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et discussion on "East Rising, West Falling": Alibaba sparks a massive wave of AI investment in China as large amounts of capital flee the US stock market

阿里巴巴公佈超出預期的業績,推動中國 AI 投資熱潮,吸引全球資金流入。與此同時,美股因資金流出和高估值面臨回調風險。新興的 AI 公司 DeepSeek 引領低成本高能效的 AI 創新,可能推動中國半導體、SaaS 和雲計算等行業增長,增強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信心。
智通財經 APP 獲悉,隨着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 (09988) 公佈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以及展現出頗具雄心壯志的 “人工智能超級藍圖”,全面引爆中國股票市場的 AI 投資熱潮,帶動今年以來獲全球資金青睞的中國科技股維持強勁漲勢,這股關於人工智能的超級熱浪足以比肩 2023 年美股科技股 “瘋牛” 行情。然而自 2023 年以來走出超級牛市的美股卻在今年陷入頹勢,高盛警告稱,在資金大舉流出之下,估值處於歷史最高位的美股將不可避免步入回調趨勢。
隨着中國本土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DeepSeek 全面崛起,並且引領以 “低成本” 和 “高能效” 為核心的全新 “AI 大模型算力範式”,DeepSeek 開始與醫療、金融和教育等各行各業,以及與消費電子等 AI 應用終端深度融合帶來的 AI 創新產品/服務,有望帶動中國半導體、SaaS 軟件、雲計算乃至所有行業的銷售額和營業利潤步入新的增長範式,推動全球投資者們對於中國股票的看漲熱情,尤其是對於大幅受益推理端算力需求的巨頭們——即具備強大雲端 AI 算力體系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等雲巨頭的看漲情緒在這一週進一步加劇。
DeepSeek-R1 橫空出世以來,涵蓋英偉達、微軟以及谷歌等科技公司的 “七巨頭” 領漲美股的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投資者們開始強烈質疑美國科技巨頭們對於人工智能堪稱狂熱的 AI 燒錢計劃是否合理。除了 Meta,其他巨頭的股價表現都大幅跑輸標普 500 指數,成為拖累整個美股上漲的最核心負面催化劑。衡量 “七巨頭” 整體漲勢的基準指標則大幅跑輸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們。
DeepSeek 通過 “極致軟件工程化、並行優化以及精篩數據” 為核心來不斷削減通用算力的 “無效消耗”,把資源集中到最能提升模型性能的核心模塊 (注意力頭、關鍵算子、RL/蒸餾微調等),展示出如何在有限 GPU 資源下逼近乃至超越行業主流大模型性能,對傳統 “鉅額燒錢” 模式提出了強力挑戰。在不到 600 萬美元的極低投入成本和 2048 塊性能遠低於 H100 與 Blackwell 的 H800 芯片條件下,DeepSeek 團隊打造出性能堪比 OpenAI o1 的開源 AI 模型,相比之下 Anthropic 與 OpenAI 訓練成本高達 10 億美元,DeepSeek 的推理輸入與輸出 token 定價相比於 OpenAI 定價則可謂 “骨折級” 促銷。DeepSeek 每百萬輸出 token 僅需 2.19 美元,而 OpenAI 的 GPT-4 高達 60 美元。
隔夜美股行情顯示,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 1.6%,在強勁業績與 AI 雄心推動下阿里巴巴漲 8.1%,阿里巴巴互聯網數據中心合作商萬國數據 (GDS.US) 漲近 13%,港股開盤後阿里巴巴港股大漲超 10%,帶動恒生科技指數一度漲超 3%,恒生指數則上漲超 2%。作為對比,週四美股道指跌幅為 1.0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為 0.47%,標普 500 指數跌幅為 0.43%。
美國銀行在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月度調查中指出,買入中國股票 (尤其是科技股) 的邏輯正在不斷強化,或許足以吸引長期投資者回歸,基金經理們對於中國股票的看法可能正在從 “可交易” 轉變為 “可投資”——這也將是投資態度和資金流向的重大轉變,因為外國投資機構通常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進行長期觀望。
