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data is coming! The market expects inflation to remain above the Federal Reserve's 2% target

智通財經
2025.02.12 02:5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投資者和交易員關注即將公佈的 1 月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數據,市場預計通脹將持續高於美聯儲 2% 目標。根據 FactSet 數據,五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為 2.6%,顯示未來價格可能上漲。Garda Capital 的 Tim Magnusson 認為,通脹可能持續高於目標數月或數年。若 CPI 數據高於預期,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市場普遍預計 1 月 CPI 年率增幅為 2.9% 左右,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通脹擔憂。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投資者和交易員正在密切關注即將在週三公佈的 1 月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數據,市場普遍預計該數據將顯示出與 2024 年 12 月相比的輕微改善或基本持平。然而,金融市場的某些部分仍然釋放出未來價格可能繼續上漲的信號。

根據 FactSet 的數據,衡量未來五年通脹預期的五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在週二錄得 2.6%,並且自 2023 年 10 月底以來,一直維持在其 50 日和 200 日均線上方。這一趨勢表明,通脹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持續高於美聯儲設定的 2% 目標。

Garda Capital Partners 的首席投資官兼創始合夥人 Tim Magnusson 表示,他不認為通脹會回到 2021 至 2023 年期間的極端水平,但通脹持續高於美聯儲 2% 目標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甚至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他引用密歇根大學最新的消費者預期數據,認為當前消費者對通脹的擔憂依然存在,這可能使美聯儲繼續保持觀望態度,而不會急於調整利率政策。

如果即將公佈的 CPI 數據高於市場預期,即便只是小幅超出,也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並引起美聯儲官員的高度關注。通脹交易員已經預計 1 月的 CPI 年率增幅將在 2.9% 左右,因此任何超出該水平的數據,都可能使通脹率上升至 3% 或更高,這將是自 2024 年 6 月以來的首次突破。市場目前普遍預期,2024 年 6 月至 11 月的年度 CPI 通脹率可能維持在 2.9%,表明通脹可能仍將保持粘性,難以迅速下降。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不確定性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投資者尚不清楚他的關税計劃是否會真正實施,以及這些政策將對物價水平產生何種影響。

根據外媒對經濟學家的調查,1 月的 CPI 年率預計為 2.8%,略低於 12 月的 2.9%,而核心 CPI 年率(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預計為 3.1%,同樣較 12 月的 3.2% 略有下降。核心 CPI 的月度增幅預計仍為 0.3%,顯示通脹儘管有放緩趨勢,但仍然頑固存在。儘管這些預測表明通脹可能略有回落,如果 CPI 數據超出市場預期,投資者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美聯儲的政策走向,並對市場前景作出調整。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週二於國會作證時表示,美聯儲沒有緊迫的理由調整利率,並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的關税計劃是否會真正實施。這一表態並未對市場情緒產生明顯影響,投資者仍然預計美聯儲將維持當前利率水平更長一段時間,直到通脹出現更明確的下降趨勢。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聯儲在決定何時降息時,將繼續關注更廣泛的經濟數據,而不僅僅是單一的 CPI 報告。鮑威爾的言論暗示,即便通脹出現小幅回落,美聯儲也不會急於改變當前的政策立場。

在 CPI 數據公佈前,美債市場已經作出反應,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二升至 4.54%,創下至少一週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已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這一走勢表明,市場對通脹前景和美聯儲政策的預期仍然偏向謹慎。同時,美國股市表現分化,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 0.28%,標準普爾 500 指數小幅上漲 0.03%,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0.36%。Penn Mutual Asset Management 的首席投資官 Mark Heppenstall 表示,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可能穩定在 4.5% 附近,市場可能會對週三的 CPI 數據作出短期反應,但不會導致長期趨勢的變化。他認為,投資者應警惕債市的短期波動,而不過度反應。他補充道,當前市場存在較大的政策不確定性,一些日子可能會對市場有利,而另一些日子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他預計美債收益率不會大幅下降,而避險情緒將限制其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Heppenstall 還指出,儘管通脹率已從 2022 年的高點回落,市場和消費者對通脹的長期影響仍然心存疑慮。他認為,當前市場正在經歷一種 “嵌入式通脹心理”,許多人仍然對 2022 年通脹率飆升至 9% 的速度感到震驚。這種通脹心理的延續可能導致價格上漲趨勢的持續,並進一步影響市場的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