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cussion on the Conditions for Launching AI Applications

本文探討了 AI 應用啓動的條件,強調 “無產業,不牛市” 的觀點。歷史上,重工業、智能手機、新能源等產業的崛起均推動了市場上漲。2023 年至 2024 年,AI 上游算力引領市場,未來的應用啓動需依賴於類似 iPhone 4 和特斯拉 Model 3 的爆款產品的出現,潛在領域包括 AI 智能體、機器人和 AI 眼鏡等。
核心觀點
“無產業,不牛市”,以史為鑑,主導產業崛起是驅動市場上漲的關鍵。具體來看,2002 年至 2007 年重工業崛起主導,2009 年至 2015 年智能手機崛起主導,2016 年至 2021 年新能源和大消費崛起主導,而 2023 年以來 AI 崛起是關鍵主線。
2023 年至 2024 年,AI 上游算力是引領主線。站在當前,針對 AI 下游應用何時啓動,我們將借鑑智能手機和電動車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分析。
1、智能手機產業鏈規律
智能手機產業的崛起,先後開啓了,上游電子元器件引領的第一階段,也即 2008 年 11 月至 2011 年 4 月,以及中下游應用端引領的第二階段,也即 2012 年 12 月至 2015 年 6 月。其中,中間約有一年左右的平靜期,並伴隨着爆款產品 iPhone 4 的放量和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的快速提升。
2、新能源車產業鏈規律
新能源車產業的崛起,先後開啓了,上游鋰鈷引領的第一階段,也即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以及中下游電池和整車等環節引領的第二階段,也即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其中,中間約有一年左右的平靜期,與此同時,伴隨着特斯拉 Model 3 的放量。
3、AI 應用的啓動條件
本輪 AI 演繹呈現出類似於智能手機和電動車的規律性。具體來看,2023 年至 2024 年,上游算力引領了第一階段行情,英偉達產業鏈和國產算力鏈先後爆發。站在當前,我們認為第二階段開啓的核心條件在於,類似於 iPhone 4 和 Model 3 的爆款誕生並且放量,潛在領域有 AI 智能體、機器人、AI 眼鏡等。
正文
1、 前言:應用開啓條件
“無產業,不牛市”,以史為鑑,主導產業崛起是驅動市場上漲的關鍵。具體來看,2002 年至 2007 年重工業崛起主導,2009 年至 2015 年智能手機崛起主導,2016 年至 2021 年新能源和大消費崛起主導,而 2023 年以來 AI 崛起是關鍵主線。
2023 年至 2024 年,AI 上游算力是引領主線。站在當前,針對 AI 下游應用何時啓動,我們將借鑑智能手機和電動車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分析。
2、智能手機產業鏈規律
智能手機產業的崛起,先後開啓了,上游電子元器件引領的第一階段,也即 2008 年 11 月至 2011 年 4 月,以及中下游應用端引領的第二階段,也即 2012 年 12 月至 2015 年 6 月。其中,中間約有一年左右的平靜期,並伴隨着爆款產品 iPhone 4 的放量和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的快速提升。
2.1 第一階段:電子元器件引領
針對第一階段的產業背景,2007 年,蘋果發佈第一代 iPhone,是智能手機產業發展的重要拐點,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於當年突破 10%;2010 年,蘋果發佈的 iPhone4 標誌着爆款產品誕生,當年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突破 20%;2011 年,雷軍發佈了小米手機,由此開啓低價模式,當年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接近 30%。
針對第一階段的板塊表現,上游電子元器件是引領主線。2008 年 11 月 4 日至 2011 年 4 月 18 日,電子行業累計上漲 313%,高於上證指數 79% 的漲幅,同期計算機漲幅約 208%、通信約 97%、傳媒約 117%。
進一步觀察第一階段的電子板塊個股表現,2008 年 11 月 4 日至 2011 年 4 月 18 日,電子行業漲幅居前的公司分別是三安光電、萊寶高科、華映科技、歌爾股份、沃爾核材、紫光國微、士蘭微、天通股份、順絡電子、凱盛科技,集中在電子元器件領域。
2.2 啓動關鍵:iPhone4 爆款放量
蘋果帶來智能手機產業奇點,其中,iPhone 4 是關鍵爆款產品。全球智能手機的發展最早可追溯於 1993 年,由 IBM 發佈的 Simon 是全球第一部智能手機,但是其後的十餘年內,智能手機的發展一直處於躊躇不前的狀態,直到 2007 年蘋果發佈第一代 iPhone,開創 “觸屏 + 應用” 的新模式,智能手機產業才迎來突破。2010 年蘋果公司推出 “現象級” 產品 iPhone 4,驅動全球智能手機快速普及滲透,出貨量同比增長率大幅躍升至 75%。