來自 WisdomTree Asset Management 的股票策略主管 Jeff Weniger 在社交媒體平台 X 上表示:“中國 ‘科技十雄’ 可謂壓倒了 ‘美國科技七巨頭’。這件事半年前就開始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
長期對於中國資產持謹慎態度的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本週放棄了其此前對中國股市偏悲觀的觀點,並預計隨着 DeepSeek 引發的中國 AI 投資熱潮為市場持續帶來動能,中國股市 (包括港股與 A 股) 將迎來更為可持續的漲勢。大摩還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年底目標位從 6970 點上調至 8600 點,將恒生指數的年底目標位從 19400 點上調至 24000 點,對滬深 300 指數的目標位預期則維持在 4200 點。
所謂的 “ABC 策略”——即 Anything But China,意為避開中國資產,但是在 DeepSeek R1 大模型震撼硅谷與華爾街,以及阿里巴巴最新業績公佈之後,一些投資者將 ABC 定義為:A for AI,B for BABA(即阿里巴巴),C for China。
DeepSeek 點燃中國科技股狂歡之火,或將帶動中國股市走出 “長牛” 行情
DeepSeek 重磅推出的具備劃時代意義的 “超低成本 AI 大模型”,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資產,尤其是評估中國股市 (包含港股與 A 股) 的前所未見 “牛市催化劑”,而這些投資者本來已經對美國科技股愈發高企的估值感到擔憂。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可謂徹底引爆全球資金——包括槓桿型對沖基金以及傳統資管巨頭們,圍繞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史無前例投資狂潮,而中國科技股火爆行情有望帶動港股與 A 股共同步入長期牛市。
DeepSeek 自發布性能比肩 o1 的開源 AI 大模型後,中國互聯網大廠等科技公司成為美國 AI 領域的新興威脅。儘管在進口最先進芯片方面遭遇西方國家限制,但 DeepSeek 應用的開發成本遠低於美國競爭對手。這一發布使得 “AI 芯片霸主” 英偉達市值 1 月 27 日單日蒸發超 5000 億美元。全球資金紛紛湧入,則推動中國股市 (包含港股與 A 股) 總市值在過去一個月大幅擴張 1.3 萬億美元。
阿里巴巴超預期業績以及對於人工智能的雄心壯志顯示出,AI 對於中國各行各業的效率革新之路可能才剛剛開始,全面引爆中國股票市場的 AI 投資熱潮,外資對於中國科技股的看漲情緒也在不斷升温。
阿里財報顯示,2025 年第三財季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季度) 營收 2801.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8%;經營利潤為人民幣 412.05 億元 (約 56.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 489.45 億元 (約 67.0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3%。
更重磅的是,阿里 CEO 吳泳銘在財報會上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 AI 這個戰略核心,在 AI 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 AI 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未來三年在雲和 AI 的基礎設施投入預計將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彰顯出阿里巴巴有信心在中國史無前例的 AI 熱潮中斬獲更大規模利潤。
華爾街大行高盛在經歷 “DeepSeek 衝擊波” 重創美股科技巨頭之後,展現出該機構對於中國股市的看漲熱情。高盛研究部的中國股票研究團隊預計,未來十年 AI 的廣泛普及有望推動中國股票整體盈利每年提高 2.5%,高盛還將 MSCI 中國指數以及滬深 300 指數目標點位分別上調至 85 點及 4700 點,意味着兩指數在未來 12 個月分別有大約 15% 及 20% 的上漲空間。在 AI 為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賦予更多希望的同時,高盛團隊也指出強有力的政策刺激同樣將是推動股市持續上漲、跨越宏觀環境挑戰不可或缺的動能。
MSCI 中國指數已經步入 “技術性牛市”,該基準指數涵蓋阿里巴巴、騰訊、貴州茅台以及長江電力等中國核心資產,當前徘徊於 72 點附近。滬深 300 指數則徘徊在 3950 點附近。
