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Hyper | Domestic CIS Technology Reaches the Top: Is it again Howey Technology?

小米全球炫技背後的巨佬。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3 月 3 日,在 MWC 2025 大會上,小米全球首發預研技術——“小米模塊光學系統”。這套系統被納入一顆獨立的外設鏡頭:小米稱之為 “磁吸式相機級鏡頭”,可以吸在小米 15 的背面。
這顆鏡頭與眾不同之處是本身包含了一顆 CMOS(圖像傳感器:CMOS Image Sensor)。
華爾街見聞從供應鏈權威渠道獨家獲悉,這顆 CMOS 由豪威科技(OmniVision,韋爾股份控股公司)研發供貨。
小米 CEO 雷軍曾在一個視頻節目中透露,這顆鏡頭搭載的傳感器叫 “M43”;但在小米官方發佈的宣傳片中,這顆傳感器又被稱為 “光影獵人 X”,其 CMOS 尺寸比 1 英寸超大底傳感器面積還要 “大一倍”。
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手機行業尺寸最大的光學鏡頭傳感器。
但是,這顆 CIS 究竟是什麼型號,目前仍不得而知。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瞭解,豪威科技 CIS 最大底為 1 英寸,但尚未量產。至於 2 英寸(或接近)的 CIS,此前從未有過任何相關消息,內部保密等級極高。
豪威科技是何方神聖?
2019 年,韋爾股份以資本運作收購豪威科技,彼時豪威市場份額不足 10%,產品集中於中低端市場。
那次收購後,韋爾股份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投入,推動豪威向高端化轉型。
2020 年,成為豪威科技關鍵轉折年度:豪威科技首款高端傳感器 OV48C 被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用於主攝,其 1/1.32 英寸大底、4800 萬像素和 PureCel Plus 技術,首次在 DXOMARK 評測中斬獲高分。
此舉打破索尼、三星壟斷,開啓國產 CIS 進軍高端智能手機旗艦主攝的序幕。
此後,豪威技術迭代加速:
像素競賽:從 48M(OV48C)到 64M(OV64B/OV64A),再到 5000 萬像素(OV50H)成為主流。
工藝突破:像素尺寸從 0.7μm(OV64B)微縮至 0.61μm(OV64A),兼顧高分辨率與小體積。
多場景覆蓋:副攝主攝化趨勢甚為流行,豪威 1300 萬/800 萬像素傳感器被小米 11 Pro、vivo X60 Pro+ 等機型廣泛採用。
小米是豪威高端化最重要的推手,雙方合作邏輯路徑——小米通過早期技術驗證降低供應鏈風險,豪威則借小米旗艦機型快速迭代產品,形成 “技術突破 - 市場驗證 - 規模量產” 的正循環。
這是小米對國產供應鏈能力培育的經典案例。
與豪威科技的合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破冰期(2020-2022):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首次採用 OV48C 主攝,驗證豪威技術可靠性;OV64B 則作為副攝進入 OPPO、vivo 旗艦機型,擴大市場認知。
深化期(2023):豪威 OV50H 傳感器成為小米 14 系列主攝核心,其 1/1.3 英寸大底、雙轉換增益(DCG)技術和 QPD 自動對焦,助力小米 14 銷量突破 200 萬台。同期,iQOO 12、榮耀 Magic6 等機型也全面轉向 OV50H,形成國產旗艦 “豪威陣營”。
引領期(2024-2025 ):就是此次小米推出的手機獨立外設鏡頭中的 CIS,型號未知,規格為全球業界頂級,小米可能會以此成為手機影像向專業級邁進的引領者。
從 2020 年以來,豪威科技 CIS 技術進展迅猛。
首先,在大尺寸與高動態範圍方面,有重大進步。
主要的技術亮點迭代演進路線——OV48C(2020):1/1.32 英寸、DCG HDR 技術,奠定大底基礎;OV50H(2023):1/1.3 英寸、雙轉換增益(DCG)與 H/V QPD 對焦,動態範圍達 13.5EV,功耗降低 42%;OV50K(2024):1 英寸、LOFIC 技術,實現超高動態範圍與高光抑制,躋身行業頂配。
其次,創新了像素微縮與工藝。
比如,0.7μm 像素(OV64B):全球最小 6400 萬像素傳感器,適配超薄副攝;0.61μm 像素(OV64A):突破物理極限,滿足前置攝像頭高分辨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豪威科技的晶圓級封裝(CCC:Camera CubeChip)技術:整合光學器件與傳感器,應用於醫療內窺鏡等超小型設備——這裏做個有限劇透,豪威科技的 CCC 封裝技術,為該公司的超微 CIS 用於頂級 AI 微型消費級設備鋪平了道路。
第三,豪威科技 CIS 不只限於智能手機,還有一大部分用在了車規級領域。這部分技術主要用於垂直整合與生態擴展。
在汽車電子行業,豪威車載 CIS 全球市佔率達 29%,覆蓋 ADAS、環視等多場景;還有新興市場,AR/VR、醫療成像等領域佈局。
豪威科技與小米的合作,折射出國產供應鏈技術的顯著提升效果。
2023 年和 2024 年的 OV50H,即小米光影獵人 900 和榮耀 H9000,性能超越索尼 IMX766,華為、榮耀、iQOO(vivo 子品牌)等廠商先後轉向豪威。
這種國產手機商的集體行為,提升了國產供應鏈的安全閾值,國產手機廠商加速 “去索尼化”,索尼、三星主導格局鬆動,豪威科技市場份額從 2020 年的 10% 升至 2024 年的 15%+;在豪威科技的帶動下,思特威等國產廠商也快速跟進,取得了長足進步。
從 OV48C 到 2 英寸超級大底,豪威科技與小米的協作不僅是供應鏈的 “國產替代”,更是一場技術話語權的爭奪。
在手機影像逼近物理極限的當下,雙方能否在計算光學、傳感融合等新戰場繼續領跑,將決定國產 CIS 的終極高度。
此次小米全球首發的預研技術 “小米模塊光學系統”,所用外設獨立鏡頭包含的傳感器,實際上是國產 CIS 技術的里程碑。
在這背後,是豪威科技與小米集團長達五年的深度合作與技術共進,更標誌着國產 CIS 從 “替代配角” 走向 “主攝核心” 的產業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