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eng is stirring things up again

華爾街見聞
2025.05.29 05:4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價格繼續下探。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柴旭晨

時隔 9 個月,小鵬 MONA M03 又上新了。

在過去的 9 個月,這款車累計交付量超 12 萬台,但貢獻這些交付量的是 MONA M03 的前兩個版本,而帶有輔助駕駛功能的王炸 Max 版本將於 2025 年春節之後進行交付。

不過,這一等就直接到了今年 5 月底。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在發佈會上解釋,小鵬想在 Max 版本的車型上,搭載小鵬最新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5 月 28 日,小鵬 MONA M03 Max 正式上市。這一次,小鵬又選擇給出一個讓外界驚歎的價格——502km 續航的價格為 12.98 萬元,600km 續航的價格為 13.98 萬元。從起售價來看,相比去年 MONA M03 上市時,又打下來了 2.6 萬元。

同時,此次發佈會上,針對此前就已經交付的兩款主力車型,小鵬也進行了小幅的調整,升級為 Plus 版本,但價格依舊是 515km 續航版 11.98 萬元,620km 續航版 12.98 萬元。

上市之後,不少用户表示:“小鵬這是真打算和年輕人交個朋友。”

這也意味着,小鵬打算在當前規模的基礎上,再衝一把,希望穩坐新勢力銷冠的寶座。

超出預期的價格又一次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當晚上市一小時後,小鵬 MONA M03 加推的 Max、Plus 新版型,獲得大定 12566 台。超過去年上市同期,其中 Max 版訂單佔比 83%。

從發佈會來看,在吃到定位年輕、強調顏值的甜頭之後,這一次小鵬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不僅請來了 00 後女明星作為代言人,開場也是由脱口秀演員王勉、何廣智以脱口秀的形式來完成的,活動既是發佈會又是潮玩派對,“會玩” 的氛圍更濃厚了。

對比此前小鵬發佈會以相對晦澀的技術為主的情形,這次,不少行業人士感慨,小鵬的營銷肉眼可見地迭代了。同時,Max 版本車型價格上的下降,也成為了小鵬紮在下沉市場的寫照。

此次 Max 版本主打的還是智能輔助駕駛。這一次,小鵬對全棧自研圖靈 AI 智駕又進行了升級,在 Max 版本上,依舊是不選配、不付費、不選裝。

從硬件來看來看,小鵬圖靈 AI 智駕搭載同級唯一雙 Orin-X 芯片,總算力升至 508TOPS,這一算力水平是同級主流算力的 4-6 倍;同時,系統擁有車端大模型賦能,實現了感知、決策到控制一體化。另外,感知系統由 27 個高精度感知元件構建,還搭載了同級中數量最多、性能卓越的超高清車感 SR,該系統能精準識別超 50 種道路參照物。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 MONA M03 Max 還全球首發了 “人機共駕”,實現 NGP 不和駕駛員搶控制權,打方向盤 AI 智能輔助駕駛不退出,做到人機絲滑配合。而從價格來看,這也是全球第一台在 2 萬美金以內實現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車型。

除了智駕之外,小鵬 MONA M03 Max 智能座艙也實現了進階。首發搭載 AI 天璣系統 5.7.0 版本,車機系統相比 2024 年上市的小鵬 MONA M03 新增超 300 項功能。當然,這一系統也將通過 OTA 的方式更新的小鵬其他車型上。

從表面來看,小鵬又營造了一場狂歡,令人驚歎的價格,迅速過萬的訂單,一切都很絲滑。但在所謂的科技平權之下,市場對於小鵬的新拷問是,毛利率如何保證?

畢竟,滿血版智能輔助駕駛雖好,但雙 Orin-X 芯片加上 27 個感知元件,這一套成本價格也不低。在今年一季度的財中,小鵬的毛利率雖然回升至 10.5%,低價走量策略雖推動營收增長 141.5%,但淨利潤仍虧損 6.6 億元,且單車售價進一步下降。

而此時距離何小鵬承諾的四季度盈利僅差一個季度,如果 MONA 系列佔比提升進一步拉低平均售價,可能會影響盈利進度,所以上量也變得更加重要。小鵬仍需在三季度實現技術降本與銷量增長的剪刀差,為四季度順利實現盈利而準備。

除此之外,最近一段時間智能輔助駕駛因為事故等,備受外界質疑,監管的要求也變得更嚴,這對用户也會產生影響。未來用户們會不會持續為智能輔助駕駛而買單,依然要看車企們的這一功能,能不能讓用户充分信任。

另外,小鵬的交付速度這個老大難的問題儘管去年以來有了明顯的緩解,但承諾年後開始交付的 Max 版本一直等到現在,外界認為這也有產能方面的原因。畢竟自 MONA M03 上市之後,小鵬工廠就一直開足了馬力生產,單還是有不少訂單因為交付時間長而引得用户抱怨。

如今,訂單又暴漲,交付的壓力又給到小鵬的產能。從長期來看,小鵬必然要跨過頻繁陷入交付壓力當中,這樣才算是完成了整體的迭代。

本質上,小鵬 MONA M03 Max 是小鵬的另一場豪賭。站在盈利的關鍵節點,身處行業競爭依舊焦灼、價格戰更加常態化的當下,小鵬依舊需要更大的規模來實現整體的躍遷。

畢竟,吃過了太多低谷的苦,小鵬也深知,只有銷量上來之後,不論是資本市場還是用户,才會一直關注着小鵬,才可能帶來持續的銷量,而關於 AI、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等故事,也才能實現閉環。

不過,低價走量成為慣用手段之後,高價車型的故事該如何講,依然考驗着小鵬,外界也同樣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