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dent loan impact! Morgan Stanley: Repayment squeezes consumption, US GDP may decline by 0.1% this year

拜登時代的學貸寬限期結束,美國學生貸款開始爆雷。今年一季度,560 萬人學貸逾期,學貸違約率從去年第四季的 0.7% 跳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 8%。很多人甚至未收到還款通知,直到被記入黑名單才發現學貸追債已重啓。摩根士丹利估算,每月 10~30 億美元的還貸支出將削弱整體消費,2025 年美國 GDP 或因此減少 0.1 個百分點。
美國學生貸款開始爆雷,這不僅是個人危機,更是美國經濟隱患。
5 月 26 日週一,據媒體報道,在疫情期間,美國政府為了減輕壓力,把聯邦學生貸款的還款暫停了三年多。很多人誤以為這事就過去了,甚至不用還了,因為過去不還款也不記入徵信。
但現實是,這項暫停政策早在 2023 年秋天已經正式結束,直到 2024 年秋季,逾期付款才開始被報告給信用評級公司。不少人直到今年看到信用分大跳水,才驚覺寬限期已結束。
後果是違約率迅速飆升,今年一季度 560 萬人突然開始拖欠,學貸違約率從去年四季度的 0.7% 急升至今年一季度的 8%,回到疫情前水平。摩根士丹利預計,每月新增學貸還款 10 億~30 億美元,將擠壓消費,拖累 2025 年美國 GDP 約 0.1 個百分點。
560 萬人突然逾期,信用評分大跳水
今年一季度,新增拖欠學生貸款的人數就高達 560 萬人。
紐約聯儲本月報告顯示,學生貸款違約率從去年第四季度的 0.7% 飆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 8%,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反映大量借款人逾期 90 天以上、還不起錢了。
報告還顯示,在數百萬新增違約人中,200 萬人原本信用評分為 620-719,屬於接近優質借款人,另有 40 萬人超過 720,屬於優質借款人。但如今,前者平均降分 140 點,後者更慘,平均大跌 177 點。
這意味着,他們不僅每月要多掏一筆錢去還貸款(原本可能是用來吃飯、交房租的),還因此被記入信用黑名單。有的人信用評分直接跌了 140~170 分,嚴重的甚至連信用卡、車貸、房貸都批不下來,還影響就業。
因為疫情期間兩家貸款服務商退出,導致不少借款人連還款通知都沒收到。許多人直到信用評分大跳水,才意識到要還錢了。
最糟心的是,特朗普政府本月開始重新啓用追債流程,並威脅逾期要扣工資、沒收退税、扣聯邦補助。儘管催收程序在疫情前屬於標準操作,但對於那些從未經歷過或已經忘記其嚴酷性的借款人來説,這仍將是一次心理衝擊。
劍橋大學經濟學家 Constantine Yannelis 表示,想象一下,過去 5 年沒還款,也沒人追你。現在突然收到一封陌生公司的信,告訴你:“你以前的學生貸款還沒還完,我們來收了。”
Yannelis 還擔心,拜登之前推動大規模免除學生貸款,讓很多人以為反正遲早不用還,於是也沒把還款列入預算。最危險的是那批在暫停期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沒經歷過還款週期、也沒留預算。現在突然要還錢,根本不知道怎麼應對。未來幾個月拖欠率可能註定會進一步上升,更多借款人的信用評級也將繼續惡化。
消費能力被壓縮,經濟也要受傷
這不是個別人的問題,是成千上萬人的消費能力同步縮水。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本月估計,今年的還款額將每月集體增加 10 億至 30 億美元,這筆支出擠壓消費,會導致 2025 年美國 GDP 減少 0.1 個百分點。
大摩進一步指出,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因為大約 800 萬借款人參與了拜登時代的 SAVE 計劃(根據收入償還、月供較低),這項政策正遭遇法律挑戰,很多人可能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開始真正還款,風險還在後頭。
誰最危險?最脆弱羣體承受最重打擊
媒體指出,真正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就讀兩年制或營利性學校的學生,或者輟學未獲得學位的學生,他們面臨更高的違約風險,而且這些羣體往往重疊,且經濟狀況更加脆弱。
紐約聯儲數據顯示,比如密西西比州,45% 的學生貸款借款人處於逾期狀態,比例居全國之首。而這個州,正好也是美國貧困率最高的州之一。
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 Lesley Turner 表示,陷入學生貸款償付困境的人往往是最無力承擔的人羣,而非刻板印象中"就讀常春藤盟校、生活在沿海地區的 22 歲年輕人"。
所以,這場學生貸款風波,其實不是奢侈教育的報應,而是基層家庭陷入信用泥潭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