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 the US stock market changing? The "Seven Tech Giants" have fallen to "Weak Seven," while underweight funds have made a comeback, achieving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en years

在科技股下滑的背景下,選股者對蘋果和英偉達等大型股的持有量降至最低,意外提升了主動型基金的表現。摩根士丹利指出,主動機構持股與標普 500 指數權重的差距達到 16 年來最大。根據 Morningstar Direct,約 49% 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預計將在 2025 年超越標普 500 指數,較去年同期的 38% 有所上升。市場轉向價值型股票,主動型基金管理人因此鬆了一口氣。
智通財經 APP 獲悉,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選股者對蘋果 (AAPL.US) 和英偉達 (NVDA.US) 等大型股的持有量已降至最低。在科技股下滑的這一年裏,這一策略意外地提升了他們的基金表現。
十多年來,主動型基金經理一直難以超越他們所參照的指數,主要原因是他們在推動市場上漲的大型科技股中的倉位,低於標普 500 等指數中這些股票的高權重。這一差距在 2024 年 12 月底依然存在。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表示,當時,按市值計算,美國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如蘋果、英偉達、亞馬遜 (AMZN.US)、谷歌 (GOOGL.US)、Meta Platforms(META.US) 和微軟 (MSFT.US) 等公司的主動機構持股與標普 500 指數權重之間的平均差距是至少 16 年來最大的。
然而,今年,這種配置不足卻變成了因禍得福。隨着所謂的 “七大巨頭” 的衰落,主動投資者的業績正在提升。
據 Morningstar Direct 稱,在與標普 500 指數相比的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中,約有 49% 將在 2025 年超越該指數。這一比例高於去年同期的 38%,遠高於過去十年 17% 的優異表現水平。
圖 1
賓州共同資產管理公司 (Penn Mutual Asset Management) 的投資組合經理喬治・西波洛尼 (George Cipolloni) 表示:“隨着今年 ‘強勢七巨頭 (Mag 7)’ 變成 ‘弱勢七巨頭 (Lag 7) ’,這讓主動型基金管理人鬆了一口氣,因為交易員正在轉向陷入困境的價值型股票和市場上其他不受歡迎的領域。”
市場高度集中會影響選股者的業績比較,他們往往必須限制股票配置,原因包括保持多元化和管理風險。Birinyi Associates 的數據顯示,去年,標普 500 指數市值增長 10 萬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由 10 家公司貢獻的。
今年迄今為止,大型科技股表現較差。截至週二收盤,彭博七大科技股指數較 12 月 17 日高點下跌 11%,在人們擔心經濟放緩和通脹將上升的背景下進入集體回調。
與此同時,美國銀行股票與量化策略師薩維塔・蘇布拉馬尼安 (Savita Subramanian) 彙編的數據顯示,1 月份約有 63% 的主動型大盤股基金表現超過基準水平,為一年來的最大跑贏大盤。
週三,大型科技公司將面臨財報季最大的考驗,人工智能寵兒英偉達將在盤後公佈業績。這家芯片製造商在 2024 年的漲幅高達 170%,是標普 500 指數上漲的重要推動力,但今年以來已下跌近 6%。
另一個因素可能在最近幾周幫助了主動型基金經理:股市同步波動的頻率降低,衡量股市同步波動程度的指標之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3 個月隱含相關指數,已接近歷史低點。
圖 2
一些市場參與者表示,這樣的環境可以讓選股者佔據優勢,個股更有可能規劃自己的走勢,而不是陷入席捲整個市場的宏觀輪動。
儘管如此,近年來科技股的疲軟只是曇花一現。羅素 1000 價值指數 (該指數包含沃爾瑪公司、寶潔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等領頭羊) 在過去 24 個月內上漲了 25%。相比之下,羅素 1000 成長指數同期上漲了 74%,漲幅微不足道。
50 Park Investments 創始人 Adam Sarhan 表示:“對於主動管理者來説,最大的風險在於市場壓力最終消退,美股七大巨頭反彈,就像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的那樣。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技術將面臨更多下行空間——但如果英偉達大獲成功,那麼一切都可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