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ftBank's Arm is developing its own chips, targeting Meta as one of its first customers, leading to a surge in stock prices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Arm 計劃於今年推出首款自主研發的芯片,預計最早在夏季亮相。新芯片將作為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的 CPU 平台,基於可定製化設計,生產可能外包給台積電等專業製造商。Arm 此舉標誌着其業務模式的變革,可能重塑 7000 億美元半導體產業的力量平衡。
軟銀旗下 Arm 正加速推進從傳統授權模式向自主芯片設計和製造的重大轉型。週四最新消息顯示,Arm 正在開發自己的芯片,並已將 Meta 鎖定為其首批客户之一。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Arm 計劃於今年推出首款自主研發的芯片,預計最早在夏季亮相。新芯片將作為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的中央處理器(CPU)平台,基於可定製化設計,能夠滿足包括 Meta 在內的多家客户的特定需求,而生產則可能外包給台積電等專業製造商。
長期以來,Arm 以 “芯片技術界的瑞士” 著稱,這一聲譽源於其在與競爭對手芯片製造商打交道時保持中立的態度。Arm 的商業模式主要依靠向客户(包括蘋果、谷歌、英偉達、亞馬遜、微軟、高通和英特爾)授權指令集技術及複雜的核心設計,使這些公司得以自行生產芯片。
然而,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及人工智能(AI)需求的爆發性增長,Arm 正謀求更高的技術附加值和收入來源。Arm 首席執行官 Rene Haas 自 2022 年上任以來,一直推動公司從依賴知識產權授權向追求更高版税收入的方向轉型,如今更進一步,將自主芯片納入業務版圖。
Arm 此舉不僅標誌着其業務模式的深刻變革,也可能重塑 7000 億美元半導體產業的力量平衡。Arm 的轉型舉措代表了其從單純提供基礎構件向生產整套處理器系統邁出的大膽一步。這一轉變可能使 Arm 與此前的合作伙伴,如英偉達和高通,展開直接競爭,甚至可能引發現有客户關係的再平衡。
與此同時,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將旗下 Arm 置於構建龐大 AI 基礎設施網絡的核心位置。此前,他在 “星際之門” 計劃中宣佈,與 OpenAI 等合作,擬投入高達 5000 億美元打造 AI 基礎設施,而 Arm 正是該計劃的重要技術合作夥伴之一。
此外,軟銀正積極謀求收購甲骨文支持的 Ampere,這是一家專注於基於 Arm 架構服務器芯片的設計公司,該交易估值接近 65 億美元,對於 Arm 的芯片製造計劃具有戰略意義。
上述消息出爐後,Arm 股價應聲上揚 5%,此後漲幅擴大,收漲超 6%。2025 年開年僅一個多月以來,其股票累計漲幅超過 33%,反映出投資者對公司在 AI 系統領域核心地位的高度認可。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谷歌計劃在數據中心上投資 750 億美元、微軟 800 億美元以及 Meta 60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Arm 面臨的機遇空前巨大。Arm 公司高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沒有人會撤退”,意指全球科技巨頭正加大對 AI 技術與基礎設施的投入。
Arm 的設計已經應用於超過 3000 億顆芯片中,包括全球絕大部分智能手機,其高能效的 CPU 設計正逐步成為 PC 和服務器市場中與英特爾芯片競爭的有力替代品。未來 Arm 不僅將在傳統領域繼續發力,還可能在包括蘋果設計師 Jony Ive 秘密籌備的 AI 個人設備等新興領域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