iPhone 4 爆款產品的出現讓蘋果公司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也間接推動了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興起。2010 年 6 月 7 日,喬布斯在蘋果公司全球軟件開發者年會中發佈 iPhone 4。2010 年 9 月 25 日,iPhone 4 在中國內地正式開始發佈,出貨量逐步上升,並推動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一方面,蘋果手機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爆款產品 iPhone 4 之後推出的 iPhone 4S 和 iPhone 5s 在中國都獲得了較好的反響,帶動蘋果出貨量節節攀升,在 2015 年達到了巔峯;另一方面,iPhone 4 爆款的出現讓不少人嗅到了商機,國內智能手機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中國智能手機整體的出貨量也在 2013 年實現了大幅攀升。
2.3 第二階段:互聯網應用引領
2012 年 12 月-2015 年 6 月,此時智能手機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下游互聯網應用迎來了集中爆發,互聯網應用類公司領漲,產業鏈迎來了漲幅更大的第二階段。
針對第二階段的產業背景,根據 360 發佈的《中國手機應用行業趨勢綠皮書 2015》,一方面,2014 Q3 移動應用下載手機端的比例首次超過 PC 端,達到 51%,用户下載行為向手機端轉移趨勢清晰;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逐漸形成 “硬件→網絡→應用” 的完整產業,QQ、微信等社交軟件,手機淘寶、支付寶錢包等購物支付軟件,以及騰訊視頻、酷狗音樂、暴風影音等音視頻軟件等爆款應用在 2012-2015 年集中上線。
針對第二階段的板塊表現,下游應用是引領主線。統計 2012 年 12 月 3 日-2015 年 6 月 12 日的行業漲幅,計算機達 719%、傳媒達 625%,位居所有行業前二,且明顯優於上證指數。
進一步觀察第二階段的 TMT 個股表現,2012 年 12 月 3 日-2015 年 6 月 12 日,TMT 漲幅前十大公司集中於應用類環節,分別是銀之傑、同花順、金證股份、長亮科技、上海鋼聯、萬達信息、電科網安、信雅達、衞寧健康、飛利信,業務涉及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網絡安全、城市信息化等。
3、新能源車產業鏈規律
新能源車產業的崛起,先後開啓了,上游鋰鈷引領的第一階段,也即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以及中下游電池和整車等環節引領的第二階段,也即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其中,中間約有一年左右的平靜期,與此同時,伴隨着特斯拉 Model 3 的放量。
3.1 第一階段:上游鋰鈷資源引領
針對第一階段的產業背景,隨着電動車的產業趨勢日益發展,產業資本開支的增加驅動上游資源環節率先迎來上漲。就產品價格來看,期間鈷價在 2016 年至 2017 年實現翻倍增長,市場價從近 20 萬元/噸的水平提升至近 53 萬元/噸的水平。
針對第一階段的板塊表現,由於同期亦有消費升級主線,有色金屬的漲幅整體是相對居前。但從電動車產業鏈內部看,第一階段有色金屬指數累計漲幅明顯高於中下游環節。
進一步觀察第一階段的鋰鈷板塊中個股表現,2016 年 1 月 28 日至 2018 年 1 月 24 日,華友鈷業、寒鋭鈷業、贛鋒鋰業等公司漲幅居前,集中在產業鏈的上游鋰鈷等環節。
3.2 啓動關鍵:Model 3 爆款放量
2018 年-2019 年期間,特斯拉 Model 3 逐步出圈成為爆款,帶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而後中下游產業鏈主導的第二波上漲啓動。
具體來看,2018 年特斯拉 Model 3 開始大批量交付,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象級產品。Model 3 其憑藉動力性能優勢,如百公里加速約 6 秒和續航 346 公里,以及智能化水平,如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成為爆款產品。從特斯拉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2018 年特斯拉全球銷量達 24.5 萬輛,其中 Model 3 佔比近 60%。
