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ormous debt weighs on the U.S. government, and Federal Reserve's Logan suggests restarting balance sheet expansion and prioritizing the purchase of short-term U.S. Treasury bonds

智通財經
2025.02.25 12:0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聯儲洛根建議在未來恢復資產負債表擴張時,優先增持短期美債,以應對美國日益龐大的債務和預算赤字。她強調通過期限錯配來實現資產負債表與國債發行結構的動態平衡,儘管當前美聯儲仍處於縮表週期。洛根的提議可能會加速短期美債的上行軌跡,並提升政策傳導效率。

智通財經 APP 獲悉,隨着美國債務規模與預算赤字變得愈發龐大,加之新一輪貿易戰與 “逆全球化” 之下中國與日本等主要美債持有國可能大幅減持美債,美聯儲重啓所謂 “擴表” 進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以緩解美國政府所面臨的美債本金與利息兑付重壓以及國家整體的債務負擔。

據瞭解,具有 2026 年 FOMC 貨幣政策投票權的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 (Lorie Logan) 近日提出 “中期政策框架建議”,主張美聯儲在重啓資產購買計劃時,即重啓擴表計劃時,從中期角度來看,應優先增持短期美國國債,通過期限結構優化加速實現資產負債表與美國財政部國債發行結構的動態匹配,這也意味着短期美債有望迎來加速上行軌跡。

毋庸置疑的是,當前美聯儲仍處於 “縮表” 週期,持續減持美國國債持有規模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MBS),因此在此間美聯儲官員釋放擴表信號非常罕見。洛根強調,當貨幣政策轉向需要重啓擴表進程時,美聯儲決策層應主動增配短期限的債券組合,以此推動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更快回歸中性結構。

“儘管長期角度來看,均衡配置美債資產期限結構,以便更迅速地將美聯儲的美國國債資產持有量恢復到中性配置理想狀態,但中期內超配短期債券將加速實現資產組合中性化調整,” 洛根在倫敦舉行的資產負債表政策研討會上宣讀的講稿中表示。這位曾在紐約聯儲執掌央行資產購買組合的資深官員,對美聯儲現行的充足準備金制度表示支持立場,並提出多項提升政策傳導效率的優化路徑,使制度有效和高效地進行運行。

美債利息支出與預算赤字持續高企,美國政府似乎頂不住了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美聯儲 6.8 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包含約 2.2 萬億美元機構 MBS,但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們多數已明確未來資產構成將以各期限的美國國債為主體。洛根在最新講話中指出:“資產與負債久期匹配將有效平抑美債交易市場波動,進而強化美聯儲貨幣政策溝通的有效性與效能。”

自 2022 年 6 月美聯儲正式啓動縮表 (也被稱作量化緊縮,簡稱 QT) 以來,美聯儲每月允許 250 億美元各期限的美國國債和 350 億美元 MBS 自然到期且不再進行再投資來進行該央行的縮表進程。

相較於最初每月 600 億美元的國債縮錶速度,因美國財政部美債兑付以及利息支付壓力愈發龐大,且抗通脹進程進入尾聲,現行的縮表節奏已顯著放緩。

據瞭解,在今年 1 月,美國政府未償還債務已達到法定上限,此後美國財政部一直在採取所謂的 “非常財政措施” 來擴大其支付包括債務利息在內的聯邦政府開支的能力,包括依靠其現金儲備。

在回答有關美國政府債務上限的問題時,洛根表示,如果美國財政部迅速重建其主要賬户,美聯儲將面臨 “一個重要問題”,並指出貨幣市場利率與準備金餘額利率 (IORB) 之間的利差是一個關鍵的衡量指標。

“重點是,目前貨幣市場利率遠遠低於 IORB,美聯儲的工作人員正在審查的所有其他指標都表明我們尚未達到這一充足且足夠的水平,” 洛根在採訪中表示。“因此,任何此類決定都並不意味着停止美聯儲的縮表進程。”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們近期提前押注美聯儲縮表終結時點,部分機構依據 1 月 28-29 日的美聯儲會議紀要推測,在美國國會解決債務上限爭議前,美聯儲可能將暫停縮表進程,而不是此前市場所預期的今年下半年。洛根在事先準備的講稿中未提及放緩或暫停縮表的具體時間表或者與時間相關的內容。

最新的美聯儲會議紀要同時披露顯示,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們已經着手研究結束縮表後的二級市場美國國債購買機制新設計或者優化調整方案。多位美聯儲官員支持按流通國債的結構比例進行資產配置,這與洛根提出的久期匹配理論形成政策共振,畢竟當前美債市場短期國債所佔比例相比於歷史國債平均水平有所升高。