全球最大規模對沖基金之一英仕曼集團 (Man Group) 近日表示,該機構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前景十分樂觀。該集團的股票配置負責人 Edward Cole 表示,中國股票是今年最確信的交易之一,預計中國人工智能創新帶來的新升值將推動投資回升。Cole 還表示,中國政府的刺激措施以及投資者們遠離估值愈發昂貴的美國科技股都為中國股市提供了強力支持。
從估值層面來看,恒生科技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徘徊在 17x 附近,市銷率僅僅為 1.1x,低於自身平均水平,同時也遠遠低於納斯達克 100 指數高達 28.2x 的預期市盈率以及 4.5x 的市銷率。
國際大行瑞銀 (UBS) 在最新出爐的研報中給出一份中美科技股對標名單,以提示投資者更好地理解中國科技公司的潛力和價值。這份名單迅速火遍國內各大股吧。在這份名單中,瑞銀分析團隊將寒武紀對標英偉達,將小米對標特斯拉,中芯國際對標台積電,騰訊對標 Meta,阿里巴巴則對標全球雲計算市佔率最高的亞馬遜。瑞銀強調,中國股市的軟件股將是 “DeepSeek 融萬物” 大趨勢的核心受益羣體,特別是在企業工作流自動化、知識管理和垂直數字化解決方案等方面。
瑞銀分析團隊表示,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通常會推動相關股票的估值大幅抬升。在過去的 4G、5G 和雲計算時代,相關股票的表現都優於整體市場 50% 到 100%,且這種反彈通常會持續 1 到 2 年。瑞銀報告指出,自 DeepSeek 發佈 R1 模型,中國人工智能 (AI) 相關股票漲約 15%,明顯跑贏 MSCI 中國指數的 9%。瑞銀預測中國股市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市場漲勢可能還未過半,尤其是阿里巴巴等軟件股票,未來估值提升空間非常大。
當阿里巴巴以及騰訊展現出“涵蓋最前沿 AI 大模型 + 強大雲端 AI 算力體系 + 完整 AI 應用軟件開發者平台” 這些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標籤,且這些標籤的規模隨着 AI 應用軟件滲透至中國各行各業,未來市場規模有望比肩亞馬遜 AWS 與微軟,可能將引發類似 2023 年-2024 年全球資金湧向北美雲計算巨頭的投資盛況。作為對比,阿里巴巴當前市值約為 3200 億美元,而亞馬遜和微軟分別高達 2.36 萬億美元與 3.10 萬億美元。
曾精準預言美股夏季拋售潮的策略師:美股即將步入下行軌跡
高盛 Prime 部門在其最新的週報中指出,上週,全球對沖基金在美股科技、媒體和電信 (TMT) 板塊進行了大規模減倉,創下了 2024 年 7 月以來最大規模的減倉美股科技股的操作,在過去五年中排名第 98 百分位。這一舉動標誌着對沖基金投資策略的又一次急劇轉變。就在一週前,他們大舉抄底美股科技股,進行了自 2021 年 12 月以來最大規模買入。
來自 Pepperstone Group 駐墨爾本市場的研究主管 Chris Weston 表示,阿里巴巴強勁的盈利 “足以證明近期資本從被高估值七巨頭所主導的美國科技股轉向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趨勢是合理的” 。
來自高盛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全球股票市場戰術專家 Scott Rubner 近日警告稱,隨着散户以及機構投資者們資金動能自週四開始衰減,疊加估值愈發高企之下的獲利了結拋壓,美股可能步入大幅修正區間。
Rubner 甚至警告稱,美股市場的散户需求與養老金資金流開始消退,系統性基金未來一個月或拋售 610 億美元美股資產。
“資金流動格局已經從週一開始發生劇變,我已進入修正下行觀察模式。” 在去年曾經精準預言美股夏季暴跌拋售浪潮的策略師 Rubner 在週四致客户的報告中寫道。
儘管面臨關税政策與美聯儲利率路徑的不確定性,美股週三仍創歷史新高。此輪漲勢由企業盈利韌性與強勁資金流推動,但 Rubner 在最新報告中指出,這些支撐因素可能從本週起開始出現顯著轉變。
今年以創紀錄速度湧入美股的散户需求,預計將在三月納税季前大幅放緩。養老金資金流也可能 “後繼乏力” 甚至大幅流出,魯布納將此趨勢歸因於季節性市場規律——通常每年 1-2 月是資產配置最活躍時期,3 月資金流入往往減弱。
趨勢追蹤型系統性基金的倉位佈局同樣釋放看空以及高位獲利了結信號。對於 CTA 這類型根據市場方向買賣股票的策略型基金而言,若市場加速下行,未來一月可能拋售約 610 億美元美股;即便市場走強,Rubner 預計,其策略組合買入規模也將僅僅約 100 億美元。
期權市場倉位加劇美股市場的波動風險。據高盛測算,做市商目前持有高達 98 億美元標普 500 指數伽馬多頭倉位,這在市場下跌時可形成緩衝 (因做市商需低吸對沖)。但該機構的指數交易團隊估計,其中 50% 的伽馬多頭將於週五到期,下週市場的下行波動空間將顯著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