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 Treasury bonds "fall," Wall Street major banks "are well-fed"

近期美債長端收益率飆升,帶動收益率曲線變陡(長債利率高於短債),這對銀行是大利好。銀行本質上靠短借長貸賺錢,曲線陡峭意味着淨息差擴大,核心盈利模式回暖。分析師稱,若利率曲線繼續温和變陡,銀行股有望再迎新行情。
最近美債長端收益率飆升,雖然嚇壞了投資者,但對銀行來説,可能反而是好消息。
因為利率曲線變陡,可以幫銀行回血。
為啥銀行喜歡利率曲線變陡?
利率曲線變陡,簡單説就是長期利率漲得比短期快,比如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遠高於 2 年期,這叫利差拉大。最近 2 年和 10 年期美債之間的利差達到自 2022 年以來的最大值。
這對銀行非常重要,因為銀行的盈利模式就是短借長貸。
他們的資金來源是短期的,比如利率很低的儲户的存款,而這些存款的收益大多與短期利率掛鈎。然後,銀行把錢借給別人是長期的,比如房貸、車貸、企業貸款,這些利率高。或者銀行會投資長期資產,例如抵押貸款債券或長期美債。
所以短低長高就等於賺利差,也叫淨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收益率曲線越陡,這個利差就越大,銀行越賺錢。
過去幾年,美債利率曲線一直很平甚至倒掛(短期利率比長期還高),銀行賺不到錢。
現在如果曲線重新正常化,淨息差有望回升,銀行壓力減輕,經營環境好轉。哪怕短期經濟因為貿易戰、通脹、財政赤字加劇不確定性,但只要曲線陡,銀行的核心業務反而改善。
淨息差低迷多年,現在機會來了?
過去幾年,淨息差一直偏低。根據 TD Cowen 的報告,截至去年第四季度,美國大銀行的淨息差中位數是 2.81%,低於歷史平均的 3.2%。分析師認為,隨着利率迴歸正常、收益率曲線正向傾斜,預計淨息差將改善。
不僅如此,隨着長期利率上升,銀行新買的債券收益更高,老的低利率債券到期後,現金可以滾動投到高利率新債。這樣銀行能持續提高利息收入,這些利潤可以增加銀行資本緩衝(也就是抗風險的本錢)。
如果特朗普政府還放鬆銀行資本金監管要求,銀行的可用資金就更寬鬆,抗壓能力也更強。
不過,長期利率上漲對銀行來説有潛在風險,因為銀行過去低利率買的債券價格跌了,賬面浮虧增加。
如果銀行急需現金去兑付儲户提款,只能虧本賣債,就會出現 2023 年硅谷銀行那種崩盤風險,當時硅谷銀行持有大量低利率的長期債券,結果美聯儲瘋狂加息,導致債券價值暴跌,一旦儲户集中取款,只能低價割肉賣債,引發虧損和流動性枯竭,最後撐不住直接倒閉。
因此,長期利率上漲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提升銀行的利息收入和資產回報,但也可能放大賬面虧損,甚至在危機時引爆流動性風險。
今年年初,美國銀行股一度跑贏大盤,市場賭的是經濟軟着陸,放貸會更旺。但到了 3 月、4 月,隨着關税擔憂升温、衰退風險升高,銀行股又掉頭跑輸。
截至目前,KBW 納斯達克銀行指數與標普 500 指數年內漲幅幾乎持平,説明市場還在猶豫。分析指出,如果利率曲線繼續温和變陡,淨息差回升邏輯成立,那麼銀行板塊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對銀行股來説,如果經濟增長,銀行就可以把更多資金拿去發放貸款,藉着經濟好轉賺更多利息。如果貸款需求不強,銀行就可以選擇拿多餘的錢去回購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