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WO aims to disrupt traditional property management with AI

華爾街見聞
2025.03.27 12:4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AI 不是選擇題。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一場靜默的產業革命,正在物業行業深處裂變。

傳統物業行業人力成本攀升、服務同質化、開發商依賴症未愈。另一邊,AI 重構價值鏈帶來效率革命,當算法開始替代人力,當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物業管理是否還能停留在 “掃地收租” 的勞動密集型階段?

在萬物雲董事長朱保全看來,AI 應用迫在眉睫。萬物雲也在三年事業計劃書裏提出 “成為 AI 應用領先企業” 的目標。

用 “彈性定價” 撕開傳統服務模式的裂縫,用 “蝶城戰略” 重構社區生態,萬物雲希望接下來以 AI 技術為手術刀,精準切入物業行業的效率痛點。

3 月 26 日業績會上,朱保全坦言,物業行業正從 “確定到不確定,追捕確定”,通過高分紅找到新的 “確定性",AI 科技應用能力或成為行業新的破局點。

一場產業革命,在物業行業深處悄然發生。

主動排雷

萬物雲如期完成了去年中的業績指引。

2024 年年中,萬物雲在業績指引中指出,2024 年的目標,是力保現金流,全年核心淨利潤降幅與上半年持平或微降 5%。最終其全年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 19.2 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134.3 億元。核心淨利潤 22.3 億元,同比下降 4.8%。

朱保全表示,公司核心業務增長強勁,業績達成預期指引,正在 “蹲實築底”。

淨利潤等數據的下降,在於萬物雲在 2024 年主動進行了修剪開發商業務和資產減值的操作。為保證現金流安全,萬物雲選擇主動排雷,化解開發商及關聯方風險。

從數據來看,2024 年萬物雲開發商關聯業務收入佔比降至 9.5%,同比下降 4 個百分點,開發商業務毛利因此減少 3.1 億元;截至 2024 年期末,來自關聯方的貿易性應收賬款 24.5 億,較年初下降 0.4 億。

此外,受地產行業波動帶來應收帳款回收風險,萬物雲在 2024 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 6.1 億元。最終,導致萬物雲在 2024 年淨利潤同比下降 38.3%,至 12.6 億元。

萬物雲財務負責人王緒斌表示,這些壞賬的計提對萬物雲的當期利潤產生了較大影響,但公司達成了業績指引。

由住宅物業服務、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以及 BPaaS 解決方案構成的循環型業務收入,在 2024 年實現了 15.5% 的增長,毛利增長 10.0%,增長 3.4 億元,有效彌補了非核心的開發商業務的下滑。

整體來看,2024 年,萬物雲實現營業收入 362.2 億元,同比增長 9.2%。其中,住宅物業服務、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BPaaS 解決方案三大循環型業務收入達 307.9 億元,同比增長 15.5%,佔總收入比重提升至 85%。

過去,物業企業高度依賴關聯房企的 “輸血式” 增長,但萬物雲 2024 年徹底轉向 “獨立作戰”。持續關聯交易佔比下降 4 個百分點至 9.5%,蝶城戰略下的市場化拓展成為新引擎。以武漢新唐社區為例,納入蝶城體系後,會員活躍度提升 24%,到店客流增長 17%,餐飲坪效翻倍。這類案例表明,通過高頻社羣交互與資源協同,社區商業正從 “空間管理” 轉向 “資產增值”。

儘管淨利潤承壓,萬物雲仍以核心淨利潤的 100% 派發股息,每股 1.9 元,股息率高達 9.3%。支撐這一決策的是強勁的現金流——經營性淨現金流 19.2 億元,現金儲備 134.3 億元。財務負責人王緒斌強調:“特殊分紅不會常態化,但現金流安全為戰略轉型提供了緩衝帶。”

值得一提的是,在彈性定價模式上,萬物雲推出的 “萬科物業智選” 產品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該模式允許物業公司決定項目服務底線,客户按需選擇服務項目及頻次,基於所選服務合集定價。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64 個城市、160 組客户正在陸續接洽中,合同金額達到 6.2 億元,其中 25 組客户已深入溝通到服務標準和頻次選擇階段,並逐步推進至招投標階段,6 個項目已經中標籤訂合同並陸續進場。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為客户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也為萬物雲開闢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物業革命

隨着科技的進步,物業管理領域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革。

萬物雲希望用技術創新解決物業管理長期以來存在的勞動密集型、效率低下的問題。

業績會上,萬物雲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何曙華強調,公司將 AI 視為重構物業管理價值鏈的核心引擎,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舉措。

首先,在場景化落地方面,萬物雲重點突破了三大核心場景:智能運維、服務提質與能源優化。

例如,在智能運維場景中,AI 巡檢系統覆蓋了 117 個蝶城中的 479 個項目,日均處理設備異常告警超 3 萬件,準確率高達 94.3%,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了 400%。

這意味着,通過 AI 技術的應用,萬物雲不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少了人為操作帶來的錯誤概率。與此同時,服務提質場景下部署的智能客服與物業經理 AI 助手,能夠在 135 個項目中實現工單 5 分鐘自動派發,並推送 1500 餘份管理報告輔助決策,極大提升了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

在能源優化方面,萬物雲依託靈石邊緣服務器構建微電網系統,通過 AI 動態調節,試點項目的節能率突破了 18%。這一成果不僅幫助客户降低了能耗費用,也使得樓宇變得更加綠色低碳,符合當前社會對環保節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持有 LEED 標籤的建築往往能獲得金融政策支持,這對提升物業價值有着積極意義。

除了具體的場景應用外,萬物雲還在技術深化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採用通用大模型(如 DeepSeek)+ 敏捷迭代架構,構建了可進化的 AI 基礎設施,包括知識驅動引擎 GC 平台、邊緣智能網絡靈石系統等。這些技術手段不僅提高了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還為後續的功能擴展和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AI 在萬物雲內部已經展現出顯著的成效與價值。據統計,通過 AI 釋放重複勞動力,萬物雲成功將 1200 名員工轉崗至社區運營等高價值崗位,人均效能提升了 2.3 倍。這也意味着,萬物雲正在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輸出可複製的創新範式。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萬物雲的 AI 佈局已顯露鋒芒。

朱保全表示,2025-2027 年將是公司能力建設的關鍵三年。期間,萬物雲將繼續圍繞 “資產、智慧、低碳” 三大關鍵詞,從物業管理升級至資產管理、能源管理,全面擁抱 AI 時代,實現流程變革與效率躍升。同時,公司還將繼續強化與基金公司的合作,利用高效的空間人流管理增加資產價值,並通過建築能源管理幫助客户降低能耗費用,使樓宇更加綠色環保。

朱保全指出,提出 “成為 AI 應用領先企業” 的目標,是萬物雲希望為客户提供的服務不再是數人頭,而是基於流程和 AI 調配的服務,對整個行業帶來質變。

當然,挑戰猶存:AI 落地需要持續的技術投入,而物業行業利潤率普遍不足 10%;關聯業務風險出清後,市場化競爭將更加激烈。但無論如何,萬物雲已為行業劃出一條新賽道:未來的物業巨頭,是 “科技公司” 而非 “勞動中介”。

或許用不了多久,當 AGI(通用人工智能)真正降臨時,物業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保安和保潔的數量,而是算法迭代的速度、數據沉澱的厚度、生態開放的廣度。在這場變革中,萬物雲正試圖成為第一個給出標準答案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