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the next two months, there are many catalysts for Xiaomi's stock price,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still YU7!

小米在 28 日公佈了 2025 年第一季度業績,調整後淨利潤達 106.7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64%。高盛指出,未來兩個月將有多個事件推動小米股價,包括 6 月 3 日的投資者日、618 購物節數據及 6 月底的新產品發佈會。摩根士丹利認為,定於 2025 年 7 月推出的 YU7 電動車將是股價上漲的重要催化劑,預計其銷量將提升小米的平均售價和毛利率。
28 日,小米公佈了創歷史紀錄的 2025 年第一季度業績,調整後淨利潤達 106.7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64%,環比增長 28%。
高盛在 28 日發佈的研報中表示,接下來,投資者需重點關注小米 6 月 3 日投資者日活動、6.18 購物節 GMV 數據和可能的 6 月底新產品發佈會。
而大摩則在 27 日發佈的研報中認為,定於 2025 年 7 月推出的 YU7 電動車有望成為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催化劑。如果銷量表現強勁,將有助於小米實現更高的平均售價、更好的毛利率和持續的盈利增長。
相比之下,“6.18” 購物節期間智能手機和 AIoT 業務的表現雖然也值得關注,但重要性不及 YU7 電動車的推出。
電動車業務穩步推進,YU7 成為關鍵催化劑
28 日,小米公佈了創歷史紀錄的 2025 年第一季度業績。
其中,小米 Q1 電動車業務收入 186 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 12%,略低於預期 2%。電動車毛利率達到 23.2%,環比提升 2.7 個百分點,顯示該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高盛指出,未來一個多月內,將有多個事件成為推升小米股價上漲的關鍵因素:
- 618 購物節第一階段 GMV(商品交易總額)數據將於 5 月 31 日公佈,預計相較去年有所增長。
- 小米 618 購物節最終 GMV 數據將在 6 月 18 日公佈,這將是衡量其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
- 6 月 3 日的小米投資者日(Investor Day),公司將分享更多戰略方向及業務進展。
- 預計新產品發佈會於 6 月底舉行,或將推出 YU7 車型、Xiaomi MIX Flip 2 以及 Redmi K80 Ultra 等新品。
而大摩則認為,定於 2025 年 7 月推出的第二款電動車 YU7 將是小米今年最重要的催化劑。作為 SUV 車型,YU7 的平均售價預計將高於現有的 SU7 轎車。如果銷量表現強勁,將有助於小米實現更高的平均售價、更好的毛利率和持續的盈利增長。
相比之下,“6.18” 購物節期間智能手機和 AIoT 業務的表現雖然也值得關注,但重要性不及 YU7 電動車的推出。
大摩:小米 Q1 業績創歷史新高,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28 日,小米公佈了創歷史紀錄的業績表現,主要受益於各業務板塊的強勁增長:
- 智能手機業務:收入 50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9%,比摩根士丹利預期高出 3%。儘管出貨量 4180 萬台僅同比增長 3%,但收入增長顯示平均售價有所提升。
- AIoT 業務:收入 323 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 59%,超出預期 8%。這一板塊的強勁表現反映了小米在智能生態系統建設方面的成功。
- 互聯網服務:收入 91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3%,略低於預期 1%。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互聯網服務收入創歷史新高,達 6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4.8%。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20%。
大摩表示,小米在盈利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毛利率達到 22.8%,同比提升 0.5 個百分點,環比提升 2.2 個百分點,創歷史最佳表現。運營費用率為 13.9%,低於摩根士丹利預期的 14.5%,體現了成本協同效應。
毛利潤 254.06 億元人民幣超出摩根士丹利預期 10%,主要得益於收入增長和毛利率改善的雙重推動。運營利潤 99.64 億元人民幣,超出預期 33%,顯示了小米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效性。
大摩維持小米"增持"評級,目標價 62 港元,較當前 51.55 港元有 20% 上漲空間。
大摩預計,從 2024 年到 2027 年,小米的每股收益(EPS)預計將持續增長。到 2025 年 12 月,小米每股收益為 1.45 元人民幣;到 2026 年 12 月,每股收益漲至 1.98 元人民幣。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