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Auto urgently needs a second wave of surge

華爾街見聞
2025.03.14 13:5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理想汽車在 2024 年以 1445 億元的營收收官,四季度銷量達 15.9 萬台,經營利潤同比增長 22%。然而,淨利潤卻分別下滑 31.9% 和 38.6%,顯示出在價格戰和低端車型影響下,利潤壓力加大。儘管銷量目標達成,理想面臨銷量增速放緩和對促銷的依賴加重的隱憂。未來一季度的銷量預期為 8.8 萬-9.3 萬台,單車收入預計下滑。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理想亟待第二波衝高
概要:穩健與隱憂。

在競爭白熱化的 2024 年,理想以一份喜憂參半的成績收官。

3 月 14 日理想業績放榜,全年營收再破千億,在 2024 年來到 1445 億元,其中四季度貢獻了 443 億元,均破了公司歷史之最。背後是全年 50 萬台、四季度 15.9 萬台銷量助推的結果。

這是理想在去年刺刀見紅的競爭環境下,秀出的極強經營韌性。

具體從四季度來看,理想經營利潤同比激增 22% 至 37 億元;經營利潤率達到 8.4% 的歷史峯值。從財報中可以發現,這一場成本控制下的盈利突圍。

四季度研發費用同比下降 31% 至 24.08 億元,研發費用率從下降 3 個百分點;車輛毛利率雖同比降低 3 個百分點,但通過供應鏈優化與生產效率提升,抵消了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不過,理想穩健背後的隱憂不容忽視。

從利潤角度審視,理想期內的表現出現回調:去年全年及四季度淨利潤分別下滑了 31.9% 和 38.6%,錄得 80 億、35 億元。

顯然,在入門車型 L6 為銷售主力以及價格戰的雙重影響下,理想去年割捨了利潤,穩住了全年 50 萬台年銷任務的達標。這一點在毛利率上也有所顯示,Q4 錄得 19.7% 環比下滑 1.2 個百分點,低於投行預期的 20%+ 水平。

這意味着,理想的產品銷量結構在向低端轉移,營收和利潤已出現明顯邊際遞減的效應,為保持銷量,理想對促銷的依賴越來越大。更要緊的是,理想似乎在越過百萬交付節點後,走入瓶頸期。

去年四季度,理想銷量增速放緩至 20.4%,車輛銷售收入增速(8.1%)顯著低於銷量增速。對於今年一季度,理想給出了 8.8 萬-9.3 萬台的銷售指引,隱含 3 月 3.2 萬-3.7 萬的銷量預期。以營收指引計算,一季度的單車收入將下滑近 2.2 萬至 24.7 萬元。

另一面,一場關於 “短期盈利與長期投入” 的戰略博弈正悄然上演。與激進的行業同行相比,理想的研發投入略保守。2024 年研發費用率降至 5.4%,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這種保守策略引發了市場不少爭議,特別是在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大幅加碼研發的背景下,理想的 “穩健” 可能演變為戰略被動。

對此,資本市場很快給出反應,3 月 14 日,理想美股股價盤前一度下挫 6.4%。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隨着越來越多競品出現,過去理想獨享的增程家庭 SUV 蛋糕被逐漸分食,它也不可避免被被裹挾進更兇險的競爭紅海。

一週前,餘承東宣佈將甩出新 M9 和 M8 兩張王牌。其中,改款 M9 將於 3 月 20 日上市,較原計劃提前近一個季度,預售價 47.8 萬元起,截至 3 月 12 日小訂量超 3 萬台。

問界 M8 則計劃在上海車展前後上市,將同步上市增程和純電兩種動力形式,預售 36.8 萬元起,一週內小訂量 5.8 萬台。將和改款後的 M9、M7 成為問界今年的主力車型。

除了問界,下半年極氪、深藍、騰勢、智己也將推出中大型 SUV,理想在家庭 SUV 賽道面對的壓力有增無減。更重要的是,理想一直以來超越 BBA 的故事,如今也因產品下沉面臨更多質疑。

有長期跟蹤豪華車的人士指出,BBA 最叫座的車型並非入門產品,而是奔馳 E 級、C 級,奧迪 A6L、Q5L 等中間價位車型,這也是 BBA 的利潤堡壘和品牌護城河,與理想 L6 當家的局面有很大不同。

換而言之,入門車型的爆火,正悄然稀釋着理想在豪華賽道的 “含金量”。

而想要重振市值和士氣,理想必須講出更性感的故事,拉起第二波衝高。此次業績會上,理想甩出了智駕(AI)和純電兩張牌。

李想透露,今年會發布兩款純電 SUV,i8 和 i6 分別會在 7 月和下半年發佈,這與去年 L9\L8 的發佈節奏類似,以此在下半年獲得更好的銷量,併為明年 Q1 儲存訂單。

同時在智駕平權的氛圍下,理想也開始研發下一代 VLA(視覺 - 語言 - 行動)智駕大模型,為增加產品力鋪路,目標是今年 7 月與純電 SUV i8 同步落地。

據瞭解,VLA 是今年智能駕駛的核心競賽之一,吉利和元戎啓行等都在積極推動 VLA,並都將希望完成率先落地。

此外,如何在保持現有用户粘性的同時開拓新市場,也是理想下一階段的關鍵命題,而理想原先一直態度 “曖昧” 的出海計劃,也終於被重視起來。

此次業績會上,理想總裁馬東輝在表示,今年將是理想出海的元年,內部已經明確將國際化定為今年公司核心戰略之一,理想會認真開拓海外市場,從品牌營銷、銷售渠道、售後體系等層面構建相關的組織能力。

據瞭解,今年初理想從公司內抽調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員工,在內部成立了獨立海外市場部門。馬東輝強調,今年將加大拉美、中東、歐洲市場的投入,會在海外精選一批高質量經銷商作為合作伙伴共同開拓市場。

AI+ 純電 + 出海,理想給出了 2025 年繼續衝高的藍圖,這也是它接下來奔向巨頭、摘取決賽門票的關鍵一步。

馬東輝判斷,接下來國內市場會從增量轉向存量競爭,消費者會傾向選擇口碑好的頭部品牌,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技術方面的博弈也會愈發激烈,尤其是高階智駕技術。理想也必將繼續策馬揚鞭。

事實上,面對刀光劍影的市場,眼下理想依舊有充足的底氣,1128 億元的在手現金為其穩健經營提供了堅實支撐。這種 “現金為王” 的策略在行業寒冬期為自身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籌碼和卡牌在手,剩下的就看理想能否將上述計劃一一落實。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