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ump's "Tariff Storm" Deals a Heavy Blow to Asian Stock Markets! "Risk Aversion" Rapidly Sweeps the Globe

特朗普的關税威脅導致亞洲股市大幅下跌,投資者紛紛轉向美元、美債及傳統避險資產。泰國和印尼股市跌入熊市,恒生科技指數暴跌超 5%。避險策略的投資組合表現優於高風險資產,顯示出市場對特朗普關税可能引發新一輪貿易戰的擔憂。分析指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美聯儲降息預期降温,令亞洲股市和貨幣面臨雙重壓力。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整個亞洲新興市場的股市在週五可謂被徹底捲入全球股市大拋售浪潮,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關税威脅引發風險資產暴跌,泰國和印尼股市甚至在暴跌之後直接陷入所謂的 “熊市行情”,恒生科技指數暴跌超 5%。在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近日持續下跌之際,偏向避險策略的投資組合近日明顯跑贏資產比例偏向科技股、加密貨幣股等高風險偏好的投資組合,凸顯出 “避險主義” 在特朗普關税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宏觀預期之下,資金傾向湧入避險類資產,力爭在規避風險的同時斬獲超額收益。
統計數據顯示,泰國基準股指暴跌 2.4%,較 10 月高點累計跌幅突破 20%。印尼股市同樣跌超 20% 步入熊市,其央行承諾將強力干預市場,此前不久印尼盾匯率觸及五年以來新低。與此同時,全球資金紛紛湧入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板塊以及美元、美債投資市場尋求避險,尋求在特朗普關税重錘之下通過避險組合規避市場暴跌風險。
“特朗普關税威脅顯然成為市場焦點,伴隨着美元反彈,整個亞洲地區的投資情緒極其脆弱,” 來自 Maybank Securities Pte 的機構股票銷售交易主管 Kok Hoong Wong 表示。
亞洲股市和貨幣正面臨雙重打擊:特朗普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及美聯儲降息預期降温的擔憂。尤其是特朗普宣稱對於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國將加徵關税,而不是像此前市場預期的那樣進行貿易談判來推動美國政府叫停加徵關税,因此全球關税陰雲和全球需求疲軟正重創泰國等亞洲地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而印尼雖獲債券淨流入,卻面臨資本外流加劇。
最新動盪源於特朗普本人正式宣佈將對中國加徵新關税,並計劃下週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税。針對中國商品的新關税加劇了全球兩大經濟體貿易戰升級,乃至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擔憂,經濟學家們紛紛美國警告對中國、加墨關税可能將其推入經濟衰退,這也是金融市場對於美國經濟陷入 “衰退” 或者 “滯脹” 擔憂加劇的邏輯,畢竟近期經濟數據與消費者通脹預期顯示通脹捲土重來,以及美國消費者信心和服務業 PMI 的下滑程度遠超市場預期。
特朗普最新表示,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 25% 的關税將於 3 月 4 日生效,而中國進口產品將面臨進一步 10% 的關税。經濟學家們普遍表示,關税可能會損害美國經濟增長、加劇通脹,並可能引發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經濟衰退。中國方面則誓言將採取 “一切必要措施” 應對美國的舉動。
此外,由於特朗普未能像市場所預期的那樣叫停對於全球貿易大國的關税,市場開始擔憂所謂的全球 “對等關税”,以及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對於鋼鐵、芯片以及藥物類產品的關税也將按照此前計劃實施。
“不幸的是,特朗普強推對中國、加、墨關税且可能繼續擴大關税覆蓋範圍,將大舉推升美國通脹壓力,導致利率長期維持高位,美元因此飆升,” 來自 abrdn 的資管基金經理 Xin-Yao Ng 分析稱。“這給包括東盟多國 (特別是印尼) 在內的脆弱貨幣市場帶來壓力。”
統計數據顯示,彭博美元即期指數本週已上漲 0.7%,而衡量亞洲貨幣的基準指數則創下四個多月以來最糟糕的一週,凸顯出資金在避險情緒推動之下湧入美元資產。
隨着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衝擊新興市場,投資者們正在大規模撤離新興市場股市,轉向美元、美債,以及發達市場的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等避險型資產。全球基金持續拋售泰國股票,使其成為 2025 年亞洲表現最差股市,兩年內資金外流近百億美元。據機構統計數據,外資 2 月淨拋售印尼市場股票 9.34 億美元,或將錄得連續五個月資金外流。
韓國股市基準指數——Kospi 指數週五下跌逾 3%,而印度 NSE Nifty 50 指數則創兩週多以來最大跌幅。今年以來,新興市場股市在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股票基準指數中可謂佔據主導地位。
