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Yanhong's "strong external aid" is in place - "merger queen" Liu Xiaodan enters a new battlefield

百度集團任命劉曉丹為新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主席,任命於 2025 年 2 月 23 日生效。此舉引發廣泛關注,尤其是在百度剛宣佈以 21 億美元收購 YY 直播後不久。劉曉丹的加入被視為百度優化治理結構和加強 AI 戰略的決心。儘管 2024 年百度營收增長,但市場對其在 AI 領域的競爭力產生質疑,尤其是面對 DeepSeek 和宇樹科技等新興競爭者。
2025 年 2 月 24 日,百度集團發佈一則重磅任命:劉曉丹接替 Brent Callinicos 正式擔任公司新獨立董事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席,已於 2 月 23 日生效。
這一消息在創投領域激起千層浪,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併購女王” 此刻與百度站在了一起。
這一天,距離百度宣佈以 21 億美元收購 YY 直播僅 48 小時,距離文心大模型全面接入 DeepSeek 技術不過兩週。
在外界看來,這場人事變動不僅是百度治理結構的優化,更暗含李彥宏對 AI 戰略破局決心。
併購女王加入百度
2025 年開年,科技投資領域話題不斷,“宇樹科技”、“DEEPSEEK” 等項目成為行業焦點。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的 C 位彙報,讓業界敏鋭捕捉到這家企業的巨大潛力。與此同時,行業內關於參會企業的討論也衍生出一句調侃:“誰去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沒去”,暗指在 AI 浪潮中面臨挑戰的百度。
作為國內最早系統性佈局 AI 技術的互聯網巨頭之一,百度在 2025 年初似乎陷入了 “先發優勢難抵後浪衝擊” 的尷尬境地。
據百度 2024 年財報顯示,2024 年總營收達 1331 億元,歸屬百度核心的淨利潤達 234 億元,同比增長 21%。據財報,2024 年 12 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達 16.5 億;四季度,智能雲營收同比增長 26%。
儘管整體營收增長,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也大幅增速,但相比之下,DeepSeek 用户量 7 天破億、宇樹科技萬元級機器狗橫掃消費市場的故事,讓市場開始質疑:那個曾高喊 “All in AI” 的百度,是否已在技術迭代的洪流中掉隊?
“2024 年是我們從以互聯網為中心轉向以人工智能為先的關鍵一年。隨着我們全棧 AI 技術得到廣泛的市場認可,智能雲的增長態勢愈發強勁。在移動生態中,我們一直堅定推動搜索的 AI 原生化重構,提升用户體驗。”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隨着我們的 AI 戰略不斷被驗證,我們相信 AI 相關投入將在 2025 年帶來更大的成果。”
“理論上説,百度不缺技術,但在這一波 AI 浪潮中,顯然又沒有擦出火花,逐漸露出疲態。” 有投資人坦言。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財務戰略與投資佈局視角出發,百度正處於多元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出行領域投入巨大。而劉曉丹的加盟,有望為百度帶來深刻變革。
一方面,借鑑 “併購 + 孵化” 模式,助力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如潛在的車企併購)以及 AI 芯片等領域整合資源,加速技術落地與產業協同;另一方面,憑藉其在紐交所上市公司 AssetMark 的操盤經驗,幫助百度在海外 AI 監管趨嚴的形勢下,探索跨境併購機會,拓展國際市場。
劉曉丹豐富的併購經驗和獨特的 “產業整合 + 資本賦能” 併購邏輯,或將為百度在新興技術領域的深度發展注入新動力,也向市場傳遞出積極的戰略信號——併購轉折。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在劉曉丹加入的同一時期,百度宣佈完成對 YY 直播的收購,總收購價約 2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52 億元)。
2025 併購大時代
2025 年開年,中國併購市場迎來結構性轉折。
自 2024 年 9 月,“併購六條” 政策出台後,多地迅速行動起來,計劃開展併購業務。
上海靜安區設立併購集聚區,深圳成立 40 億元併購基金聯盟,北京百億級半導體併購基金落地……政策工具箱的密集開啓,讓一級市場嗅到久違的春意。
“現在不是討論要不要併購,而是討論怎麼併購才能活下去。” 上海某生物醫藥基金合夥人感慨。
自 2024 年初起,“擺脱對 IPO 退出的依賴,開啓 ‘應退盡退’ 模式” 成為眾多投資機構關注的核心議題。步入 2025 年,隨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場參與度提升,多位投資人預測 “併購重組” 將成為一級市場的新機遇。
據 Wind 數據顯示,2024 年以上市公司作為競買方的併購交易合計有 2422 單。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 1814 起併購事件。
產業發力
2025 年開年,多家上市公司發佈設立併購基金的公告,釋放積極信號。其中上海醫藥聯合東富龍設立 10 億元生物醫藥併購基金,劍指創新藥企估值低谷;萬澤實業 5 億元佈局 “兩機” 產業鏈……
國資主導重構
另一方面是國資主導下的併購需求正在爆發,形成 “國家隊 + 市場化” 的混搭模式。
“身邊有沒有擅長併購的 GP?我們今年的重點在併購領域。” 某國資產業集團投資負責人向我們諮詢。
實際上,這並非個例。今年,不少國資產業集團表現出強烈的併購意願。有積極尋找與主業協同性強的產業,期望通過併購實現產業升級與資源整合;有通過母基金出資 GP,間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實現資本多元化佈局。
據我們觀察,此前北京、上海、安徽、陝西、四川等地陸續宣佈擬發起設立併購基金,規模從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聚焦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最為集中。
某投資機構合夥人指出:“與十年前 ‘炒概念、做市值’ 的併購狂歡不同,2025 年的交易者更痴迷於技術話語權的爭奪。
AI 大模型軍備競賽:DeepSeek 開源生態引發的行業地震,迫使百度、騰訊等大廠加速補位,這或許解釋了劉曉丹火線加盟的深意——通過資本手段重建技術護城河。
硬科技供應鏈攻堅:深圳 “六小過江龍” 的崛起,為行業帶來久違的躁動,同時也指明瞭投資方向。
結語
劉曉丹與百度的攜手,或將為百度在新興技術領域的深度發展提供精準的資本導航。而從中國創新生態來看,這場變革也意味着從 “野蠻生長” 向 “精耕細作” 的轉變。
當大廠通過併購完善技術拼圖,地方國資以基金為紐帶串聯產業鏈,銀行 AIC 以 “長期資金” 支持硬科技攻堅,市場化 GP 則化 ‘紅娘’,在實驗室與生產線間架設橋樑……一個更加理性、可持續的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上帝關上了 IPO 的門,卻打開了併購的窗。” 未來,隨着耐心資本的持續湧入、機構投資策略的轉型以及市場環境的進一步規範化,併購市場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一級市場的從業者們集體轉身,也許會驚喜地發現,雖然窗外沒有看到退路,但至少也是一片正緩緩升起的暖陽。
FOFWEEKLY,原文標題:《李彥宏 “強力外援” 就位——“併購女王” 劉曉丹切入新戰場》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