升 0.5 個百分點至 49.5,非製造業 PMI 比上月下降 0.1 個百分點至 50.3,仍高於臨界點,總體延續擴張。
民生宏觀表示,生產的韌性均強於需求,其對 5 月 PMI 的上升拉動更大,5 月中美的 “破冰” 也稀釋了出口風險,不過,PMI 兩大價格指標的繼續下降,説明經濟運行壓力仍存。政策性金融工具將成為近期 “穩預期” 的一項關鍵政策,在投向上可能更加側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
週六(6 月 7 日),中國公佈 5 月外匯儲備。
上月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外匯儲備已連續 17 個月穩定在 3.2 萬億美元,央行連續六個月增持黃金。
國家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經濟發展韌性強、活力足,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美國 5 月非農料將放緩,或抬高 6 月降息預期
週五(6 月 6 日),美國公佈 5 月非農報告。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5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將從上月的 17.7 萬人降至 13 萬人,失業率持平在 4.2%,顯示就業市場温和放緩。
由於上月的就業數據意外強勁,華爾街預計降息的時點將從 6 月推遲到 7 月。而作為美聯儲 6 月議息會議前的最後一份就業數據,如果 5 月非農如期放緩,可能會重燃市場對 6 月降息的預期。
掉期市場數據顯示,美聯儲 6 月繼續 “按兵不動” 的概率目前高達 98%。
美國貿易帳公佈,“搶出口” 結束了?
週四(6 月 5 日),美國公佈 4 月貿易帳。
市場普遍預計,美國 4 月的貿易逆差將從上月的 1405 億美元縮窄至 1173 億美元,顯示 “搶出口” 效應有所緩和。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上月的的調查數據業顯示,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的進口量下降,表明在關税上調前急於進口的策略即將結束。
此外,貿易逆差急劇擴大是美國一季度經濟自 2022 年以來首次萎縮的主要原因。今年 1 至 3 月,美國 GDP 環比下降了 0.3%,其中淨出口下降了近 5 個百分點,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歐央行 6 月降息 “板上釘釘”?
週四(6 月 5 日),歐洲央行公佈最新利率決議。
目前市場普遍預計,歐央行將在 6 月繼續降息,投資者重點關注會議有關後續利率路徑的措辭。考慮到關税威脅拖累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加大中長期通脹壓力,歐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難度也正在加大。
過去一年中,該行已經完成了七次降息。
鮑威爾講話
週二(6 月 3 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一場活動上致開幕詞。
5 月初的貨幣政策會議上,美聯儲決策者普遍認為,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比之前更高,對待降息適合保持謹慎,等待特朗普政府關税等政策的影響更明朗,再考慮行動。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 Neel Kashkari 最新表態稱,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重大新政策的陰霾,並不確定到 9 月份時形勢會足夠清晰,美聯儲 “必須看數據怎麼説,同時也要看貿易談判進展如何。”
本週,美聯儲理事沃勒、美聯儲理事麗莎·庫克、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和費城聯儲主席哈克也將陸續發表公開講話,釋放最新貨幣政策信號。
美聯儲公佈經濟狀況褐皮書
週四(6 月 5 日),美聯儲公佈由 12 個地方聯儲編制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 “褐皮書”。
上個月公佈的褐皮書顯示,隨着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尤其是關税方面的不確定性,幾個地區的前景 “顯著惡化”。
通脹方面,美國各地區物價普遍上漲,企業預計關税導致投入成本上升;就業方面,美國就業總體保持不變或略有上升。
報告還提及,消費者在關税相關價格上漲前趕緊購買車輛和非耐用品,同時國際遊客數量下降。此外,非汽車類消費整體下降。
隨着關税政策持續充滿不確定性,預計 “不確定” 這一詞語仍將在褐皮書中佔據較大比重。
兩場日本長債拍賣會繼續 “遇冷” 嗎?
