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nwan Hongyuan: Decoding Local "Fiscal Accounts"

申萬宏源分析地方財政報告,指出 2024 年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增速為 1.7%,高於全國 1.3%;支出增速為 3.2%,低於全國 3.6%。非税收入漲幅明顯,東北地區增速達 20.1%。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 13.5%,支出小幅增長 0.4%。部分地區通過項目建設與投資收入補充地方財政。
摘要
地方財政報告藴含收入結構變化、支出落地情況等關鍵信息。依據各地 2024 年決算與 2025 年預算報告,剖析地方 2024 年財政 “堵點” 及 2025 年收支預期,可供參考。
一問:2024 年地方一般財政完成情況?地方非税收入漲幅明顯,強化非税舉措不一
2024 年,地方本級一般財政收入增速相對較高,一般財政支出增速相對較低。地方本級一般財政收入增速達 1.7%,高於全國 1.3% 的總體增速,或主要得益於地方加大處置閒置資產和資源與資產盤活力度;地方一般財政支出增速為 3.2%,低於全國 3.6% 的支出增速,或緣於 2024 年中央結轉結餘資金較為充裕,有效支撐全國財政支出。
從一般財政收入分項來看,相比税收收入普遍下滑,地方非税收入漲幅明顯。地方財政決算報告顯示,2024 年地方税收收入加權平均同比-2%,非税收入加權平均同比約 12.5%。其中,東北地區非税收入增速高達 20.1%,佔其一般財政收入比重約 39%;中、西部地區非税收入增速較為接近,分別為 12.7%、11.8%,佔其一般財政收入比重分別為 36%、35%。
強化非税收入,中西地區加力盤活國有資源,東部加強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西部地區中,山西、內蒙古、新疆非税收入增速均超 20%,或主因礦產等資源出讓收入帶動;東部地區,北京積極擴大市屬機關所辦企業上繳收益試點範圍,促使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 97%。
二問:2024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表現?土地出讓收入拖累明顯,超長期特別國債有效支撐
2024 年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明顯,支出小幅正增長。2024 年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3.5%,支出同比 0.4%。從各地財政預算執行報告來看,西藏外的 30 個地區中,僅 8 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實現增長;22 個地區政府性基金收入明顯下滑。
部分地區通過項目建設與投資收入補充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拆解貴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可發現,2024 年其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收入與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收入分別增長 127.6%、69.8%,使得貴州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體增長 1.5%。天津、北京均加強專項債務對應的項目投資收入徵收,推動對應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318.3%、390.3%。
超長期特別國債多地尚未使用完畢,重點投向交通運輸、工業信息等領域。地方財政決算顯示,2024 年 13 省市已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約 2031 億元、使用進度約 53%,或指向仍有 47% 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結餘到 2025 年使用。從投向上來看,各地主要將超長期特別國債投向交通運輸與工業信息領域;兩類支出佔總支出比重分別達 37% 與 36%。
三問:2025 年各地財政預算目標如何?地方財政收入或明顯修復,支出或仍待融資支持
地方上調 2025 年一般財政收入目標,主因税收修復,非税收入增速或明顯放緩。根據地方 2025 年預算報告,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增速預期 3%,高於 2024 年的 1.7%。收入分項看,地方税收收入加權平均增長 3.9%,較 2024 年上調 5.5%,非税收入下調 11.6%
根據地方 2025 年財政預算報告,税收收入或呈恢復性增長態勢。截止到 2025 年 2 月中旬,已經有 21 個省份公佈當地税收收入預測,4 省份預測税收收入增長超過 7%,5 省份預測税收收入增長在 4%-7% 之間, 12 省份對 2025 年税收收入預測在 1.0-4.0% 之間。如果參考 21 個省份數據,全國税收收入有望恢復到 2023 年税收收入水平(約 18 萬億元)。
同時,多地亦上調 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增速,下調支出預期。2025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同比增長 1.6%,支出預算增速同比-6.5%。年初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增速較 2024 年下調或主因新增專項債額度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尚未完全下達,各地 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預期增速目標尚不包括全年專項債和特別國債支持。
報告正文
一、2024 年地方一般財政情況?
2024 年,地方本級一般財政收入增速相對較高,一般財政支出增速相對較低。2024 年地方本級一般財政收入增速達 1.7%,高於全國 1.3% 的總體增速;地方一般財政支出增速為 3.2%,低於全國 3.6% 的支出增速。地方本級一般財政收入增速相對較高,或主要得益於地方加大處置閒置資產和資源與資產盤活力度,加強非税收入徵收以有效補充財政收入;地方一般財政支出增速低於全國水平,原因或在於 2024 年中央結轉結餘資金較為充裕,例如 2023 年末的增發國債等資金等,有效支撐全國財政支出。
拆解地方一般財政收入,相比税收收入普遍下滑,地方非税收入漲幅明顯。地方財政報告顯示,30 省市 2024 年税收收入多數下滑,加權平均同比約-2%;而非收入漲幅明顯,加權平均漲幅約 12.5%。其中,東北地區非税收入增速高達 20.1%,佔其一般財政收入比重約 39%;東部地區非税收入增速達 10.3%,佔其一般財政收入比重為 25%;中部與西部地區非税收入增速較為接近,分別為 12.7%、11.8%,佔其一般財政收入比重分別為 36%、35%。
強化非税收入,中西地區加力盤活國有資源,東部加強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西部資源型省份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份非税收入增速均超 20%。新疆在財政報告中透露,礦產資源出讓收入、其他資源資產處置收入等顯著增加,國有資源(資產)使用收入增長 20.4%。東部地區,天津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飆升 775%,同時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款項專項清理工作,上繳財政資金達 21.5 億元;北京市積極擴大市屬機關所辦企業上繳收益試點範圍,促使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 97%。東北地區方面,吉林罰沒收入同比增長 43.5%,主因大案要案集中結案;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62.5%,主因是加大資源資產盤活力度。
二、2024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表現?
