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 exploded in popularity for a month: Tencent Yuanbao aggressively invested in user acquisition, Kimi plummeted, and Doubao declined

DeepSeek 在過去一個月內引發了 AI 行業的重大變化,騰訊元寶、字節豆包和 Kimi 的市場表現發生了顯著轉變。騰訊元寶在 2 月 22 日超越豆包,成為蘋果免費榜第二名,DeepSeek 仍位列第一。元寶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其投放力度的顯著增加,日投放素材量達到 1.1 萬組,環比增長 345.1%。相較之下,Kimi 和豆包的投放力度則有所下滑。
DeepSeek 爆火至今 1 個月的時間裏,整個 AI 圈子發生了極大變化,各家 APP 接入 DeepSeek、版本更迭、砸錢買量,擁抱與競爭成為 2025 年初 AI 圈的主旋律。
其中,近期最受矚目的當屬騰訊元寶、字節豆包以及 Kimi。那麼,元寶、豆包和 Kimi 在這場 DeepSeek 浪潮中到底有什麼變化,未來又將走向何方?DataEye 將結合數據,為大家帶來這幾款 AI 助手的最新變動。
在排行榜上,過去豆包在 App Store 排名始終要高於元寶,如今攻守之勢逆轉。
2 月 22 日,騰訊元寶超越豆包,升至大陸地區蘋果端免費榜第二名,DeepSeek 依舊位列第一。
而元寶反超豆包登頂的最直接動力,是近期大漲的付費投放力度,間接原因則與產品端變動有關。
先看投放側。
ADX 數據顯示,2 月 5 日之前,Kimi、豆包與騰訊元寶投放素材量分層明顯,且存在不小差距。
而後,Kimi 投放素材量逐步滑落,並在 2 月 15 日左右成為三者中最低,至今始終保持着日素材量不超 1000 組的力度。
豆包在 2 月 5 日後投放力度先有一定程度上漲,後又大幅下滑,保持着與 1 月下旬相似的投放力度。
元寶的變化最為明顯。在過去,元寶投放力度向來不高,騰訊也被外界認為在 AI 大模型領域戰略模糊、動作遲緩。不過在 2 月 15 日,元寶投放力度小幅上漲,2 月 18 日,大幅上漲,至今單日最高投放素材量超 1.1 萬組,成為三者中第一。
對比之下,元寶投放力度大漲至今 6 天時間內(2.18-2.23),投放素材量共 5.5 萬組,環比投放力度上漲前 6 天(2.9-2.14)投放素材量 1.2 萬組,上漲幅度達 345.1%。
至於三款產品投放力度變化的原因,DataEye 研究院認為:
①騰訊元寶接入 DeppSeek 並上線自研推理大模型 HunyuanT1,通過加大投放力度搶佔市場佔領用户心智,併為 HunyuanT1 大模型進行推廣。
2 月 13 日,騰訊元寶更新版本宣佈接入 DeepSeek,這與 2 月 15 日元寶投放力度小幅上漲時間點相契合;2 月 17 日,騰訊元寶上線 HunyuanT1 大模型,這與 2 月 18 日投放力度大漲時間點相契合。
這段時間內,騰訊元寶版本更新頻繁,2 月 22 日新版本已支持上傳及拍照識圖,在產品、投放多重因素引導下,元寶正式超越豆包,成為大陸地區蘋果端免費 APP 下載榜第二名。
②豆包投放力度先漲後跌,實際只是迴歸正常投放狀態。與騰訊相比,豆包並未接入 DeepSeek,甚至字節整體對待 DeepSeek 的態度都非常保守。這似乎代表着字節對自家豆包大模型的自信:字節或許相信,豆包大模型能夠在不久的將來追趕上 DeepSeek 的水平。
因此在 DeepSeek 爆火後短暫加大投流試圖追趕,而後迴歸理性狀態,較符合豆包投流力度變化趨勢。
③Kimi 則是對過去自身 “重投放” 策略進行反思,決定減少投放,聚焦基礎模型訓練。上週有媒體報道稱月之暗面近期決定大幅收縮產品投放預算,包括暫停多個安卓渠道的投放,以及第三方廣告平台的合作。這與 Kimi 在 2 月 15 日左右投放素材量暴跌相契合。
與此同時,月之暗面內部覆盤認為要堅持基礎模型 SOTA(State-of-the-art,當前最佳),接下來可能會重新訓練基礎模型,並抓緊應用層機會,內部選中的一個方向是一款面向深度研究領域的智能體產品 DeepResearch。
今天來看,Kimi 與豆包這兩款過去的明星 AI 應用,一個大砍投放、一個迴歸正常,反而是聲量較小的騰訊元寶後來居上。
那麼在這股風潮下,未來幾個月 AI 圈又將出現什麼新的變化?豆包、Kimi 是否會在技術層面有新的突破?元寶老二的位置能否坐穩?DataEye 研究院將持續關注。
DataEye 應用數據情報,原文標題:《DeepSeek 爆火一個月:騰訊元寶猛砸買量,kimi 暴跌、豆包下滑》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