而就中國市場來看,特斯拉 Model 3 也帶動了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提升。2019 年 1 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動工,2019 年 12 月上海工廠首輛 Model 3 下線,國產 Model 3 售價降至 30 萬元以內,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根據特斯拉財報,在 2019 年第四季度,Model 3 全球交付量創歷史新高共交付 92620 萬輛,約佔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總量的 83%。
進入 2020 年,特斯拉國產 Model 3 在上海工廠持續投產,帶動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及月銷量進入拐頭向上的攀升階段,伴隨着中下游產業鏈主導的第二波上漲啓動。
3.3 第二階段:鋰電池和整車引領
針對第二階段的行業表現,新能源車需求爆發帶動中下游環節也開始啓動。具體而言,第二階段期間,電力設備漲幅位居第一,2019 年 1 月 3 日至 2021 年 12 月 13 日漲幅達 284%。與此同時,上游鋰礦供給受限,下游終端需求熱度不減,上游鋰鈷也開啓漲價。第二階段中,電動車產業鏈上中下游實現了共振上漲。
進一步觀察第二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個股表現,中游電力設備板塊,湧現了天華新能、億緯鋰能、天賜材料等主營業務為新能源車鋰電池的牛股;下游汽車板塊,受益於新能源車帶動,長城汽車表現居前,而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整車的代表龍頭亦漲幅居前,賽輪輪胎與華陽集團作為輪胎、汽車零部件相關公司同樣表現較好;上游資源板塊,湧現了主營業務與新能源電池材料密切相關的永興材料、盛新鋰能、西藏礦業、融捷股份、贛鋒鋰業等牛股。
4、 AI 應用的啓動條件
參考過往案例,本輪 AI 演繹也呈現出類似於智能手機和電動車的規律性。具體來看,2023 年至 2024 年,上游算力引領了第一階段行情,英偉達產業鏈和國產算力鏈先後爆發。
站在當前,我們認為第二階段開啓的核心條件在於,類似於 iPhone 4 和 Model 3 的爆款誕生並且放量,潛在領域包括 AI 智能體、機器人、AI 眼鏡等方向。
4.1 第一階段:上游算力率先引領
2023 年至 2024 年,我們陸續發佈《做多窗口,決勝 AI 上游》、《AI 投資時代:尋找現階段牛股線索》、《把握主線:本輪 AI 行情或超去年》、《再論算力主線發酵:龍頭先行,黑馬跟進》,重點提示了第一階段 AI 上游算力引領的機會。
回顧 2023 年至今,英偉達產業鏈和國產算力鏈先後爆發,引領了第一階段行情。數據上,統計 2022 年 10 月至 2025 年 3 月行業表現,通信收益於算力引領漲幅第一,傳媒、計算機、電子等位居前四。進一步統計市值 50 億元以上的算力上市公司 2023 年至今漲幅,寒武紀-U、科泰電源、新易盛、中際旭創、拓維信息、天孚通信、常山北明、海光信息漲幅居前,主要集中於英偉達產業鏈和國產算力等 AI 上游環節。
4.2 啓動條件:應用爆款誕生放量
站在當前,借鑑智能手機和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規律,爆款產品的誕生並且放量是開啓第二階段的關鍵條件。
針對智能手機,2009 年至 2010 年是上游電子元器件主導第一階段,2013 年至 2015 年是下游應用主導的第二階段。其中,爆款產品 iPhone 4 的誕生和放量是關鍵。具體來看,iPhone 4 的發佈是蘋果重要的轉折點,在 iPhone 4 發佈之前,2009 年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約為 2500 萬部,2011 年該數據超 9000 萬部,2012 年超 1.3 億部。在此期間中國的智能手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以小米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公司陸續成立,和蘋果共同推動智能手機的普及。智能手機快速滲透到一定水平後,才開始了應用主導的階段來臨。
針對電動車,2016 年至 2017 年是上游鋰鈷主導的第一階段,2020 年至 2021 年是中下游電池和整車主導的第二階段。其中,爆款產品 Model 3 的放量是關鍵。具體來看,特斯拉發佈 Model 3 時間是 2016 年 3 月,上海特斯拉工廠落地時間是 2018 年 7 月,而真正開始交付的時間為 2019 年 12 月,這也是放量的關鍵點。因此,第二階段行情的啓動關鍵是 2020 年 Model 3 持續放量之後。
站在當前,我們認為 AI 第二階段啓動的關鍵是爆款的誕生並且放量。 結合 AI 現在發展情況,潛在領域包括 AI 智能體、機器人、AI 眼鏡等方向。
本文作者:王楊,來源:王楊策略研究,原文標題:《徐徐圖之:關於 AI 應用啓動的條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