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man Sachs predicts US-EU negotiations: The baseline scenario is "no agreement," with moderate tax increases in the US and EU

歐美貿易談判進展遲滯,雙方對現有關税立場存在根本性分歧。高盛預測最可能的基準情境是:美歐達成部分妥協但美國仍將對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税,歐盟可能會開始有限和漸進的關税報復,以限制衝突升級風險。但這種平衡狀態不穩定,面臨進一步升級風險。
距離 7 月 9 日 “對等關税” 暫停期結束不到兩個月,歐美談判仍陷僵局,高盛基準預測認為雙方將"談不攏",美國將對歐盟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税,歐盟將作出有限度反制。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歐盟面臨美國對鋼鐵、鋁和汽車徵收 25% 的進口關税,以及對幾乎所有其他商品徵收 10% 的 “基準關税”。美國此前宣佈將對歐盟徵收 20% 所謂 “對等關税”,後給予 90 天暫緩期。
另據央視新聞等央媒報道,歐盟與美國的關税談判於近日正式開啓,雙方首次交換談判文件。不過,歐盟已明確表示不能接受美國 10% 的所謂普遍關税。同時,歐盟還表示若不能達成協議將實施報復。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高盛最新分析指出,歐美貿易談判進展遲滯,雙方對現有關税立場存在根本性分歧:美國視當前關税水平為談判起點,要求歐盟作出實質性讓步以避免額外關税;而歐盟則將其視為需要降低的上限,以避免反制措施。
高盛預測最可能的基準情境是:美歐達成部分妥協但美國仍將對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税,歐盟可能會開始有限和漸進的關税報復,以限制衝突升級風險。但這種平衡狀態不穩定,面臨進一步升級風險。
高盛指出,美國對歐盟已實施的激進關税政策已經使歐盟有效關税率增加了 8 個百分點。若美國如高盛基準預測所料,再對關鍵商品徵收額外關税,將使歐盟面臨的總體關税率上升 15 個百分點,達到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對歐元區經濟活動將產生顯著負面影響,預計到 2026 年底將拖累 GDP 0.7%。
歐美貿易談判的核心分歧
雙方談判的主要障礙在於兩方對當前關税水平的看法截然不同:對美國而言,現有關税水平是起點,要求歐盟做出實質性讓步以避免額外關税;而對歐盟官員來説,這些關税是需要降低以避免報復的上限。
由於歐美談判陷入僵局,雙方互相指責: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提到美國政府需求缺乏具體細節,而美國代表則表示對"歐盟拒絕提供任何書面提案"感到沮喪。
美國對歐盟的要求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領域。首先是關税和非關税壁壘,美國認為歐盟的關税和非關税壁壘對美國企業造成了不公平的貿易障礙。
第二個領域是數字服務監管。美國對歐盟的監管立場表示擔憂,特別是針對美國公司。自 2022 年歐盟通過《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以來,對數字公司的監管負擔有所增加。美國公司由於在市場中的相對規模,成為歐盟監測和執法活動的主要對象。
第三個領域是藥品定價。為縮小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在藥品價格上的巨大差距,特朗普政府曾簽署行政令,推行 “最惠國藥品定價” 機制。該舉措試圖阻止藥企在海外市場大幅降價的同時,將成本壓力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據白宮估算,美國藥價平均比其他國家高出約 175%。特朗普在相關新聞發佈會上多次批評歐盟享有 “極不公平” 的藥品價格優勢,強調這是一個 “有計劃的操作”,損害了美國利益。
歐盟對美國的回應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出廣泛降低關税,即工業品零關税。二是增加購買美國產品,以縮小歐盟與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
然而,歐盟在衞生和環保要求方面,以及數字服務監管方面的一些具體關切,對歐盟而言特別難以解決。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已表示可能增加購買美國天然氣、武器和農產品,這方面的增購空間可能超過 1000 億歐元。
三種可能的談判結果
距離"對等"關税國家特定部分暫停期結束還有 45 天以上,雙方仍有時間彌合差距。然而,高盛預計,歐美貿易協議的最終決定可能要等到 6 月下半月,可能在北約峯會之後,接近 7 月 9 日關税暫停期限前才會做出。
高盛分析師認為,歐美貿易談判可能會有以下三種結果:
基準情景:不穩定的"適度加税"
高盛的基準預測認為,雙方達成有限妥協,歐盟將承諾每年增加約 500 億歐元美國商品採購和一些監管放鬆,美國可能同意對現有關税給予有限豁免。隨後,美國仍將對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税,歐盟將開始有限且漸進的關税反制。高盛認為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存在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英國式協議:短期內不太可能
在這種情景下,美國將為當前產品特定關税和可能的關鍵商品部門關税提供有意義的免税配額,同時保持 10% 的對等關税。歐盟將為美國商品和服務提供更好的市場準入,每年增加約 1000 億歐元美國商品採購,並可能放棄報復計劃。高盛認為這種結果不太可能,特別是在短期內。
無協議情景:衝突顯著升級
在這種情景下,美國將對歐盟實施全額 20% 的"對等"關税,歐盟將更積極地反擊,可能加強對美國向歐盟提供服務的限制,美國可能進一步反制,導致衝突顯著升級。
歐元區經濟和通脹影響
在基準情景下,高盛繼續預計貿易摩擦將給歐元區實際 GDP 帶來 0.7% 的總體拖累,其中大部分影響將在 2025 年底前實現。在樂觀的英國式協議情景下,歐元區 GDP 拖累幅度將較為温和,約為 0.4%。而在無協議情景下,高盛模型預計實際 GDP 損失將上升至 1.0%。
關於通脹,高盛認為貿易摩擦的影響在所有三種情景下都相當類似,且總體上傾向於通縮。這反映了關税引起的商品過剩供應將帶來相當大的通縮壓力,一部分原本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重定向到歐洲市場。
綜合來看,高盛的分析和歐美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表明歐元區 2025 年和 2026 年分別為 +0.9% 和 +1.1% 的年均增長預測存在下行偏差。關於 2026 年通脹預期不及預期的預測風險則更為平衡,這使歐洲央行 1.75% 終端利率預測面臨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