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SoC chips, interpreting Xiaomi's mysterious ring

小米自研手機 SoC 芯片 “玄戒 O1” 即將發佈。SoC,即系統級芯片,其研發面臨技術難度大、研發成本高、先進工藝製程受限以及專利壁壘等諸多挑戰。小米的造芯之路歷經波折,從 2014 年成立 “松果” 發佈澎湃 S1,到因技術問題暫停主芯片研發轉向 “小芯片”,再到如今玄戒 O1 的官宣,其採用 3nm 工藝,性能對標驍龍 8Gen1,展現了小米在芯片領域的堅持與突破。
本文觀點來源 : 公眾號創芯觀察
猝不及防,雷軍突然官宣,小米憋了十年的大招——自研手機 SoC 芯片 “玄戒 O1” 要來了!
雷軍又發了條動態,寫到:十年飲冰,難涼熱血,道盡了做芯片的心酸啊。小米造芯路,已經走了十多年,都知道做芯片難,那為什麼手機 SoC 芯片難上加難?聽小編帶你詳細解讀!
01 什麼是 SoC
首先,SoC 是什麼,20 多年前,小編曾和同事討論,國外有一種新的芯片技術,叫 SoC,也就是 System on Chip,應該如何翻譯。其實就是我們做一個電子產品,不同的功能,都需要不同的芯片來實現,SoC 將這些不同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做到了一個芯片上,實現了一個小系統,比如之前需要五個、十個芯片實現的功能,現在只要一個芯片就夠了,這對於芯片用户來説,簡直是一個福音啊,之前需要看十個芯片的技術資料,看看到底怎麼設計,怎麼做電路板,現在只要搞清楚一個芯片就行,大大節省了工作量。
基於這個原理,我們後來把 SoC 翻譯成片上系統,也叫做系統級芯片。
02 SoC 都有哪些功能?
那麼下面我們看看手機 SoC 都會集成哪些功能呢?
小米的玄戒 o1 還沒有具體公佈性能指標,我們就以去年高通發佈的旗艦手機 SoC 芯片為例,來説説這款芯片都包括哪些主要功能:
首先最核心的肯定是處理器全家桶啊!CPU 就像大腦管運算,GPU 專門搞圖形渲染讓你打遊戲賊流暢,現在還有專門的 NPU 處理 AI 任務,比如拍照時的場景識別什麼的。
然後存儲系統也特別關鍵,例如處理器的各級高速緩存,用來臨時存儲數據。和處理器配合起來才能讓手機不卡頓。
另外,手機上最重要的與外部通信的功能也集成在了 SoC 上,包括我們用的 5G 通信,Wifi、藍牙等功能。
電源管理單元 :可以通過動態調整芯片的供電電壓和頻率,電源管理單元可以實現低功耗運行,延長手機的電池壽命。
其他功能模塊 :根據應用需求的不同,SoC 芯片還可能包含其他功能模塊,如音頻處理器、影像單元、安全模塊等。
03 為什麼手機上一定要採用 SoC 芯片呢?
