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Bin, from NVIDIA "War God" to Nasdaq "Prisoner"

華爾街見聞
2025.04.06 14:3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歐美股市在內地清明節前的兩個交易日裏劇烈波動,帶動了華爾街金融機構 “心緒難平”。 與之相比,專注國內…

歐美股市在內地清明節前的兩個交易日裏劇烈波動,帶動了華爾街金融機構 “心緒難平”。

與之相比,專注國內市場的投資機構近期稍顯安定。

但這也不竟然,中國內地的私募基金持有人也有忐忑不安者,比如百億私募東方港灣的客户。

過去幾年,東方港灣的產品和創始人但斌,因在美股科技股上的堅定看好和倉位暴露而業績排名靠前。

但今年以來伴隨着海外市場年內的持續回落,東方港灣的幾個產品淨值均出現了明顯調整。有消息稱,截至 3 月末的年內回調幅度已超過 20%(下圖)。

隨着 4 月初,美股再次出現巨大的向下波動,該機構麾下產品的淨值會向何處去?基金經理又持何觀點?

再次引發高度關注......

創近兩年最大回撤

各方面顯示的信息,確實比較令人關注。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信息顯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但斌的代表產品今年內的回撤幅度超過 22%。

與之相比,同期標普 500 指數收益為-4.59%。A 股上證指數的表現為-0.48%,東方港灣的產品淨值,跌幅同時大於兩個股市常規指數。

據第三方私募銷售機構的統計,但斌上述產品的回撤幅度,刷新了該產品近兩年以來的淨值最大回撤記錄。

所謂的淨值最大回撤值,指的是資管產品淨值在一段時間內從最高點下跌到最低點的最大幅度,該指標代表投資者在下跌時可能遭遇的最大損失(但不一定是實際損失)。

或因重倉美股 “AI 股”

但斌年內的回撤幅度較大,可能與其持有的組合較多押注美股科技(比如英偉達)有關。

一方面,歷史上但斌親自管理的部分東方港灣產品,其淨值波動曲線幅度就和英偉達有較好的匹配。

過去兩年既是英偉達反覆上漲的時段,也是但斌產品業績爆發的階段,其代表產品於 2023 年和 2024 年分別斬獲 37% 和 57% 的淨值收益率,並登頂中國百億私募冠軍。

另一方面,但斌在幾年前就對 AI 技術對當下全球社會的影響有很積極的估計,他的社交賬號和朋友圈裏,也一直有較多的推崇技術的言論。

今年 3 月初,他曾表示:英偉達屬於耐用消費品,有着可複用的特點,並給出股價的週期波動性非常大的判斷。

不過,從淨值看,但斌在過去兩年內在英偉達等公司上的倉位或許並非特別高。

英偉達在 2023 年、2024 年的年度漲幅分別達到 243% 和 171%,開年後回撤也有 19%。

但斌的組合淨值波動幅度都不如英偉達。

朋友圈有 “回應”

北京時間 4 月 4 日,但斌通過社交平台做了產品運作問題的 “回應”,透露出如下信息:

其一,2025 年對英偉達持倉比例進行了調整,降低佔比,但其依然是最大持倉股票。

其二,2025 年 2 月,他將組合中 70% 持倉的權益資產賣出,並清倉兩個帶槓桿的指數工具(三倍做多納斯達克指數、三倍做多科技巨頭指數)。

其三,2 月賣出後,除了特斯拉,他持有美股六大科技巨頭公司(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微軟和英偉達)。

但斌在回應中繼續説道:“遺憾的是,怕錯失人工智能時代,另外想着發生新的地區戰爭是太小的概率事件,很快又買進去了,導致淨值回撤較大!”

但斌在社交媒體上的回應,透露出兩個信息:

一、雖然他對外披露的對美股的立場一直很堅決,其實東方港灣在具體私募產品的管理上,還是有調整的,並不是持股不動穩拿英偉達。

二、在這輪美股下調中,但斌有過猶豫和大幅減倉,但最後還是做了個波動後又一次買入,導致了年內虧損幅度較大。

投資上有 “槓桿”?

不過,即便按照但斌朋友圈的 “覆盤”,這似乎也無法解釋,為何但斌上述產品自 2 月 14 日開始,淨值曲線一路下跌至 3 月 31 日,區間跌幅為 27%。

要知道,同一個時間區間,英偉達的股價跌幅為 20%,納斯達克指數跌幅為 13%。

即便減倉後再買入,這個 1.2 倍以上英偉達股價的跌幅還是很難讓人明白原委的。

對此業內有一些猜測:

其一、但斌持有部分波動幅度遠大於英偉達的美股小盤科技股,後者導致了遠比英偉達劇烈的組合負貢獻?

其二、但斌這輪減倉後的抄底,再次用上了 “槓桿投資工具”,且倉位不輕,以至於組合出現明顯的回撤?

此前,他在朋友圈回應中曾提及,年內曾清倉兩個帶槓桿的指數工具(三倍做多納斯達克指數、三倍做多科技巨頭指數)。

但未透露 “買回” 的具體品種。

而根據第三方行情網站,但斌歷史上曾經持有的槓桿工具 FNGU(即三倍做多科技巨頭指數),在今年 2 月 14 日-3 月 31 日區間跌幅高達 47%。

在這類工具佈局較多倉位,是有可能達到 27% 的階段回撤頂峯的。

不過,據美國證監會網站,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但斌的離岸基金的美股持倉市值高達 9.95 億美元,其中英偉達、FNGU、臉書、微軟和蘋果位列前五大重倉股。這個組合和本文中討論的境內資管產品的倉位有何關聯,還需要更多信息來驗證。

如何控制 “宏大主題” 投資之 “囚徒” 困境

但斌組合的淨值波動,也給資管機構提了個醒:

即便擁有宏大的投資主題,如何控制組閤中的風險,善用金融衍生工具,仍然是影響投資生涯的關鍵舉措。

尤其是集中投資、重倉少數幾個公司的做法,很容易在公司基本面出現劇烈波動時讓投資者陷於加速拋售或堅定持有兩難的 “囚徒” 困境之中。

在給投資者掙大錢,以及讓投資者 “心臟” 壓力劇增之間,投資經理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