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is really good, but it is also really expensive! Another Wall Street major has downgraded Xiaomi's rating

華爾街見聞
2025.03.19 03:4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繼瑞銀後,摩根大通也對小米發表謹慎觀點。摩根大通將小米評級從 “增持” 下調至 “中性”,認為其股價已充分反映市場對其電動車業務、智能手機和 IoT 增長的樂觀預期,當前 12 個月遠期市盈率約 40 倍,估值接近歷史峯值。瑞銀此前同樣表示小米估值已包含最樂觀預期,股價存在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但所需執行條件極為苛刻。

小米股價近期大幅上漲,摩根大通卻將其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

摩根大通認為小米基本面依然強勁,但股價已充分反映市場對電動車業務加速增長、智能手機和 IoT 份額提升以及智能眼鏡、機器人和 AI 等新業務的樂觀預期。3 月 19 日小米港股低開上行,截至發稿升至 58.85 港元。

摩根大通認為小米公司目前估值水平幾乎沒有留給市場驚喜的空間,當前 12 個月遠期市盈率約 40 倍,估值接近歷史峯值,僅次於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且已超越比亞迪約 17%

此前,瑞銀髮表研報,同樣表示小米的估值已包含最樂觀預期,產能或限制電車業務爆發。瑞銀認為:

在今年大漲近 60% 後,小米估值已經充分反映了其未來的增長潛力。股價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存在,但所需執行條件極為苛刻

電動車業務估值已反映 2030 年 175 萬輛出貨量

根據摩根大通分析師計算,剔除核心業務和現金價值後,小米當前股價已隱含其電動車業務將在 2030 年達到 175 萬輛或 2035 年達到 350 萬輛出貨量,是 2025 年預期出貨量的 5 倍以上。這一預期已基本假設了小米電動車業務將完美執行,幾乎沒有犯錯空間。

相比之下,特斯拉花了 15 年時間才達到約 180 萬輛,比亞迪在 2024 年約為 430 萬輛。估值角度看,小米電動車業務已成為繼特斯拉之後全球第二貴的電動車製造商,市值超過比亞迪 17%,也明顯高於中國其他純電動車廠商如理想、小鵬、賽力斯等

出色的硬件公司但缺乏平台經濟特質

小米作為硬件公司在供應鏈專業知識和消費者品牌吸引力方面表現出色,能夠在多個硬件品類如白色家電、廚房電器、智能家居和監控等領域複製成功經驗,在中國獲得市場份額並進入海外市場。電動車領域的早期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摩根大通認為小米尚未能像蘋果或騰訊那樣創建強大的平台經濟和可觀的服務收入基礎。2024 年互聯網服務業務僅貢獻小米總收入的 9% 和毛利的 34%。預計未來 3-5 年內,互聯網服務貢獻將保持有限,因為硬件業務增長仍將是主要驅動力。因此,目前高達 40 倍的市盈率可能難以在中長期內維持

小米繼續在高端智能手機領域獲得份額,IoT 業務保持健康增長,受益於消費補貼和向高毛利品類如白色家電的擴張。摩根大通預計 2025 年智能手機收入增長 20%,但到 2026 年可能放緩,因為 2025 年消費補貼的影響將減弱。互聯網服務收入增長仍然緩慢,核心收益預計在未來 2-3 年內保持中等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