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eakfast | The threat of movie tariffs looms, Apple falls over 3% leading the decline in film stocks! Berkshire Hathaway once dropped over 7%

特朗普稱將對所有在外國製作並進入美國的電影徵收 100% 的關税,白宮稱目前尚未就電影關税做出最終決定。巴菲特將卸任 CEO 疊加業績不及預期,伯克希爾收跌 5%。本週重點關注:美聯儲利率決議、中國通脹/進出口/金融數據、滬上阿姨 5 月 8 日港股掛牌。
市場概述
關税威脅再度來襲,美股下挫,標普 500 指數終結九連陽。
影業關税威脅的衝擊下,奈飛收跌近 2%、迪士尼跌 0.4%,蘋果收跌超 3%。
科技七巨頭漲跌不一,特斯拉收跌 2.4%,亞馬遜跌 1.91%,英偉達跌 0.59%,Meta 漲 0.38%,,谷歌 C 漲 0.14%,微軟漲 0.20%。
芯片股中,AMD 收漲 1.81%,台積電 ADR 跌超 1%。
Palantir 收盤跌 0.41%,盤後公佈財報上調全年業績預期,盤後跌幅一度超 9%。
伯克希爾-A 跌超 5%,伯克希爾董事會週日批准阿貝爾明年 1 月 1 日起接替巴菲特擔任 CEO。
本週重點關注
美聯儲、英國央行公佈利率決議,馬斯克的 Grok 3.5 大模型亮相,滬上阿姨計劃 5 月 8 日港股掛牌。
數據方面,關注中國 CPI 和 PPI 通脹、外儲、進出口、金融數據,財報方面,關注 AMD、ARM、中芯國際等。
白宮稱尚未就電影關税做出最終決定
當地時間 5 月 4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他授權美國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立即啓動程序,對所有在外國製作並進入美國的電影徵收 100% 的關税,希望 “再次擁有美國製作的電影”。特朗普稱,美國電影業正在迅速消亡,好萊塢正在被美國電影人和電影公司赴海外工作的趨勢 “摧毀”,這對美國構成 “國家安全威脅”。
5 月 5 日,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表示,儘管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但政府正在探索所有方案以履行特朗普的指示。
美財長貝森特兜售押注美國:減税等特朗普政策組合拳會吸引在美投資
貝森特稱,特朗普政府經濟議程的貿易、減税和去監管並非獨立存在的政策,而是 “一部引擎的相互鎖合部件”,旨在推動對美國經濟的長期投資,讓美國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美國市場有 “反脆弱” 特性,過去經歷金融危機等打擊後均反彈;“到明年此時”,美國 GDP 增長可能接近 3%。
巴菲特將卸任 CEO 疊加業績不及預期,伯克希爾盤中一度跌近 7%
- 財報顯示,伯克希爾第一季度運營利潤為 96.4 億美元,去年同期 112 億美元,同比下跌 14%,不及分析師預期。公司警告,關税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公司利潤。
- 在 2025 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稱,年底應會交棒阿貝爾任 CEO,不會拋售任何伯克希爾股份;“貿易不應成為武器”,貿易和關税可以是一種戰爭行為;美股近期經歷的不是什麼大波動;美國的財政政策讓他害怕,當政府採取不負責任的行動時,貨幣的價值可能會 “令人恐懼”;未來五年內可能有投資機會;最幸運的日子是在美國出生日;打算繼續持有日本商社股五六十年。
- 伯克希爾董事會週日通過,阿貝爾於明年 1 月 1 日接替巴菲特擔任 CEO,巴菲特繼續任董事長。巴菲特宣佈在公司股價上週五剛創下歷史新高之際交棒,可謂在巔峯時刻謝幕。分析認為,在運營層面,預計伯克希爾不會有太大變化,在阿貝爾領導下,其企業文化和戰略也將保持不變。華爾街大佬 Bill Ackman 預計,伯克希爾接下來可能會增加對股東的現金回報,對阿貝爾管理伯克希爾的能力有信心。
小米汽車 “智駕” 更名為 “輔助駕駛”
中國基金報記者近期在採訪中獲悉,車企高管對外談論 “智駕”,已從年初高調宣傳轉向當前趨於理想,並且透露現在不能説 “智駕”,要改為輔助駕駛或智能輔助駕駛。
新台幣兑美元一度漲 5% 創 1988 年來最大盤中漲幅
媒體稱,中國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已要求最大的幾家壽險公司就新台幣快速升值對其運營的影響進行討論,這些壽險巨頭們正集體對沖美元敞口。目前監管機構難以大手筆干預匯市,但中國台灣 “中央銀行” 行長楊金龍重申,如果匯率波動危及市場穩定,將介入。中國台灣還稱,對美關税談判未觸及匯率議題。
香港賣出創紀錄的 605 億港元,捍衞聯繫匯率
香港金管局在市場賣出 605.43 億港元,因港元匯價觸及強方兑換保證。上週五和本週一,香港港金管局累計出售港元 1166 億。
美國 4 月 ISM 服務業指數意外不降反升至 51.6,價格指數創兩年多新高
經歷 3 月暴跌後,美國服務業企業的活動 4 月有所回暖。就業的萎縮速度有所放緩,新訂單為今年以來的最高,商業活動指數跌至去年 6 月以來的最低,進口指標為 6 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庫存指標攀升至去年 10 月以來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