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st non-farm payrolls are just prologues, "Te Ma" reform, the biggest disturbance

1 月非農數據分析顯示,新增就業人數 14.3 萬,低於預期的 17.5 萬,但考慮到前兩個月的修正,整體就業仍穩健。失業率為 4.01%,顯示內生動能未顯著減弱。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對經濟數據的影響加大,市場對特朗普相關消息反應敏感。整體來看,非農數據的宏觀意義減弱,未來需關注特朗普的關税政策。
每年 1 月的非農數據往往分為兩個方向分析,一方面是常規的當期數據,另一方面是此前數據的修正。當下,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我們認為都無需過度解讀。
1 月非農統計周早於特朗普上任時點,與其當作特朗普 2.0 時代的開始,不如當作拜登時代的落幕。且特朗普上任至今近三週的各種政策反覆和不可預測性,更加削弱了經濟數據的宏觀意義:過往非農,皆是序章。
過去一週的重要數據(小非農、PMI)對美元指數和 10 年期美債的影響都處於過去數月來的最低水平;與之相對的是一些非經濟基本面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大,尤其是特朗普關於關税、移民、行政令等的消息言論。
巧合的是,在非農報告發布約 2 個半小時後,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最早將於本週五發佈 “對等關税 (reciprocal tariff)”;再約 1 個半小時後,特朗普則親自宣佈將於下週公佈對等關税信息。美元指數在這兩個節點都呈現明顯上行,這與非農後其走勢形成鮮明對比。
這也充分反映出了美國市場對於經濟數據的 “鈍感”,以及對於任何特朗普相關消息的 “敏鋭”,進入了一個 “Trump is everything” 的時點。
回到非農本身,新增就業的不及預期是唯一的顯性弱點(14.3 萬人,預期 17.5 萬人)。但如果考慮到 11、12 月共計上修 10 萬人的表現,從 3 個月平均水平的角度看,非農的新增就業仍然處在穩健上升的狀態;且 14.3 萬人的水平也並不算令人失望。
從失業率的角度看,4.01% 的失業率至少説明目前的內生動能並未出現明顯壓力。按照 BLS 提供的估算,如果沒有年度修正,1 月失業率將下行 0.2pp 至 3.9%。
考慮到美國 1 月製造業 PMI 錄得 50.9,且製造業就業再度回正,這個組合也印證了我們上一份非農報告中的判斷(《關於失業率 4.1% 的再次 “友好討論”》),如果製造業 PMI 和就業呈現持續修復,美國失業率將出現下行而非上行風險。
從薪資的角度看,時薪環比(0.5%,預期 0.3%)和同比的高增(4.1%,預期 3.8%)伴隨着的是就業工時下降至疫情後的最低水平(與 2024 年 1 月持平),“高薪資、短工時” 與極端天氣的影響有關。
持續反彈的 MA3 新增非農就業、保持穩定的薪資增速、處於低位的失業率,都指向了特朗普上任前的美國經濟波動不大,波動的放大器恰恰是特朗普本人。
特馬組合對改革的態度是 “知難而進”。截至 2 月 5 日,約有 4 萬名聯邦公務員已經接受了 “買斷計劃”,潛在的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裁撤計劃又將影響 1 萬餘人的就業,這種 “快刀斬亂麻” 便是 “知難而進” 的例證,而聯邦裁員只是特朗普全面效率改革的一個方面而已。(《特朗普改革:要動誰的奶酪?》)
因此,非農數據只反映出拜登離任前的 “美國經濟底子好”,並不意味着特朗普上任後的 “明天會更好”。
短期來看,美國經濟的最大擾動是 “特馬改革” 的持續超預期推進,但在特朗普的視角下,這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也是為了中長期美國經濟效率提升和財政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次轉型,更是為了重塑他心中的 “Golden Age”。
在 Deepseek 的追趕下,美國的 “AI 敍事” 也遇到了挑戰。儘管特朗普以星際之門 (Stargate) 計劃試圖加速 “AI 敍事” 的實現,但 “AI 敍事” 的成功與否並不以特朗普的意志為轉移,其影響的是 “特馬改革” 的成本高低。
1611 年 “莎翁” 的最後一部戲劇《暴風雨》的經典台詞十分貼合當下的美國現狀:“凡是過往,皆是序章 (What’s past is prologue)”。
2025 年 “特翁” 治下的美國,也期待完美改革,但自古改革多險阻,這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又會帶來多少混亂,值得持續關注。
作者:宋雪濤(S1110517090003)、鍾天,來源:雪濤宏觀筆記,原文標題:《過往非農,皆是序章》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