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brace MCP, Alibaba Cloud accele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I applications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黃昱
繼百度地圖之後,阿里雲也開始全面擁抱 MCP。
4 月 9 日,阿里雲百鍊上線業界首個全生命週期 MCP 服務,無需用户管理資源、開發部署、工程運維等工作,5 分鐘即可快速搭建一個連接 MCP 服務的 Agent(智能體)。作為國內首個支持 MCP 的雲廠商,阿里雲希望藉此加快 AI 大模型落地的速度。
阿里雲百鍊高級產品專家徐志遠表示,Agent 是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載體,預計未來幾年 Agent 的數量將遠遠超過現有的軟件應用。“我們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 MCP 服務生態,為用户提供一站式 MCP 服務託管及調用能力,讓千行百業都建立起生產級的 AI 應用。”
2 月 20 日,在 2025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 AI 這個戰略核心,在 AI 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 AI 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對阿里來説,加速 AI 落地是撬動整個 AI 商業模式的核心。作為阿里雲旗下的一站式大模型開發平台,百鍊於 2023 年 10 月正式發佈,主要面向企業客户和個人開發者,提供完整的模型服務工具和全鏈路應用開發套件。這次百鍊推出 MCP 服務,主要是解決 AI 大模型在落地過程中的工具調用問題。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議)是由 Anthropic 去年 11 月提出並開源的標準協議,旨在解決大模型與外部數據源及工具之間的交互難題,被認為是 AI 時代的 “USB-C 接口”。目前,MCP 已獲得 OpenAI、微軟等頭部企業的支持,並在開源社區形成蓬勃生態。
百鍊上線的 MCP 服務可快速讓大模型轉化成真實場景的生產力工具。據悉,平台集成了阿里雲函數計算、200 多款業界領先的大模型、50 多款主流 MCP 服務,全面解決 Agent 開發所需的算力資源、大模型資源和應用工具鏈等,用户可根據需求選擇大模型和 MCP 服務。
以日常生活應用場景為例,用户直接在百鍊平台上選擇通義千問大模型和高德 MCP 服務,即可快速搭建一個具備城市旅遊美食規劃的 Agent 應用。它可根據用户需求查詢目的地天氣、規劃一日遊行程、搜索美食店鋪推薦、導航或打車到對應店鋪等,真正意義上實現了 AI 和真實世界的交互。
截至目前,百鍊平台首批上線了高德、無影、Fetch、Notion 等 50 多款阿里巴巴集團和三方 MCP 服務,覆蓋生活信息、瀏覽器、信息處理、內容生成等領域,可滿足不同場景的 Agent 應用開發需求。
華爾街見聞獲悉,未來阿里巴巴集團更多應用和三方應用的 MCP 服務將逐步上線百鍊平台,滿足任意場景 Agent 的開發需求。
在 ChatGPT 出圈兩年多以後,AI 開始形成大模型交互的行業共識。在徐志遠看來,MCP 的出現取決於兩個點,一是模型能力的發展,尤其是深度推理使得模型能夠使用更復雜的工具,使用工具的 scope(工具調用所涉及的有效範圍或權限邊界)擴大;二是 MCP 的服務能不能穩定、可用、高效,MCP 服務本質是映射軟件廠商和工程廠商,以及工具提供廠商的 API 服務。
而隨着 MCP 成為行業共識,AI 也將在更大範圍內快速落地。徐志遠認為,Agent 的繁榮和爆發只缺一個點,Agent 的構建者對所在領域、行業和真實需求的洞察和理解。“這個過程很像移動互聯網時代,APP 的爆發是基於 5G 技術和 4G 技術本身的普惠,今天模型和 MCP 技術普惠帶來的上層應用的爆發。”
當天,阿里雲還發布了 AI 生態夥伴計劃—— “繁花” 計劃,並推出 AI 應用與服務市場。未來三年,阿里雲將在基礎設施、模型、數據、工具、應用、交付六大領域與生態夥伴一起服務百萬雲上客户,拓展百億商機,共同打造中國繁榮的 AI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