其實驅動手機不斷發展的方向,主要的就那麼幾個路數:性能越來越高、越來越輕薄、待機時間越來越長、還是挺符合 SoC 的特點的。
相比傳統多芯片方案,SoC 憑藉高度集成化設計,在性能、功耗、成本等方面優勢顯著:
1. 體積小,節省空間
將所有核心模塊集成到一顆芯片上,大幅減少電路板面積。例如,手機可以做得更輕薄,同時為電池、攝像頭等部件騰出更多空間。
2. 功耗低,續航提升
模塊集成後,數據在芯片內部傳輸路徑更短,減少了信號延遲和能量損耗。例如,蘋果 A 系列芯片通過 CPU、GPU、NPU 協同計算,顯著降低 AI 任務功耗。
3. 性能更強,協同高效
集成化的設計允許各模塊共享內存、總線等資源,並通過統一調度優化算力分配。例如,華為麒麟芯片的 NPU 與 ISP 協同,可實現實時視頻背景虛化。
4. 成本更低,量產優勢
對於單芯片來説,封裝、測試成本遠低於多芯片組合。這樣就降低了整體硬件成本,而且對於手機開發人員來説,也降低了開發複雜度,加快了新手機面世的時間。
SoC vs 傳統 CPU:本質區別
特性 | 傳統 CPU | SoC |
---|---|---|
功能範圍 | 僅負責通用計算任務 | 集成 CPU+GPU+NPU+ 基帶 +ISP 等 |
應用場景 | 電腦、服務器等 | 手機、平板、物聯網設備等 |
設計目標 | 高性能、高通用性 | 高集成、低功耗、場景定製化 |
典型案例 | 英特爾酷睿、AMD Ryzen | 蘋果 A17、高通驍龍 8 Gen 3 |
04 做 SoC 需要解決的問題
看看這些功能,就知道做 SoC 有多難,而其中很多難題並不是靠技術就能解決的。
想造出一顆能打的手機芯片,簡直像在針尖上跳舞——技術難、燒錢狠、週期長。幾個大頭問題:
首先就是技術難度大,需要把各種處理器、基帶、接口等這些模塊全塞進指甲蓋大的芯片裏,不光要 “裝得下”,還得讓它們不打架、不發熱、協同工作、發揮最佳的效能。還不能半路熄火,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要想實現功耗低,性能強,比競爭對手有優勢,具有更大商業價值,那就必須採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據報道,蘋果針對台式機、平板電腦應用的 M3 系列三款芯片,採用台積電最新的 3nm 工藝製造,在設計和流片上就耗費了高達 10 億美元。更扎心的是,最先進的生產線還卡在別人手裏。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
手機芯片設計領域的專利問題就像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直接決定了廠商的生死存亡。舉個真實案例——當年蘋果和高通的 5G 專利戰,最終蘋果低頭,支付了至少 45 億美元給高通,並簽訂了為期 6 年的專利授權協議。可見專利的殺傷力。
全球 95% 的手機芯片都基於 ARM 架構,每年得交數億美元專利費。
華為累計申請專利超過 20 萬件,過去 5 年超過 20 億台手機獲得華為 4G、5G 專利許可。在 5G 專利聲明中,華為的 5G 專利高達 14%,位列全球第一,2022 年,華為全球授權專利費用為 12 億美元。
05 回顧小米造芯之路
小米此前的造芯之路總體分為兩個階段。2014 年,小米成立芯片品牌 “松果”,並啓動造芯業務,歷時近三年,小米於 2017 年發佈澎湃 S1 手機芯片,首發搭載於小米 5C。
澎湃 S1 定位中端手機芯片,採用台積電 28nm 工藝,不過,當時這款芯片被認為工藝製程相對落後,且存在基帶能力不足、功耗和發熱問題突出等問題,最終僅應用於小米 5C 一款機型便黯然退場。據網傳消息,後續研發的澎湃 S2 芯片經歷了五次流片失敗,小米不得不暫停了主芯片研發工作。
小米造芯隨即邁入第二階段,轉戰 “小芯片” 方向,陸續推出了自研影像芯片澎湃 C 系列,充電芯片澎湃 P 系列,以及自研電池管理芯片澎湃 G 系列等。
雷軍曾表示,研發芯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必須掌握這一核心技術才能躋身全球頂級手機廠商行列。
據內部消息,後續研發的澎湃 S2 芯片經歷了五次流片失敗,加之 5G 基帶研發門檻極高,小米最終暫停了手機 SoC 項目,轉向研發藍牙、射頻等外圍芯片。
根據公開信息,小米早在 2024 年已成功流片國內首款 3nm 手機系統級芯片。流片作為芯片研發的關鍵環節,意味着小米已完成從設計到樣品測試的完整流程,而此次官宣的玄戒 O1 極有可能正是這款採用 3nm 工藝的芯片。
目前小米還沒有公佈玄戒 O1 詳細的規格參數,不過根據各種曝光消息,其 CPU 可能採用 “1+3+4” 八核設計,性能對標驍龍 8Gen1,是相對成熟、可靠的方案。
人民網 15 日高度評價小米自研芯片的意義,稱 “最近一年,小米在新能源汽車、國產芯片等領域接連帶來突破創新。這證明了,只要堅定實幹,就沒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要奮起直追,後來者永遠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