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is the second baton in Long China relay

華爾街見聞
2025.03.18 14:3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小米被視為 Long China 的第二個接力者,儘管外資對其預期不一,但其業績表現引發關注。小米在訂單和用户忠誠度方面表現強勁,未來有潛力在中低端市場擴展。2024 年計劃資本支出 100 億,主要集中在 AI 領域。小米的用户基礎和數據優勢為其 AI 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儘管市場對中國科技的持續增長持謹慎態度,但小米和 BABA 的業績展示了積極信號。

別管小米是不是超了北水爸爸們的買方預期,但對於外資來説,這就是 BABA 之後 Long China 做多中國科技的第二個接力。先説下業績,財報外沒看到的:

ultra 今年 5 萬台昨天發完,大家討論後,問題不大,X 萬台的挑戰目標也不是不可能實現。因此這個上修後的 35 萬台交付,是否還有持續上修的空間?

  • 訂單角度,僅靠300 家門店和一款車系,3 月份就到了 7.5W/月的訂單,且用户忠誠度極高,這個銷售體系的挖掘空間會有多大?還沒考慮明年針對下沉市場的中低端產品方案。
  • 車 ASP 顯然還有提升空間,不僅僅是 ultra 佔比的問題。反常識的一點,與其他廠商用户注重性價比相比,小米用户購買力更強,且有更高的支付意願。“調研顯示 SU7(非 ultra)雖不是售價最高的品牌,但其車主家庭平均年收入位居前列,説明小米汽車在高收入年輕羣體中的吸引力,不僅源於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和性價比優勢,更與其品牌的可玩屬性和情懷價值密切相關,比如小米長期以來朔造的科技感與極客文化
  • 2024 年 capex 100 億,2025 明確增加,且增量主要是 AI 相關,以及 “從現金流角度增加比財務口徑更大”。而小米業務全面 +AI、尤其是手機 AI OS,都還沒正式開始。用剛才盧總電話會所説,龐大用户基礎、豐富的終端場景、海量數據,這是小米做 AI 的天然優勢。

之前市場詬病中國科技繼續做多缺乏動能,論點是估值 re-rate 結束,下面要看業績了,大部分人不相信業績能進入持續上修通道。BABA 之後大家還在緊張 騰訊能否延續時,小米成功接力。如果僅從過去看中概互聯網的角度,不可能全面進入業績上修。互聯網與消費零售甚至地產招聘等等宏觀敏感行業密切相關,現在的政策改善預期大於實際改善速度的情況下,的確不敢指望全面反轉(比如今晚的貝殼業績)但 BABA、小米的業績展示了同一點:基本盤業務企穩的情況下,一個新的爆發式增長的科技業務與宏觀完全解耦,宏觀即便不改善但基本盤企穩,宏觀假如改善那基本盤業務起飛是個 option 疊加 EPS buff,整體上依然進入了持續上修通道

具體來説:

  • 阿里,昨天那篇高盛拆解資本開支和雲業務增速的報告,給老外拆明白了。去年幾家北美 CSP 憑藉 AI 只是 “再加速” 了幾個百分點,股價就可以 re-rate 大幾十%,而阿里雲告訴你可以 3 年翻倍。雖然電商基本盤 GMV 難言反轉,但內部改革的方向初見成效,且剛剛結束的 NDR 上再次確認了 CMR 會持續受益於軟件服務費拉動的 take rate 提升。基本盤穩住,AI 帶動業績上修。
  • 小米,國內手機企穩但高端佔比和海外收入佔比提升,且 IOT 互聯網尤其是廣告依然強勁。第二曲線,汽車業務爆炸式成長,長期空間 TAM 可以讓整體收入 double 翻倍。基本盤穩中有升 margin 改善,汽車帶動收入上修,長期利潤空間上修。

今天和一位大佬聊天,他所認識的在 NYC/SFC/London 看全球科技的投資人,這次中國科技行情幾乎全部錯過,為什麼?過去 3 年估計把 china 分析師、PM 都砍了個七七八八,一時都沒研究資源可以覆蓋...

但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中國科技主題與互聯網時代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研究難度大幅提升。

AI、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算力芯片,大家都有體會,學不過來了...你覺得老外會學得比中國人快嗎?因此這次的確也是內資的機會(上一波互聯網老外 copy to china 説實話的確看得比我們明白)。

我們從 12 月份字節豆包開始看多中國 AI,這幾個月過來,感受很明顯,自己人尤其是 A 股活躍資金大佬是反應最快的,外資真的有個速度階梯,從香港 HF,到亞太 HF,到北美 HF,到 LO,進來的速度依次降低,逐個接盤,且大部分仍然剛剛開始...

(最新的最擁擠交易,做多中國科技還沒到 top3)

因此那個所謂的中國 M7/T10,不無道理。從業績持續上修的角度,不僅僅有阿里騰訊,還有製造業的小米 smic BYD。還是那句話,過去 3 年的宏觀陰霾讓全世界低估了中國依舊強大工程師紅利和 “卷王” 內核,1-10 的產業階段是中國最舒服的賽道。

當宏觀真的加速改善互聯網的二梯度廠商又會接力業績上修。再過 2-3 年,今天開始的鉅額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小米 5 年 1000 億)開花結果,孕育出新的產業生態,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就像剛才業績會上盧總所説,真正的 AI OS 手機還需要 2-3 年的時間去完善。目前的研發投入和資本開支只是開始,可能車業務也只是品牌延展 + 借力國內成熟產業鏈的 “低垂之果”?更多更好的果子,等未來慢慢摘。

(完)

各大行的小米業績解讀稍晚上傳,也歡迎來繼續討論今晚的 GTC、GB300 是否真的提前等等。看美股有點開始兑現 GTC 的意思了....置頂帖提前討論過了

本文來源:信息平權,原文標題:《小米就是 Long China 第二棒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