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the eve of its IPO, CoreWeave was backstabbed by its largest client Microsoft, which withdrew part of its cooperation

CoreWeave 在上市前夕遭到最大客户微軟撤回部分合作承諾,影響其 IPO 前景。微軟撤回合作的原因是 CoreWeave 在交付方面存在問題,未能按時完成任務,導致微軟對其信心下降。儘管微軟保留了與 CoreWeave 的多項現有合同,但這一變化對 CoreWeave 造成重大打擊,因微軟佔其去年總收入的 62%。CoreWeave 原計劃在下月進行 IPO,估值或超過 350 億美元。
上市前夕遭微軟 “背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提供商 CoreWeave 原計劃在下月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估值或超過 350 億美元,有望成為今年科技行業最大規模的 IPO 之一。
然而,據英國《金融時報》6 日報道,CoreWeave 的最大客户微軟,已撤回了部分合作承諾,這無疑給 CoreWeave 的上市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微軟撤回部分合作的原因是 CoreWeave 在交付方面存在問題,未能按時完成任務,這影響了微軟對 CoreWeave 的信心。
雖然微軟保留了與 CoreWeave 的多項現有合同,並仍然視其為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合作關係的轉變無疑對這家總部位於新澤西州的公司造成重大打擊,畢竟微軟佔據了 CoreWeave 去年總收入的 62%。
微軟撤回部分合作,CoreWeave 上市前景遇阻
CoreWeave 最初是一家名為 Atlantic Crypto 的加密貨幣礦場,由商品交易員 Mike Intrator、Brian Venturo 和 Brannin McBee 創立,主要業務是挖掘以太坊。2019 年,該公司轉型為 AI 公司提供雲計算服務,利用英偉達的高性能圖形處理器(GPU)來構建和訓練 AI 模型。
如今,CoreWeave 已擁有超過 25 萬顆英偉達 AI GPU,是英偉達最大的客户之一。英偉達也是 CoreWeave 的投資者,持有該公司超過 5% 的股份。
公開文件顯示,CoreWeave 近年來實現了高速增長。2024 年,公司收入達到 19 億美元,較 2023 年的 2.29 億美元和 2022 年的 1600 萬美元大幅增長。然而,與此同時,CoreWeave 的虧損也在不斷擴大。2024 年,公司淨虧損 8.63 億美元,2023 年為 5.94 億美元,2022 年為 3100 萬美元。
為了支持其快速擴張,CoreWeave 已經通過 12 輪融資籌集了 145 億美元的債務和股權,其中包括約 110 億美元的貸款。它已成為華爾街向擁有大量 AI 芯片的科技公司提供資產支持貸款的先驅。其最大的投資者包括私募股權公司黑石(Blackstone),後者已向其貸款約 50 億美元;對沖基金 Magnetar Capital,持有該公司約 20% 的股份;以及富達(Fidelity),管理着持有該公司約 8% 股份的基金。
CoreWeave 在提交的 IPO 文件中也承認,來自微軟的需求出現任何負面變化,或微軟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意願發生變化,都將對其業務、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未來前景產生不利影響。
CoreWeave 在 IPO 文件中還指出了與英偉達相關的供應鏈 “不對稱” 和 “延誤” 的風險,因為該公司所有的芯片都由英偉達供應。CoreWeave 表示,它對供應鏈中的成本和延誤的控制力有限,“例如最近與英偉達 Blackwell GPU 相關的延誤”。去年 10 月,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承認,其新的 Blackwell 芯片存在 “設計缺陷”,導致向客户的交付出現延誤。
微軟戰略調整,或為 “背刺” 主因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微軟的數據中心戰略在今年發生了轉變,此前微軟結束了與 OpenAI 在租賃計算能力方面的獨家協議。
TD Cowen 的分析師上個月發佈報告稱,微軟已經撤回了兩項數據中心租賃協議。微軟首席執行官 Satya Nadella 最近在一次採訪中表示,AI 基礎設施存在 “過度建設” 的問題。
不過,據報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微軟撤回與 CoreWeave 的部分業務與微軟自身數據中心計劃的更廣泛轉變無關。今年 1 月,微軟表示,將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本財年投入約 800 億美元,用於建設訓練 AI 模型和部署應用程序所需的基礎設施。
儘管面臨來自微軟的挑戰,CoreWeave 仍在積極擴張。本週三,CoreWeave 宣佈已達成協議,將收購 AI 開發者平台初創公司 Weights and Biases,後者在 2023 年的估值為 12.5 億美元。
CoreWeave 能否成功上市,並克服來自微軟的挑戰,仍然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AI 基礎設施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