日本財務省將分別在週二(6 月 3 日)、週四(6 月 5 日)進行 10 年期和 30 年期的國債拍賣。
日債市場近期持續波動,兩場關鍵超長期國債拍賣接連遭 “滑鐵盧”,創下歷史最差認購紀錄,引發市場對供需失衡的擔憂,日債收益率持續攀高。
在此情形下,投資者將密切關注接下來兩場長債拍賣的情況,如果仍比預期糟糕,可能會再次推高日債收益率,放大全球流動性緊縮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週二(6 月 3 日),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發表講話,屆時關注他對於國債市場波動的措辭立場。
博通財報即將出爐
週四(6 月 5 日),博通公佈 2025 財年 Q2 財報。
在上季度公佈的財報中,博通預計第二財季營收達 14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145.9 億美元;預計第二財季 AI 半導體營收將達到 44 億美元。
作為主要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供應商之一,博通不僅為谷歌提供定製 AI 芯片,還為支持 AI 軟件開發的網絡基礎設施提供關鍵組件。AI 熱潮的推動一度使博通的市值突破 1 萬億美元。
在追蹤該股的 31 位分析師中,有 28 位給出 “強力買入” 評級,3 位給出 “持有” 評級。該股平均目標價為 242.19 美元,表明其較當前股價有 26.7% 的強勁上漲潛力。
其他重要數據、會議及事件
- 週一(6 月 2 日),美國公佈 5 月 ISM 製造業指數。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5 月 ISM 製造業指數將由上月的 48.7 升至 49.2,從近 5 月低點回升,但仍處榮枯分界線下方。
- 週三(6 月 4 日),FSOC 會議舉行。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將於 6 月 4 日主持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SOC)會議。屆時美聯儲、美國證監會(SEC)等最高金融監管機構的官員將出席。
公開信息顯示,FOSC 成立於 2010 年,旨在監控和管理系統性風險,以防止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並維護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 寧德時代每週期權將於週一(6 月 2 日)推出。
5 月 16 日,港交所宣佈,寧德時代 H 股的月度期權將於 2025 年 5 月 20 日寧德時代股份上市日同日推出,而每週期權合約則將於 2025 年 6 月 2 日推出。
- 韓國將於週二(6 月 3 日)舉行大選。
本次大選共有 7 名候選人蔘加角逐,提前投票已經開始。
韓國憲法法院 4 月 4 日通過彈劾總統尹錫悦的裁決,尹錫悦被罷免總統職務。根據法律,韓國須在 60 日內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
據新華社援引韓國民調機構 “真實計量器” 28 日發佈的最新民調結果,在 26 日至 27 日進行的總統候選人支持率調查中,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 49.2% 的支持率領跑,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為 36.8%,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為 10.3%。
- 週二(6 月 3 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發佈最新經濟展望報告
OECD 將在報告中對全球主要短期經濟趨勢和前景進行分析。該展望涵蓋了所有成員國、歐元區以及部分非成員國的一系列變量預測。
在 3 月發佈的中期經濟展望中,OECD 預測主要經濟體的擴張將放緩,不確定性上升,並強調了進一步分化的風險以及可能影響未來韌性的政策選擇。
- 週四(6 月 5 日)0 點,Switch 2 全球同步發售。
據環球網,相較上一代,Switch 2 在硬件性能、遊戲陣容及交互體驗上實現全面升級,首發陣容包括開放世界競速遊戲《馬力歐賽車世界》、破壞玩法驅動的《咚奇剛 Bananza》及《星之卡比:空中滑行》。
據悉,Switch 2 將推出日版與國際版雙版本,日版售價 49980 日元(約 2421 元人民幣),僅支持日語及日服賬號,需滿足 NSO 會員滿 1 年、遊戲時長超 50 小時等條件參與搖號購買;國際版售價為 69980 日元(約 3390 元人民幣),無區域限制,支持 16 種語言。
任天堂解釋稱此舉為應對日元貶值及黃牛跨國轉售問題,但分析師擔憂可能影響全球銷量目標。
- 週二(6 月 3 日),小米集團舉行 2025 投資者日。
在此次投資者日活動中,公司將由管理層及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向外界分享企業戰略方向與業務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還將安排投資者實地參觀小米汽車工廠。
再去年的投資者日活動中,小米的創始人及管理層,包括雷軍、盧偉冰、林世偉等就公司業務戰略等發表主題演講,並參與了投資人的問答溝通。
每週重磅大事訂閲:
國內事件:
海外事件: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