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nwan Hongyuan: Under the impact of U.S. Tariffs 2.0, focus on long-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corporate capital expenditures

申萬宏源證券發佈研報指出,美國"對等關税"已實施,長期通脹預期和企業資本開支將影響貨幣政策。當前通脹壓力不顯著,預計關税效果到 6 月才會顯現。短期需關注依賴進口的商品的"再通脹"風險,中期服務通脹受就業市場驅動。關税衝擊將導致經濟"滯脹",消費者將承受大部分成本。
智通財經 APP 獲悉,申萬宏源證券發表研報稱,美國 “對等關税” 已經落地,滯與脹的強弱、次序和持續性的比較或將成為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表現的主要矛盾。目前,通脹上行壓力尚不顯著。根據美聯儲官員表態,美國通脹可能要到 6 月才會體現關税效果。美國商品消費中的醫藥、服裝、新車、多媒體設備(電腦等)高度依賴進口,短期需重點關注此類商品的 “再通脹” 風險。中期,驅動服務通脹的核心因素仍為就業市場。長期通脹預期是決定美聯儲更關注 “滯” 還是 “脹” 的核心要素。美聯儲資本開支調查、製造業 PMI 或是衡量關税對經濟短期衝擊的最佳指標。
申萬宏源觀點如下:
一、關税衝擊的經濟原理:一次性成本衝擊,導致經濟呈現 “滯脹” 格局
從最新數據來看,關税 2.0 對美國實體經濟衝擊如何?1)通脹上行壓力尚不顯著。美國 3 月進口商品價格環比僅-0.1%,核心進口價格環比也較弱。根據美聯儲官員表態,美國通脹可能要到 6 月才會體現關税效果;2)美國經濟當前仍為 “強現實,弱預期”,3 月就業、零售表現較強。
關税衝擊的經濟學原理:對等關税是一次性的成本衝擊,情形類似於 2020 年公共衞生事件,導致經濟呈現 “滯脹” 格局。關税會抬升進口價格、抑制進口的需求。更高的價格水平會刺激國內生產,部分競爭性企業受益。全社會而言,由於消費者損失更多,淨福利為負。
二、覆盤:關税 1.0 時期,美國經濟 “滯脹” 的足跡
特朗普關税 1.0 時期,關税對於美國通脹的傳導有何特徵?1)關税基本全部由美國企業、消費者承受。關税 1.0 加徵基本全部傳導至美國進口價格上升;2)美國 CPI、PPI 價格提升是逐步的,且通脹是 “暫時性” 的。以 2018 年洗衣機關税為例,價格上漲持續了 9 個月,而後下跌。
特朗普 1.0 關税落地後,美國經濟短期內受衝擊最大的是企業投資。2018 年 7-9 月三輪 301 關税落地後,美國製造業 PMI 隨之大幅回落。另一方面,從關税 1.0 期間美聯儲表態,以及歷史上美國衰退前夕經濟結構特徵來看,企業投資對關税最為敏感、最需關注。
三、關税 2.0 衝擊下,未來美國經濟如何演繹?關注長期通脹預期、企業資本開支
如何跟蹤美國未來通脹節奏、哪些領域需要特別關注?根據美國核心 PCE 各分項來自於進口的比例,可觀察到美國商品消費中的醫藥、服裝、新車、多媒體設備(電腦等)高度依賴進口,短期需重點關注此類商品的 “再通脹” 風險。中期,驅動服務通脹的核心因素仍為就業市場。
長期通脹預期是決定美聯儲更關注 “滯” 還是 “脹” 的核心要素。近期鮑威爾發言明顯更為擔心通脹的 “持久性”,強調美聯儲的職責是保持長期通脹預期穩定。目前來看,除了密歇根大學通脹預期之外,部分聯儲公佈的 5 年期通脹預期仍然維持穩定。
美聯儲資本開支調查、製造業 PMI 或是衡量關税對經濟短期衝擊的最佳指標。結構上,從製造業行業來看,截止 4 月 9 日關税版本,美國進口關税税率最高的行業是紡織、服裝、皮革、電氣設備等,需持續跟蹤出貨額、訂單額是否出現惡化,以衡量關税對經濟增長的衝擊。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美聯儲超預期轉 “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