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SUNART RETAIL 迎来 "turnaround" after the turbulent period ends?

華爾街見聞
2025.05.23 05:0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高鑫零售(6808.HK)經歷了動盪的一年。

2024 年 3 月,前歐尚中國區賣場總經理沈輝接任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 CEO,阿里出身的林小海卸任。

不到半年,高鑫零售就被阿里 “擺上貨架”。

2025 年初,知名 PE 機構德弘資本以 131.38 億元正式將其收入囊中。

隨着交易的完成,原董事會主席黃明端離職,由德弘資本首席執行官華裕能接任。“陸戰之王” 大潤發正式踏入 “德弘時代”。

管理層動盪期,傳統實體商超行業正經歷轟轟烈烈的 “爆改”。

商超主流調改方向基本定型,大體可總結為:全渠道發展、會員制倉儲式超市、便民社區商業、折扣零售及自有品牌。

高鑫零售在多個方向均有涉獵。

但對比高調 “胖東來化” 的一眾同行,公司的調改歷程稍顯低調,大賣場 2.0 版本問世已是 3 年之前。

如今出售事項落定,對高鑫零售意味着動盪告一段落。

截至 3 月 31 日的 2025 年財報顯示,高鑫零售實現歸母淨利潤 4.05 億元,較比上年的 16 億元虧損大幅扭虧。

今年 3 月,高鑫零售 CEO 沈輝到訪胖東來,與於東來直接交流,“胖改” 日程似乎走上台前。

阿里沒能扶起的頭部商超玩家,將通過何種方式 “迴歸零售本質”,值得市場期待。

拐點在即?

出售交易達成之前,業內就有大潤發 “賣在黎明之前” 的評價。

2025 上半財年(2024 年 4 月至 9 月),高鑫零售業績狀況已有改善,營收降幅縮窄至 3%,同店銷售增速轉正至 0.3%。

下半財年業績回暖的態勢更為明顯。

2025 財年全年,高鑫零售營收 715.52 億元,同比下滑 1.4%,較比上年同期 13.3% 明顯收窄,同店銷售增速進一步提升至 0.6%。

若不考慮供應鏈業務收縮和閉店損失影響,收入增長約 1.6%。

公司整體仍處於降本增效的收縮狀態。

2025 財年,高鑫零售員工減少約 2300 名,僅僱員福利開支一項就減少約 12 億元。

用於新店發展、現有門店改建和數字化改造的資本開支,也比上年同期減少了約 3 億元。

不過對存量低效門店的淘汰高峰期,似乎已經過去。

截至 3 月 31 日,高鑫零售旗下門店規模已由 3 年前巔峯時期的 602 家降至 505 家,大賣場總數由 490 家減少至 465 家

2025 財年,大賣場關店數由去年同期的 20 家降至 8 家。

對負現金流量門店的應計減值損失由 12.08 億元大幅降至 0.6 億元。

留存的大賣場以 “薄利多銷” 為核心賣點,踐行新任管理層提出的 “迴歸零售本質”。

新推出的自有品牌 “超省” 系列對標競爭對手,強調品類最低價。

其中包含 1.9 元的洗潔精、2.7 元的護手霜、3 元的衞生巾系列、6.7 元的蘇打餅乾、9.9 元的洗護髮系列。

性價比的吸引下,大潤發線下門店客羣企穩、銷售温和回暖,線上銷售同比增長 6%。

即時零售 “線上下單、1 小時到家” 風口正盛的當下,全渠道轉型正為連鎖商超貢獻業績增量。

大潤發對這一領域的探索走在多數同行之前。

早在七年前,大潤發就引入了盒馬的懸掛鏈系統,對超百家店進行新零售改造,將門店訂單處理上限從 300 單提升到了 5000 單。

2025 財年,自有 APP“大潤發優鮮” 在高鑫零售線上 B2C 業務中的佔比已達到 36.5%。

然而受限於履約成本的高昂,到家業務對傳統商超的利潤增長難有助益。

低價策略雖然刺激消費,但拖累毛利率下滑 0.6 個百分點至 24.1%,全年毛利同比下滑 4%。

2025 財年,高鑫零售經營利潤 14.25 億元,經營利潤率僅有 2%。

雙線謀劃

比起尋求大賣場沉痾的解決方案,近年來,高鑫零售將更多精力用於打磨真正適配零售需求的全新業態。

新任管理層基本繼承了此前的發展方向。

難盈利的社區超市小潤髮被徹底放棄,“第二曲線” 目標聚焦於兩條路徑,一是中超業態 “大潤發 Super”,二是倉儲會員店 “M 會員店”。

“大潤發 Super” 定位面積僅 1500 平-3000 平的社區配套業態,相當於傳統大賣場的七分之一。

SKU 精選化,並在 5000-8000 個 SKU 中設立 1000 個長期引流品。增設食堂、兒童樂園等體驗區,以打造 “社區生活中心”。

高鑫零售透露,大潤發 Super 商業模式已基本跑通,同店銷售實現 5.9% 的增長,高於旗下其他業態平均水平。

大潤發 Super 採用模塊化設計理念,根據周邊居民人數設計賣場的大小、SKU 數目乃至進店動線,能快速適配不同類型商圈開店。

此外每家門店擁有 500-1000 個 SKU 的空間,可根據當地需求、商圈特性針對性選品。

相比於盤踞在華東二、三線城市的 M 會員店,大潤發 Super 門店分散在全國 11 個省市,華東區門店佔比近三分之一。

在高鑫零售看來,大潤發 Super 將成為未來擴張及迴歸高線城市的主要動力。

不過上一財年,大潤發 Super 新開 4 家、關店 1 家,門店總數僅 33 家,未及大潤發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M 會員店拓張情況似乎更為明朗。

過去一年門店新增 4 家,僅用兩年就開出 7 家門店,會員數超過 36 萬。

會員費收入同比大增 125%,達到 3600 萬元。

作為少有的本土倉儲會員店玩家,M 會員店與山姆會員價處在同一水平,價格上並無競爭優勢。

現有的會員店幾乎均由原大賣場改造而來,自有物業保障了其在開店速度及成本控制上,較比山姆領先一截。

高鑫零售 M 會員商店事業部總經理袁彬表示,M 會員商店沒有 “包袱”,商品毛利與運營成本已經打平。

整體 3000 多的 SKU 中,佔比約 10%的自有食品與生鮮,卻貢獻 35%的銷售額。

袁彬稱,M 會員商店尚處於投資階段,毛利來自於供應鏈的強大以及銷售規模的擴大。“單店規模達到 6 個億時,我們就會進入到一個比較良性的階段。”

差異化競爭力、自有品牌商品打磨是當前階段的重點。

對會員數、續卡的考核要求,被排在在業績、利潤之前。

不過頭部玩家正攜打磨成熟的業態,在高鑫零售的華東大本營加速擴張。

山姆會員店有望年內落地蘇州張家港,成為繼晉江、崑山後的第三家縣市級門店。

瞄準社區零售業態的盒馬 NB,在江浙滬區域開啓了大規模店長招募計劃;奧樂齊也成功 “出滬”,落子蘇州、無錫、崑山。

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大潤發的挑戰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