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Ives: China Tariff Truce Revitalizes Bull Case for Apple as Half of User Base Approaches Upgrade Cycle

Motley Fool
2025.05.22 11:1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Wedbush Securities 的 Dan Ives 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最近的關税減免重新激活了對蘋果的看漲前景。由於蘋果的大部分產品在中國製造,因此該公司將從這種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中受益。Ives 對蘋果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 270 美元,預計有 30% 的上漲空間。他強調即將到來的升級週期,其中一半的蘋果用户預計將購買新型號,這可能會顯著推動銷售,儘管當前股價面臨挑戰

在眾多依賴中國製造的科技公司中,沒有哪家公司比 蘋果(AAPL -2.15%) 更能從最近中美關税戰的緩和中受益。這至少是 Wedbush Securities 的知名科技行業分析師 Dan Ives 的看法。

在 5 月中旬,白宮宣佈與中國達成協議,大幅減少某些關税並暫停其他關税。Ives 在隨後的 Bloomberg 採訪中表示,這應該會為這家科技巨頭帶來一個 “夢幻場景”。以下是分析師認為蘋果擁有如此巨大機會的原因,以及公司是否真的能夠利用這一機會。

世界工廠

蘋果強調 iPhone 是在加利福尼亞設計的,這一點很有意思。這可能是一種誤導,掩蓋了智能手機並不是在那裏製造的事實。相反,在最可能的情況下,你最新的 iPhone 是在中國製造的;估計有八到九成的這些產品是在這個龐大的亞洲國家生產的。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從某種角度來看,蘋果並不是唯一一家依賴中國的大型美國科技企業。其他一些知名科技公司,如 英特爾德州儀器,也在中國製造許多產品。此外,中國還是他們成品銷售的巨大市場。

蘋果在中國的製造歷史比許多人想象的要長。在 iPhone 問世之前,蘋果早在 2001 年就開始在中國製造其產品。對於當時正處於史蒂夫·喬布斯領導的復興初期的公司來説,顯著更便宜的製造成本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因此,任何針對中國製造的制裁都可能對其運營造成真正的傷害。畢竟,儘管蘋果努力提高服務收入,但公司大部分的收入仍然來自設備銷售——在最近報告的季度中,這一比例高達 72%。

這是一種高度依賴,我認為投資者對此感到擔憂。即使在暫停宣佈後蘋果股價反彈,其股價今年迄今仍下跌超過 19%——與基準 標準普爾 500 指數僅上漲 1% 相比,表現不佳。

升級以獲取樂趣和利潤

Ives 堅信,股價不會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他維持對蘋果的 “跑贏大盤”(即買入)評級,並將目標價定為每股 270 美元。這預示着超過 30% 的相當可觀的上漲空間。

在他看來,目前的關税爭端階段為公司提供了誘人的選擇。一個選擇是加快在印度的設備製造,這是其製造基地的一個較新補充,始於 2017 年。

根據路透社最近的報道,這是一種成本更高的選擇,可能高達 10%,因為印度對手機組件的進口關税相對較高。然而,這為公司在與北京的交易中提供了一些槓桿,並且如果關税戰再次升温,可以作為安全閥。

如果沒有,那就更好了。Ives 表示,公司可以輕鬆維持其 “以中國為驅動” 的製造模式。

無論如何,特朗普政府的一個明確目標是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在分析師看來,這根本不可能實現。在這個國家制造商品的顯著更高成本意味着每部 iPhone 的價格將達到 3500 美元。

因此,蘋果的生產策略不太可能偏離低勞動力成本國家。根據 Ives 的説法,這一點令人鼓舞,因為它正進入一個巨大的升級週期。他告訴 Bloomberg,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內,蘋果的基本用户羣中大約一半將購買最新型號。這將是一個相當大的好處,因為這些型號的製造成本將保持低廉。

注意服務收入的數字

市場對重大關税新聞的反應較為平淡,這或許表明許多投資者預期爭端會降温。這些人可能也不太相信 Ives 關於升級週期將涉及 50% 蘋果用户的説法。許多人在升級到最新型號之前會跳過幾個代的 iPhone,包括我自己。

儘管如此,我仍然會與分析師對該股票的樂觀看法保持一致,並計劃繼續持有我的股票。對我來説,目前的巨大機會並不在於手機,甚至也不在於那些時尚的最新 iPad 型號或超高保真 Beats 耳機。而是在於服務產品。

在截至 3 月 29 日的六個月中,蘋果的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了 13%。與此同時,產品收入僅增長了 2%。我認為這種動態將繼續,因為公司可以在服務方面採取多種方向,以擴大現有收入來源,例如融資活動,或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綜合考慮,我會與 Ives 站在同一陣線。我並不完全認同他對公司最新機會的所有分析,但無論如何,我完全同意該股票值得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