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lin "Godfather" of Capital's Trillion Yuan Shift: Tech Heavyweights VS Consumer Stronghold

華爾街見聞
2025.03.04 00:1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科技終究戰勝了消費

蔣錦志,中國私募業界 “初代大佬”,千億機構景林投資的創始人,20 多年投資 “不敗”。

Deepseek,中國 AI 大模型的代表機構,2025 年紅遍內地市場,風頭無兩

當這兩個風格鮮明、性質迥異的人和事 “相逢” 在一起,會結出怎樣的結果。

價值投資大佬蔣錦志會否依然故我?

Deepseek 會否動搖蔣錦志的 “投資基本盤”?

一切疑問,在最新的景林投資產品報告中得到了解答。

大佬動向罕見 “曝光”

過去幾年,蔣錦志是真的 “三緘其口”。整個市場裏,都很少聽到他的 “原聲”,曝光度遠遠低於他創辦的景林資產其他基金經理。

但其實,蔣錦志一直是市場裏的 “罕見高手”。

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代私募投資人,早年從人行研究生部畢業後,他於 1990 年代之初加入深交所,數年後創辦了投資公司,並曾任粵海證券董事長,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初期即 “下海創業” 的知名人物。

2000 年開始後,他以中國香港為基地,開始了受託打理客户資產的生涯。2004 年景林資產應運而生,蔣錦志又成為最早一批 “嚐鮮” 私募的投資高手。

二十餘年彈指一揮間,時至今日,景林資產依然活躍於華人對沖基金圈,始終佔據着頭部陣營的位置,這頗能體現蔣本人的投資技能和格局視野。

而景林也早已陸續引入了蔣彤、高雲程等基金經理,蔣錦志漸漸的隱身至幕後。

港股佔據絕對倉位

雖然,市場 “日日思君不見君”,但蔣錦志的產品依然在運行,他的投資思路藉由產品依然可以被外界有了知曉的可能。

來自渠道的蔣錦志產品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 1 月末,他親自操盤的旗艦產品在大類資產配置上主要是四類資產:港股(H 股)、美股及其他、非貨幣基金和空倉(外界理解為現金等價物)。

這其中,有超過七成的倉位配置在港股上,近 20% 配置在 “美股及其他”,另兩個類別的配置不大幾乎可以忽略。

這或許代表了蔣錦志的最新投資觀點:中國港股的投資價值非常凸顯,勝於其他資產

最愛信息技術和電信

那麼在股票投資上,目前蔣錦志最願意配置的資產在哪些領域呢?

答案是:科技(TMT 通訊傳媒電子)行業

穿透其權益資產,蔣錦志的頭號重倉行業是 “信息技術”,這個領域囊括了諸多互聯網巨頭、新興產業公司均在此板塊中,蔣的產品接近四成倉位配置於此。

此外,全部倉位三分之一強,留給了 “電信服務”。近年因 AI 大數據等發展而逆襲的電信服務商公司都屬於這個領域

另外有一成倉位在可選消費,外界有理由相信,作為茅台最資深投資人的蔣錦志,有可能還持有一定的食品飲料

此外,蔣錦志會把少量倉位留給了能源和材料板塊的公司。

逐步揮別消費?

長期關注蔣錦志動向的投資人,可以發現近幾年他的投資思路發生着微妙變化。

梳理歷史資料發現:蔣錦志對大消費股票長期看好,並對消費市場的擴容抱有很高的預期。

他是本世紀初前十年裏,貴州茅台的重要投資人,在中國白酒股上有超然認知,也獲取了穿越週期的豐厚收益。

但近幾年,他和景林的其他幾個基金經理,都逐漸把倉位移向通信技術這個板塊。

比如,過去幾年,景林資產整體對拼多多、網易等美股公司的持有,在業內知名度很高,開倉很早,持股時間很長,堪稱代表。

美股市場去年末的公開信息顯示,景林公司整體在美股市場主要持有了臉書 Meta、拼多多、網易、滿幫集團、台積電、蘋果等公司。

另外,國內公司中,景林持有了相當比例的大族激光,但這應該不是前述蔣錦志產品所持有的。

景林資產在香港市場可能持有一家小規模的油服公司,但是否是蔣錦志的投資亦不確定。

總體上,蔣錦志和景林的佈局思路都是選擇行業龍頭公司——這個選股思路有很強的價值投資風格。

但同時,他們非常敢於佈局成長屬性頗濃的新經濟公司——這又體現出成長的味道來。

人工智能會改變資本 “審美”

在蔣錦志看來,近期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變化,將推動資本重新審視全球 AI 產業鏈的價值。

他在運作報告中寫道:DeepSeek 高性價比大模型在主流測評中媲美美企同類產品,但成本卻非常大幅度的下降,顛覆了 “AI 大模型必須依賴超豪華硬件” 的傳統認知,令市場開始質疑科技巨頭大規模資本開支的可持續性。

蔣錦志還舉了一個例子:由多家海外機構主導的 “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四年 5000 億美元投資,這個項目落地難度或將進一步加大。

他進一步預判資本方對全球 AI 產業鏈的價值認知,將發生變化。

“預計未來中國互聯網大廠將陸續推出新一代大模型,加快中國 AI 產業生態的成熟,進一步增強市場對中國 AI 企業競爭力的信心,並推動資本重新審視中美 AI 產業鏈的價值。”

順着上述邏輯,蔣錦志從投資角度發現:包含中國科技資產在內的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將成為未來市場的重要主題。

對於科技產業趨勢,他給出如下觀察:

其一,“中國和海外 AI 核心技術差距非常大” 命題被徹底打破,中國科技股估值的巨大差異(低估)將得到收縮。

其二,開源特徵使得中國大模型廠商複製、優化 DeepSeek R1(即 DeepSeek 第一代推理模型)的可能性大增。

其三,與國產 GPU 等軟硬件一體,真正開始向實現從芯片生產,到模型設立,到商業化落地的完整閉環進步。

其四,極大降低行業定價,提升 AI 應用的商業化落地能力,降低試錯成本。

全球佈局中關注中國資產

觀察蔣錦志的組合思路,一大特點就是有很強的全球投資的色彩。

這與景林資產的歷史和 “基因” 有關。

蔣錦志 2000 年初創立景林資產時,公司實體主要在中國香港,早期客户主要是中國香港、亞洲和歐美客户,且機構投資者佔有相當比例,基金投向早期自然關注港股中概股。

此後,蔣錦志還將產品範圍擴展至 B 股,即上交所以美元計價、深交所以港幣計價的中國股票。公開信息中,黃山 B、中鉛 B、招商局 B、張裕 B、晨鳴 B 均在 2000 年代中期成為景林的重倉股。此外,景林還曾與香港中資券商推出過投資 B 股和港股的離岸產品。這一波重點投資當然,會吸引許多關注。

再之後,景林同時覆蓋海內外市場,也會在海內外渠道各自募資,投資的視野更加趨於全球化。

善於全球比較投資機會,在全球資產中做抉擇是景林的一個特長。

而這樣一個視野寬廣的機構,在 2025 年初提及中國科技股的投資機會,當然會格外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