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 Jinghe's third IPO, the ambition and anxiety of the "King of Gold" in China

“越賺越缺” 的紫金礦業,依賴金價紅利、併購擴張續命。而 “金王” 陳景河,在內憂外患中押注第三次 IPO,試圖用資本與資源雙輪驅動穿越不確定性。對於此次將境外黃金礦山資產分拆上市,陳景河説,無論是從外部還是企業內部來看,都是自我保護之舉。
過去一年黃金價格波動,看似獲益不淺的 “金王” 陳景河實則處境不寧。併購起家的他,正一邊股債齊發,向資本市場尋求輸血,一邊繼續進行大手筆併購擴張。
5 月 19 日,福建省上杭縣紫金礦業總部大樓內,董事長陳景河正主持召開 2024 年年度股東會。這場會議,最惹市場關注的是審議通過了 4 項與融資有關的特別決議案。
特別決議案包括給予董事會增發公司 A 股和(或)H 股股份的授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一般性授權、延長向不特定對象發行 A 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決議的有效期等。
投票環節,這些決議案遭遇不小的 “阻力”,超過四成和七成以上的 H 股股東反對債務融資授權議案和增發授權議案。
去年大賺 300 多億元,卻頂着股東的反對,執意融資,紫金礦業是 “越賺越缺” 嗎?
實際上,亮眼業績背後,作為核心業務的黃金與銅 2024 年產量增長有限,紫金礦業利潤增長主要依賴近一年來金、銅價格的飆升。
同時,紫金礦業業績增速已放緩,而頻繁融資、頻繁併購也導致其資金承壓,去年紫金礦業就是靠 200 億元融資緩解資金壓力,截至 2024 年末,其資金缺口已逾百億。
5 月 17 日,陳景河又完成了一次大手筆押注鋰礦資源的擴張佈局。
這一天,紫金礦業通過旗下子公司以超 137 億元完成了對藏格礦業 3.92 億股份的併購,紫金礦業因此獲得藏格礦業的控制權。此舉創下紫金礦業自 2023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略併購。
內憂之外,68 歲的 “金王” 還有外患。過去一年,全球地緣政治日益嚴峻,作為一家跨國金屬礦業上市公司,紫金礦業處境複雜不穩,陳景河不得不採取避險措施。
稍早前的 4 月 30 日晚間,紫金礦業披露公告,宣佈公司擬將下屬境外黃金礦山資產重組至中國香港的全資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旗下,並申請將紫金黃金國際分拆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如果上市成功,這將是陳景河第三個 IPO。2003 年,陳景河曾帶領紫金礦業在港股上市。同年,紫金礦業黃金產量躍居全國第一,市值突破 200 億港元。2008 年,陳景河再次推動紫金礦業 A 股上市,以 0.1 元面值發行,募資 98 億元。那年,公司前十大股東中的所有自然人,均成為億萬富翁。陳景河也一躍成為 “中國金王”。
這位從福建山區崛起的 “中國金王”,用 30 年將一家縣級小礦企打造為坐擁近 4000 噸黃金資源、躋身全球銅業四強的千億巨頭。在黃金價格反覆橫跳不穩的當下,外界再次將目光聚焦在他的大手筆豪賭和第三次 IPO 征程上。
01 永不停歇的 “併購戰車”
併購一直以來都是陳景河擴大商業版圖的重要手段。Choice 數據顯示,2009 年至 2021 年期間,紫金礦業幾乎每年進行數起併購交易。僅 2024 年一年內,紫金礦業就完成了四筆大規模收購。
此次併購的藏格礦業擁有鉀、鋰、銅三大業務。通過此次股權收購,陳景河進一步擴充了紫金礦業在鋰礦、鉀肥資源的業務版圖。
紫金礦業表示,通過吸收藏格礦業鹽湖開發經驗和低成本提鋰技術,促進公司 “兩湖兩礦” 鋰項目開發。
“兩湖兩礦” 即阿根廷 3Q 鹽湖、剛果 (金) 馬諾諾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湖南湘源硬巖鋰礦,這是紫金礦業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鋰礦業務。紫金礦業最早於 2021 年佈局鋰礦領域,按照紫金礦業的計劃,“兩湖兩礦” 鋰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其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鋰生產商之一。
不過近兩年來,鋰價持續低迷,2024 年紫金礦業鋰產量為 0,但陳景河仍然看好鋰礦的未來。
根據其 2023 年的規劃,2023 年~2025 年,其碳酸鋰產能規劃分別為 0.29 萬噸、2.5 萬噸、12 萬噸。事實上,紫金礦業鋰業務的開發進度較慢,2025 年鋰產量指引已下調至 4 萬噸。