2024 年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明顯,支出小幅正增長。2024 年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3.5%,支出同比 0.4%。從各地財政預算執行報告來看,除西藏外的 30 個地區中,僅 8 個地區政府性基金收入實現增長,其中天津增速最快,達 16.8%;22 個地區政府性基金收入明顯下滑,其中四省下降幅度超 20%,分別是湖南(-32.2%)、浙江(-26.2%)、廣東(-23.3%)、江蘇(-21.5%)。
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回落,主因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拖累。2024 年,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16%。截至 2 月下旬,已公佈 2024 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 25 個省份中,19 省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其中湖南下降幅度最大,達-36.1%,5 省份降幅超 20%,分別是廣東(-28.8%)、青海(-27.3%)、浙江(-27%)、江蘇(-23.3%)、廣西(-23%)。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回落,主因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拖累。例如廣東在財政決算報告中披露,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
部分地區通過項目建設與投資收入彌補土地出讓收入,推動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長。拆解貴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可發現,2024 年貴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 9%,但其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收入與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收入分別增長 127.6% 與 69.8%,使得期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體增長 1.5%。此外,天津、北京均加強專項債務對應的項目投資收入徵收,使得天津 2024 年專項債務對應項目專項收入同比增長 318.3%,北京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專項收入增長 390.3%。
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雖明顯下滑,但在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下,2024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實現正增長。13 省市財政報告披露超長期特別國債使用情況,其 2024 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共 3813 億元。2024 年 13 省市已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約 2031 億元、使用進度約 53%,或指向仍有 47% 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結餘到 2025 年使用。分地區看,湖南完成度最高,已使用規模為 168.2 億元,完成度為 86.7%。而河北、吉林完成度較低,分別為 26.1% 與 13.7%;而兩地財政報告均提出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使用較慢,主要緣於地方項目儲備不足等。
從投向上來看,各地主要將超長期特別國債投向交通運輸支出與工業信息兩方向。地方財政決算報告顯示,2024 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投向較廣,包括基建、民生、科技等領域。2024 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投向交運倉儲和資源勘探/工業信息比重最高,分別達 37% 與 36%,或指向 2024 年地方使用超長期特備國債主要投向交通運輸類項目,以及工業轉型升級、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等領域。
三、2025 年各地財政預算目標如何?
地方上調 2025 年一般財政收入目標,主因税收修復,非税收入增速或明顯放緩。根據地方 2025 年預算報告,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增速預期 3%、高於 2024 年的 1.7%,而支出增速預期僅 2.4%、低於 2024 年的 3.2%;或指向後續支出增速加碼主要依賴地方一般債融資及中央轉移支付。從收入分項看,地方税收收入明顯上調,而非税收入回落。根據各省市披露的 2025 年財政預算規劃,已公開 2025 年財政預算的 22 個省市區中,14 個省市區上調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加權平均上調 1.2%,其中税收收入目標增速加權平均上調 5.5%,而非税收入目標增速加權平均下調 11.6%。
根據地方 2025 年財政預算報告,税收收入或呈恢復性增長態勢。截止到 2025 年 2 月中旬,已經有 21 個省份公佈當地税收收入預測,加權平均税收收入同比增長 3.9%。有四個省份預測税收收入增長超過 7%,分別是青海(13.8%)、新疆(8.0%)、湖北(7.8%)和甘肅(7.7%)。有五個省份預測税收收入增長在 4%-7% 之間,分別是廣東(6.0%)、黑龍江(5.3%)、河北(5.0%)、天津(4.5%)和重慶(4.0%)。其餘 12 個省份對 2025 年税收收入預測在 1.0-4.0% 之間。如果參考 21 個省份數據,全國税收收入有望恢復到 2023 年税收收入水平(約 18 萬億元)。
同時,多地亦上調 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增速,下調支出預期。2025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同比增長 1.6%,支出預算同比-6.5%。24 省市區上調 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預期;22 省市下調支出預期增速,其中貴州、河南、湖北下調最多,支出增速分別為-66%、-53.4%、-44.6%。年初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增速較 2024 年下調或主因新增專項債額度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尚未完全下達,各地 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預期增速目標尚不包括全年專項債和特別國債支持。
本文作者:趙偉、賈東旭、侯倩楠,來源:申萬宏源宏觀,原文標題:《熱點思考 | 解碼地方 “財政賬” ——“大國財政” 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