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has arrived? UBS: Valuation already includes the most optimistic expectations, capacity may limit the explosion of electric vehicle business

華爾街見聞
2025.03.10 07:5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瑞銀將小米股價評級下調至中性,目標價上調至 60 港元。分析師指出,小米股價已反映最樂觀預期,當前估值為 40 倍前瞻市盈率,遠高於 5 年平均的 22 倍。儘管電車業務有增長潛力,但產能瓶頸可能限制其發展。小米在高端市場和智能家居領域的佈局初見成效,但當前估值已處歷史高位,風險與回報基本平衡。瑞銀警告小米在人工智能概念股中 “擁擠度” 高,市場情緒變化可能帶來風險。

自 2025 年初以來,小米股價已累計上漲近 60%,表現遠超市場預期。對於公司後市前景,目前市場存在分歧。瑞銀在 3 月 10 日的報告中將小米股價評級下調至中性,同時上調目標價格至 60 港元。

瑞銀分析師表示,小米目前股價已達到分析師最樂觀的情景預期。公司目前估值已經達到 40 倍前瞻市盈率(NTM PE),遠高於其 5 年平均水平的 22 倍。小米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存在,但所需執行條件極為苛刻。分析師認為,小米電車業務方面將受限於產能瓶頸,目前估值已包含電車業務 2026 年的高增長預期。

基於對小米未來增長的樂觀預期,瑞銀將其 12 個月目標價從 33.50 港元上調至 60.00 港元。但考慮到當前股價已接近目標價,公司估值已經充分反映了其未來的增長潛力,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分析師將小米的評級從 “買入” 調至 “中性”。

當前估值下,風險回報已基本平衡

瑞銀認為,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了小米本輪行情。

首先,中國政府對電車的補貼政策為小米的電車業務提供了強勁支持。其次,小米在高端市場的佈局初見成效,SU7 Ultra 的發佈進一步鞏固了其品牌定位。此外,小米在智能家居和物聯網(IoT)領域的持續擴展也為其業績增長提供了動力。

但在經歷股價大幅上漲後,當前小米的估值已處於歷史高位。瑞銀表示,小米的股價目前交易在 40 倍的前瞻市盈率(NTM PE),遠高於其 5 年平均水平的 22 倍。這一估值水平意味着市場對小米未來的增長預期已經相當樂觀。分析師認為,在當前估值下,風險與回報已經基本平衡,因此下調評級。

瑞銀同時警告,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小米是離岸中國股票中人工智能概念股中 “擁擠度” 最高的股票之一。這意味着,一旦市場情緒發生變化,可能會出現 “踩踏” 風險。

上行催化劑存在,但執行條件苛刻

儘管下調評級,瑞銀也承認小米未來仍有多個潛在的 “催化劑”,如果成功落地,或將再次引爆股價:

AI 眼鏡 “橫空出世”? 如果小米大規模推出 AI 眼鏡,將增強其邊緣 AI 生態系統,推動物聯網(IoT)銷售增長,並提升核心業務的估值倍數。

YU7 能否一炮而紅? 市場對小米計劃於二季度推出的 YU7 車型寄予厚望(瑞銀預估全年交付量為 30.5 萬輛,買方可能更高),對其銷量和定價都抱有很高的期待。如果 YU7 銷售強勁,將大幅提升小米 2025 年的營收和基於市銷率(P/S)的電動車業務估值。

儘管小米的前景看似光明,但瑞銀也指出了潛在的挑戰。

首先,小米的電車業務雖然增長迅速,但其產能擴張可能面臨瓶頸。瑞銀預計,2026 年小米的電車交付量將達到 58 萬輛,但這一預測基於其現有工廠的滿負荷運轉。如果產能擴張不及預期,小米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份額。

其次,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對小米的智能手機和 IoT 業務的刺激效應可能逐漸減弱。隨着補貼政策退出,小米的核心業務增長可能面臨壓力。此外,小米在高端市場的進一步滲透也面臨挑戰,尤其是在競爭對手不斷加碼的情況下。

增長前景依然樂觀

儘管面臨挑戰,瑞銀對小米的 IoT 和電車業務仍持樂觀態度。

分析師認為,小米的 IoT 業務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有望實現超過 300 億人民幣的營收,主要得益於中國 “以舊換新” 補貼政策的推動。此外,小米在海外市場的擴展也為 IoT 業務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在電車領域,瑞銀預計小米的 SU7 車型將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發佈,並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分析師預測,2025 年小米的 EV 交付量將達到 30.5 萬輛,且這一數字可能因市場需求而進一步上調。如果 SU7 的銷售表現強勁,小米的 EV 業務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