“關税前景給東南亞股市蒙上陰影,” 來自 Aletheia 的分析師 Nirgunan Tiruchelvam 指出,“更重要的是,關税與貿易戰預期之下的強勢美元疊加地區性的經濟困境正在衝擊該地區資產。”
特朗普關税措施令全球股市遭重創,避險資產上漲
全球股市拋售浪潮從北美到亞洲,再蔓延至歐洲,美元持續走強與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形成金融市場避險狂潮,投資者們紛紛避開高風險科技股、加密貨幣等風險資產,近期表現亮眼的中國股市與歐洲股市也難逃在避險情緒下的拋售浪潮。
週五亞洲交易時段,彭博美元即期指數繼續上漲,美國國債價格也繼續上漲,延續了前一交易日短期美國國債的強勁漲勢。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 4.23% 左右,意味着 10 年期美債價格近日在避險情緒推動之下大漲,該收益率曲線創下 12 月以來的新低。此外,全球股票市場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等傳統避險板塊則跌幅較小,甚至在美股等發達市場股市的這些避險板塊實現小幅收漲。
特朗普堅持向中國與加墨加徵關税的政策引發全球股票市場劇震:標普 500 指數抹平 2025 年全部漲幅,比特幣暴跌 25% 跌破歷史高位,歐洲的斯托克 50 期貨重挫逾 1%,亞洲股市的基準股指創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
科技股可謂本輪拋售浪潮的重災區,聚焦於全球最熱門科技股的納斯達克 100 指數週四大幅下跌 2.8%,而英偉達股價在公佈最新財報後暴跌 8.5%。自 2 月以來,阿里巴巴、小米以及騰訊等中國科技股表現可謂領跑全球股市,堪稱 2 月全球最強指數的恒生科技指數週五也難逃拋售浪潮,跌幅更是超過 5%。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在近日表現相對疲軟,主要邏輯在於黃金價格自 2024 年以來暴漲,今年更是屢創歷史新高,當前價格仍徘徊於歷史最高位附近,使得避險資金拒絕追高,因此湧向另外兩大自今年以來表現遠不及黃金、處於近期低位的傳統避險資產——美元與美債。
來自 IG Asia Pte 的市場策略師 Jun Rong Yeap 表示,這些最新的聲明 “促使市場參與者們重新評估對特朗普政府關税政策的預期” 。“這是否仍然是一種極限施壓之下的談判策略或明確的舉措仍有待商榷,但市場不願意冒險。”
來自 Global X ETFs 的投資策略師 Billy Leung 表示,對中國額外徵收 10% 的關税 “令人沮喪,因為它讓經濟增長不確定性繼續存在,而股票市場厭惡不確定性,並加大了這種做法成為一種模式的風險”。 “市場已經被關税談判折磨得疲憊不堪,現在投資者被迫重新評估。”
在美股,“避險主義” 突然間盛行
週四,估值處於歷史最高位附近的美股市場可謂遭遇 “黑色星期四”:標普 500 暴跌 1.6% 回吐年度全部的漲幅,納斯達克 100 指數重挫 2.8%。AI 龍頭英偉達財報不及預期暴跌 8.5%,引發科技股拋售潮。
衡量美股 “七大科技巨頭” 的基準指數——該指數涵蓋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 Meta Platforms 這七大科技巨頭,正式跌入回調修正區間。高盛彙編的 “無盈利科技股組合” 瀕臨破位,並且即將回吐大選後投機狂潮帶來的所有投資收益。加密貨幣概念股的 “特朗普溢價”(特朗普勝選帶來的狂熱漲幅) 完全蒸發,一項衡量被大量做空的公司的基準指數則已跌至 10 月份的水平。
美國經濟基本面也處於悲觀預期,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商業活動、通脹預期、消費者信心和失業救濟申請均表現疲軟,債券交易員正在競相買入美國國債,押注美聯儲將不得不從對抗通脹轉向應對經濟放緩。
動物精神驅動之下的 “動量交易” 在週四被徹底逆轉,2023-2024 年領漲的科技、通信服務板塊淪為 2025 年表現最差板塊。此外,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等傳統防禦板塊一夜之間強勢崛起。可口可樂公司在美股三大指數下跌之際,週四收漲,強生、諾華、艾伯維以及百時美施貴寶等醫療保健巨頭週四均實現收漲。
來自羅素資本的首席技術策略師 JC O'Haraa 指出:“債市狂歡被解讀為經濟預警,加速資金撤離風險資產,而且當投資者看到防禦性反彈時,他們會變得更加傾向防禦,而不是進攻。”
“標準普爾 500 指數歡迎收益率下降,但當跌幅如此之快、如此猛烈時,投資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詢問市場出了什麼問題。” 他補充表示。“由於市場將債券市場的上漲,以及醫療保健板塊上漲解讀為一種防禦性的舉措,這也加速了投資者從風險較高的追逐趨勢的交易中撤出。”
個人投資者們通常會蜂擁進行動量驅動的投機交易,但現在他們正在暫停瘋狂購買。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週一開盤後兩個小時內,美國的散户投資者們拋售了價值 11 億美元的股票,這是自 2020 年 3 月疫情爆發以來,當天兩小時內最大規模的資金流出。
根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 (AAII) 最新的情緒調查,總體而言,散户投資者情緒已變得極度悲觀,調查數據顯示,截至週三的一週內,預期未來六個月股價下跌的美國散户比例飆升了 20 個百分點以上,達到近 61%,相比之下歷史平均看跌比例僅為 31%。偏向看跌情緒的 41.2% 差距數值創下 2022 年 9 月 (43.1%) 以來最高,在往前的更高悲觀水平則是 2009 年 3 月的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