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之所以釋放出美聯儲可能開啓擴表且有可能率先增持短期美債的信號,無疑在於美國政府越來越龐大的債務利息與本金兑付壓力。

機構彙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 年將有接近 3 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到期,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國債,美國財政部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大量發行此類國債,畢竟此類國債流動性極高因此頗受歡迎。但是,龐大的短期國債在短短几年內大幅推高美國國債規模至 36 萬億美元,這也使得美國財政部預算赤字愈發高企以及美債利息支出屢創新高。

重返白宮的特朗普,在他的第二任期一開始,就面臨無比巨大的美債兑付重壓,花錢如流水的拜登政府在過去 3 個財年的美債發行規模史無前例地暴增超 8 萬億美元,整個美債發行規模經歷了 “野蠻擴張” 歷程。美國政府面臨的債務難題似乎意味着,彷彿 2024 年的債券市場崩盤還不夠糟糕,在 2024 年下半年經歷美債價格暴跌的美債投資者們在未來一年還將面臨多重挑戰,其中包括一個威力巨大且危及市場信心的 “定時炸彈”:即將到期的龐大規模短期國債。

2024 財年美國政府淨利息支出已經高達 8820 億美元,利息支出增速達創紀錄的 34%,是預算中第三大支出項目,僅次於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在 2024 財年甚至超過國防開支。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的預測,預算赤字在 2034 財年將大幅擴張至 2.9 萬億美元,以及 2025-2034 財年累計預算赤字高達 22 萬億美元;CBO 還預測淨利息支出 2025 財年將再創歷史新高,逼近 1 萬億美元,佔 GDP 的 3.4%,超 1991 年創下的 3.2% 這一歷史紀錄;預計到 2034 財年淨利息支出達到近 1.7 萬億美元,佔 GDP 的 4.1%。

充足準備金制度

作為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構建 “充足準備金制度” 的強力支持者之一,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重申對該框架的堅定支持。“雖然理論上仍可通過稀缺準備金實施貨幣政策,但後危機時代的市場結構演化使得精準調控準備金供給面臨更高難度,” 她分析稱。“充足準備金制度大幅簡化了利率控制機制,有效降低美聯儲等全球央行應對準備金供需波動的頻率且精確度要求較高的操作。”

全球主要央行正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推進貨幣與利率政策框架革新。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及澳洲聯儲、新西蘭聯儲等中央銀行機構雖改革路徑各異,但洛根指出全球各大央行資產負債表管理正呈現趨同化的典型特徵。“表面差異實質反映各央行針對本土金融生態的適應性調整,” 她在講話中強調。

洛根還建議開發新型的貼現窗口工具,通過每日定額拍賣機制消除商業銀行使用緊急貸款工具的污名化效應。但這位鷹派立場的美聯儲官員明確反對重振與恢復聯邦基金隔夜拆借市場的呼聲,“唯有貨幣市場利率與準備金利率出現極大利差才有可能激活銀行間市場,但這將嚴重損害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若美聯儲停止此輪縮表,全球金融市場可能迎來 “流動性大利好”

通常來説美聯儲直接買入債券 (即量化寬鬆,簡稱 QE,也就是所謂的 “擴表”) 或停止縮表 (即停止資產負債表的縮減進程),兩者都意味着金融市場流動性將大幅度改善與促進。當美聯儲購買債券時,實際上是在將銀行手中的債券兑換成現金。這些現金以銀行準備金的形式存入銀行系統,增加了銀行系統內的資金供給。這意味着銀行可以提供更多貸款,從而促進投資和消費。並且通過購買長期債券,美聯儲推高了這些債券價格,降低了其收益率 (即金融市場的長期利率),而較低的長期利率鼓勵企業和消費者借貸,刺激經濟活動。

而停止縮表則意味着美聯儲不再減少資產負債表,而是繼續持有或重新購買到期債券,當美聯儲停止縮表時,銀行系統內的準備金水平不會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現大幅上升,這意味着市場上的流動性趨於寬鬆,銀行放貸能力也大幅提高。

美聯儲縮表通常導致長期利率預期高企,因為市場上債券供應增加,而停止縮表則避免了美國長期利率預期上升的壓力,金融體系也將繼續支持經濟活動。因此,通過直接買入債券或宣佈停止縮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影響力以及預期管理機制足以大幅擴張金融系統的流動性,降低長期利率,推高股票等風險資產價格,並通過增強市場信心來刺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