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s Tariff Impact: 10 Things Investors Should Know

Motley Fool
2025.05.03 08:4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蘋果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強調了關税對其第二季度業績的有限影響,收入增長 5% 至 954 億美元,每股收益增長 8% 至 1.65 美元。然而,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將面臨 9 億美元的關税影響,主要由於庫存增加以及從印度和越南的採購。大多數蘋果產品目前不受全球關税的影響,但某些配件面臨較高的關税。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提到對未來與關税相關的定價策略存在不確定性

蘋果(AAPL -3.91%) 在週四市場收盤後召開了 2025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在去年的季度電話會議中,人工智能(AI)是主要焦點。但這次不同,蘋果的管理層和分析師們都專注於關税問題。

特朗普政府的關税對蘋果的影響如何?以下是投資者應瞭解的 10 件事。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 第二季度關税對蘋果的業務影響不大。

蘋果在 2025 財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 5%,達到 954 億美元。公司的每股收益躍升 8%,達到 1.65 美元。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均超出華爾街的預期。

如果你認為關税對蘋果在第二季度的業務影響不大,你是對的。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在 3 月份的季度中 “受到關税的影響有限”。

2. 蘋果在第二季度沒有看到明顯的提前需求。

有一些猜測認為,蘋果可能會在 2025 財年第二季度看到更高的需求,因為消費者購買 iPhone 和其他產品以應對潛在的關税相關價格上漲。但事實並非如此。庫克表示,公司沒有看到顯著的 “提前需求”。他指出,蘋果在 2025 財年第二季度開始時的渠道庫存與季度末的 iPhone 和大多數其他產品的庫存水平相似。

3. 蘋果預計第三季度關税影響為 9 億美元。

雖然蘋果在 2025 財年第二季度沒有感受到太大關税影響,但公司預計其與關税相關的成本將在第三季度增加約 9 億美元。這是一個相對較低的金額,令至少一位分析師感到驚訝。

4. 蘋果已建立庫存以減少關税影響。

蘋果預計在 2025 財年第三季度的關税影響不算太糟的一個原因是公司已經建立了庫存。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沒有透露任何關於庫存增加的數字。然而,蘋果的季度監管文件顯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29 日,其製造採購義務為 384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 3 月 30 日,公司製造採購義務總計為 342 億美元。

5. 第三季度在美國銷售的大多數 iPhone 將來自印度。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最高關税。然而,蘋果預計印度將成為其在 2025 財年第三季度在美國銷售的大多數 iPhone 的原產國。幾乎所有在美國銷售的 AirPods、Apple Watch、iPad 和 Mac 產品將在第三季度來自越南。儘管如此,中國仍將是大多數在美國以外地區銷售的產品的來源。

6. 一些 AppleCare 和配件產品受到 145% 的中國進口關税影響。

是否有蘋果產品受到 145% 的中國進口關税影響?是的,但影響相對有限。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部分在美國銷售的 AppleCare 和配件產品受到中國高額關税的影響。

7. 大多數蘋果產品目前不受全球互惠關税影響。

特朗普政府在 2025 年 4 月宣佈的全球互惠關税不適用於大多數蘋果產品——至少目前不適用。這是因為美國商務部已啓動對關税對半導體及含半導體產品影響的第 232 條調查。第 232 條調查(指的是 1962 年貿易擴展法中的一條)用於評估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8. 蘋果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關税暴露主要與 2 月份的 IEEPA 關税有關。

如果大多數蘋果產品不受全球互惠關税或 145% 的中國進口關税影響,那麼現在影響公司的關税是什麼?

庫克表示,在 2025 財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蘋果的關税暴露主要與特朗普總統在 2025 年 2 月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税有關。總統因芬太尼和其他毒品販運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並利用 IEEPA 權力征收關税。

9. 蘋果對潛在的關税相關價格上漲保持沉默。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有人問庫克對潛在的關税相關價格上漲的看法。他回答説:“在定價方面,我們今天沒有任何要宣佈的。” 這是目前最好的回應。然而,似乎蘋果可能會考慮將因關税導致的更高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不是吸收這些成本。

10.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在蘋果的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 “不確定性” 這個詞。這種不確定性尤其適用於 6 月季度之後。蘋果高管在討論未來時小心翼翼地強調,公司對未來的展望假設 “全球宏觀經濟前景不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