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man Sachs traders: Global stock markets welcome the "next big rotation," from Mag 7 to Chinese robots

華爾街見聞
2025.02.13 01:1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高盛合夥人 Mark Wilson 指出,全球股市正迎來 “下一個大輪動”,投資機會從基礎設施轉向應用層,特別是中國機器人板塊。儘管 AI 仍是主導投資主題,但市場廣度有望擴大。近期,中國在創新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包括衞星技術、人工智能和高鐵速度等。與此同時,Mag7 與其他資產的投資趨勢面臨挑戰。

當地時間 2 月 12 日,高盛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Mark Wilson 發表文章,稱 AI 的投資機會正在從基礎設施層面轉向應用層面,投資視野應突破 Mag7 和美國科技股的侷限,比如中國機器人板塊。

我在本週末發佈的報告討論了後大選時代的新聞過載、市場對頭條衝擊的韌性(無論是 DeepSeek 還是關税政策——儘管我們逐漸意識到關税行動不會"一次性結束",而是持續性的政策工具)、遠超預期的 Q4 財報季、上週投資者對俄烏衝突暫停可能性的濃厚興趣,以及德國即將到來的關鍵大選前拉加德/馮德萊恩博客的重要性。

但上述內容最終被刪減,原因包括:相關議題已被廣泛覆蓋;下文討論的主題更具稀缺性;近期美國之行表明歐洲股市的反向投資機會正在減弱;以及本文需保持簡潔。

當前 AI 仍是主導性投資主題,但投資機會正從基礎設施轉向應用層。正如某觀點所述:“基礎設施競賽已結束,應用競賽正開始”。隨着 AI 應用廣泛落地,市場廣度有望隨之擴大。

近期,僅 DeepSeek 一箇中國話題引發主流關注。但過去 30 天內,中國創新領域已湧現諸多頭條:

  1. 中國衞星超越馬斯克星鏈技術,利用激光通信實現 100Gbps 數據傳輸速率創紀錄
  2. 字節跳動推出「OmniHuman」技術,可實現照片人物對話及歌唱功能
  3. 中國新型高速列車試驗速度突破 450 公里/小時,刷新世界最快紀錄
  4. 中國獲批建造全球最大水電站項目,總投資達 1,370 億美元
  5.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裝置實現 1 億攝氏度高温運行超 1,000 秒
  6. TikTok 禁令後小紅書登頂美國應用商店下載榜
  7. 中國鋰礦儲量超越澳大利亞躍居全球第二

雖然 Meta 雖創下標普 Top50 成分股史上最長連漲紀錄(17 天),但年初至今,近年主導全球股市的"Mag7 vs 其他資產"趨勢正面臨考驗。

自 2022 年 11 月股市觸底以來,Mag7 的相對強度(對比 MSCI 全球指數)首次顯露疲態:標普 500 等權重指數的相對優勢於去年 7 月見頂。

微軟相對強度也於 2023 年 11 月觸頂。

反觀中國市場:過去一年來,恒生科技指數年內上漲 18%(黃線),高盛中國 AI 受益股組合(白線)上漲 23%,中國機器人股票組合(藍線)暴漲 39%(對比美國機器人組合僅 3%)。

需明確的是,中國機器人板塊的風險回報與 Mag7 不可直接類比,但隨着 AI 應用在 2025 年前加速滲透,投資視野應突破 Mag7 和美國科技股的侷限(若有類似"奧弗頓窗"的市場理論框架,請不吝賜教)。

對關注中國的投資者而言,當前時機具備優勢:

高盛主經紀商數據顯示,多頭倉位處於五年區間 6% 分位,互換交易仍存顯著超額收益機會。

中國主題補充看點

  1. 影市新紀錄:動畫鉅製《哪吒 2》上映 10 天即在中國斬獲超 10 億美元票房。據貓眼數據,這部春節檔開畫的續作截至週日已累計收入 77 億元,不僅超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北美 9.367 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更創下單市場影史最高紀錄!

  2. 金融股分化:儘管在倫敦上市的中資/新興市場槓桿銀行股滙豐與渣打近期表現亮眼,但同樣在倫交所上市的保誠保險仍受制於中國收益率下行而處於低位。對於微觀逆向投資者,此處藴藏佈局良機。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