“實施併購,是公司既定的策略。”2024 年業績説明會上,陳景河強調過去 30 多年來,紫金礦業對併購戰略的堅持。而對於併購,陳景河有自己的訣竅——反週期買入。
帶着這樣一套理論,幾乎每個市場寒冬期都是陳景河主動出擊的時刻,逆週期買入也讓他以較低成本獲取了不少的礦產資源。
2002 年,金價低谷期,陳景河趁此機會將貴州水銀洞金礦、新疆阿舍勒銅鋅礦、吉林琿春金銅礦、西藏玉龍銅礦等收入囊中,紫金礦業由此一躍進入國內金礦企業前五。而後短短數年裏,陳景河一路拿下加拿大、俄羅斯、蒙古國、秘魯、南非等國不少礦山。2007 年,陳景河更是入股英國倫敦上市公司 Ridge Mining,成為其最大股東。隨後,陳景河一舉收購蒙特瑞科,創下 “中國收購英國上市公司” 的歷史記錄。
時間調回十年前,2015 年,對不少礦企來説都是記入史冊的一年,這一年出現了 “礦業史上最可怕的熊市”,黃金價格走低,多數礦企深受波動影響,如嘉能可虧損近 50 億美元,巴里克虧損 31 億美元,力拓虧損超 17 億美元。
而那年,陳景河卻逆勢出手,大幅進行 “逆勢抄底” 動作。數月內,陳景河陸續收購澳大利亞鳳凰黃金公司、巴里克(新幾內亞)公司、剛果(金)卡莫阿 - 卡庫拉銅礦。其中,卡庫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開發的銅礦。
2024 年紫金礦業礦產銅產量全年實現 107 萬噸,位居全球前四,為全球主要銅企中礦產銅增長最多的公司之一,其中卡庫拉是其在銅礦業務內的主力貢獻礦之一。
過去近半年時間裏,陳景河又在 2024 年 10 月斥資超 70 億元拿下加納金礦,以及取得藏格礦業控制權。
隨着 “收購戰車” 一往無前地逆勢抄底,陳景河手裏的礦產量迅速增長。目前,紫金礦業的銅和金的產量分別為全球前四和全國前六。
2024 年紫金礦業營業收入 3036.4 億元,同比增長 3.49%;歸母淨利潤 320.51 億元,同比增長 51.76%。
02 “中國金王” 內憂外患
回顧 “金王” 過去 30 年的 “豪賭”,與之並行的是內憂和外患,而每一次暗礁和風浪,敏鋭的陳景河都帶領這艘大船躲避了過去。
自 2000 年以來,紫金礦業從未有過虧損,哪怕在行業動盪的 2015 年,多數礦企虧損 10 億美元以上,紫金礦業仍以近 17 億元的淨利潤穩穩立於行業前列。
這與陳景河的抗風險意識極大相關,即便紫金礦業 2024 年的淨利潤再創新高,他依舊保持着極高的警惕。
“不算很好。” 這是 2024 年業績會上,陳景河對紫金礦業市值管理方面的評價。他表示,紫金礦業成長性很好,但股價不怎麼樣。
對投資者來説,即便紫金礦業營收利潤雙升,但其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2024 年,紫金礦業營收增速是 3.49%,而 2021 年這個數據是 31.25%。短短 3 年,增速放緩近十倍。不止投資者,陳景河的焦慮可以想象。
與此同時,紫金礦業還面臨不小債務壓力。截至 2024 年底,其賬面貨幣資金 316.91 億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負債達 487.48 億元,資金缺口逾百億。
2023 年 8 月,在 30 週年慶祝大會上,陳景河全面回顧了過去的創業史。他感嘆過去數次與重大機會失之交臂,尤其是在鋰礦佈局方面,與此同時,陳景河還坦然承認了公司存在的腐敗、大企業病、成本投入太大、人才稀缺等相關問題。
此前,陳景河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紫金礦業如果只是吃老本,這些礦遲早會被開發完。所以,除了開採、買礦,陳景河一直嘗試以資本市場手段在內等各種方式增加公司資源儲備。
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波動不斷。據紫金礦業最新財報,其境外黃金產量佔比高達 64%,大多分佈於南美、非洲等高風險地區。
為了避險,2025 年 4 月,紫金礦業宣佈公司重大資金重組動作,擬將下屬境外黃金礦山資產重組至中國香港的全資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旗下,並申請將其分拆至港交所主板上市。
“黃金是金融安全的 ‘壓艙石’。” 2023 年報中,陳景河表示,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和貨幣氾濫,黃金保值屬性更加凸顯。
對於此次將境外黃金礦山資產分拆上市,陳景河説,無論是從外部還是企業內部來看,都是自我保護之舉。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原文標題:《陳景河第三次 IPO,“中國金王” 的野心與焦慮|一週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