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tong Hong Kong Stock Early Knowledge | The three major U.S. stock indices all surged, and subsidy standards for home appliances and mobile digital products were announced

智通財經
2025.01.16 00:1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商務部等部門發佈了關於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標準,個人消費者可享受每件最高 500 元的補貼,補貼比例為最終銷售價格的 15%。此外,2025 年家電以舊換新工作也已安排,12 類家電產品的補貼標準為最終銷售價格的 15%,每件最高補 2000 元。美股三大指數因 12 月 CPI 符合預期而暴漲。

【今日頭條】

2025年手機等數碼產品和 12 類家電購新補貼標準

商務部等部門 15 日發佈兩份文件,對實施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購新補貼,以及做好 2025 年家電以舊換新工作予以安排,明確具體補貼品類和標準。其中,買手機等數碼產品每件最高補 500 元,買 12 類家電產品每件最高補 2000 元。

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購新補貼實施方案明確,個人消費者購買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 6000 元的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3 類數碼產品,可享受購新補貼。每人每類可補貼 1 件,每件補貼比例為減去生產、流通環節及移動運營商所有優惠後最終銷售價格的 15%,每件最高不超過 500 元。各地將根據該方案細化實施細則,1 月 20 日起全國實施。

關於做好 2025 年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明確,對個人消費者購買 2 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標準的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電腦、熱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煙機、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微波爐 12 類家電產品給予補貼。補貼標準為上述產品最終銷售價格的 15%,對其中購買 1 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產品額外再給予產品最終銷售價格 5% 的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 1 件(空調產品最高補貼 3 件),每件補貼不超過 2000 元。各地自主確定上述 12 類家電產品的具體品種。

【大勢展望】

12月 CPI 符合預期 美股三大指數暴漲

美國 12 月 CPI 符合預期,三大指數暴漲。隔夜美股截至收盤,道指漲 703.27 點,漲幅為 1.65%,報 43221.55 點;納指漲 466.84 點,漲幅為 2.45%,報 19511.23 點;標普 500 指數漲 107.00 點,漲幅為 1.83%,報 5949.91 點。Meta(META.US) 和英偉達 (NVDA.US) 漲超 3%,特斯拉 (TSLA.US) 漲 8%。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 0.97%,阿里巴巴 (BABA.US) 漲 0.9%,鬥魚 (DOYU.US) 漲超 13%,理想汽車 (LI.US) 跌 2%。恒生指數 ADR 上漲,按比例計算,收報 19380.78,較香港收市上漲 94.71 點或 0.49%。

比特幣升破 10 萬美元關口,日內漲超 3.5%。紐約商品交易所 2 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2.54 美元,收於每桶 80.04 美元,漲幅為 3.28%;3 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2.11 美元,收於每桶 82.03 美元,漲幅為 2.64%。WTI 原油期貨自去年 8 月以來首次觸及每桶 80 美元,並刷新去年 7 月以來新高,原因是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的新制裁開始影響原油供應,同時美國庫存收緊。

【熱點前瞻】

美聯儲褐皮書:經濟活動在假日銷售提振下略微增長前景樂觀但存政策擔憂

美聯儲褐皮書表示,報告期內,總體物價有一定程度上漲,漲幅從持平到温和上漲不等。多數儲備區的受訪者表示銷售價格有適度增長,但也存在價格持平或下降的情況,尤其是在零售和製造業。投入成本同樣有所上升,受訪者特別提到保險價格上漲,特別是醫療保險。受訪者預計 2025 年物價將繼續上漲,部分人指出關税上調可能推動價格上升。

特朗普考慮上任後簽署行政令暫停 TikTok 禁令

當地時間 1 月 15 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在上任後發佈一項行政命令,暫停執行 TikTok 銷售或禁止法 60 至 90 天。據兩名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或簽署行政命令,該命令將解除拜登政府 19 日在全國範圍內禁止該應用程序的禁令。特朗普表示,在這個平台上他受到廣泛擁躉,擁有超過 1400 萬粉絲。他希望能夠兑現此前的競選承諾。

國務院: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行為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佈《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 2025 年 2 月 15 日起施行。《規定》旨在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以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結果為條件,給予發行人或者中介機構獎勵。中信證券認為,《規定》的推出對於進一步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香港 2024 年接待旅客 4450 萬人次,同比增長 31%

據總枱記者消息,香港 2024 年接待旅客達 4450 萬人次,較 2023 年上升 31%。香港旅發局 15 日表示,過夜旅客佔全年整體旅客一半,平均留港 3.2 晚。訪港旅客中內地旅客最多,達 3400 萬人次,按年增加 27%;非內地旅客有 1050 萬人次,按年升 44%;升幅最多的是印度旅客,升幅高於 70%;其次是印尼及馬來西亞旅客,歐美長途旅客亦有 50% 增幅。香港旅發局指出,未來一年會加強對目標市場及客羣宣傳,通過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和體驗吸引全球旅客來港。

國產視頻大模型 Vidu 2.0 正式發佈,單秒視頻生成最低 4 分錢

國產視頻大模型 Vidu 2.0 正式發佈。速度方面,Vidu 2.0 生成 4 秒 512P 單片段視頻時間在 10 秒內,最低單價上,Vidu 2.0-4s-512 模型生成單秒視頻僅需 4 分錢。據官方發佈,自 2024 年 7 月底全球上線以來,Vidu 在 20 天內用户數達到百萬,上線 100 天用户數達到千萬。

港證監:廣聯科技控股 (02531) 股權高度集中

智通財經 APP 訊,廣聯科技控股 (02531) 發佈公告,證監會最近曾就該公司的股權分佈進行查訊。查訊結果顯示該公司於 2025 年 1 月 2 日,有 20 名股東包括該公司 3 位執行董事合共持有 3.48 億股該公司股份,相當於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的 94.94%。因此,該公司只有 1855.95 萬股 (佔已發行股份 5.06%) 由其他股東持有。

吉利獲自動駕駛脱困專利授權

天眼查知識產權信息顯示,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申請的 “一種自動駕駛的脱困方法、裝置、電子設備、介質及產品” 專利獲授權。該專利通過獲取車輛自動駕駛時的感知信息,輸入脱困決策模型,模型識別被困場景類型,並選取最高優先級脱困策略,實現車輛自主脱困。此創新技術將顯著提升吉利自動駕駛車輛應對複雜路況的能力,增強行車安全與用户體驗,標誌着吉利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國航:12 月旅客週轉量同比上升 14.1%

中國國航公告,2024 年 12 月,公司及所屬子公司合併旅客週轉量同比上升。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 10.7%,旅客週轉量同比上升 14.1%。其中,國內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 2.7%,旅客週轉量同比上升 5.0%;國際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 33.0%,旅客週轉量同比上升 41.9%;地區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 11.5%,旅客週轉量同比上升 16.3%。平均客座率 77.7%,同比上升 2.3 個百分點。貨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 19.1%,貨郵週轉量同比上升 17.6%。

十月稻田 (09676) 發盈喜預計年度經調整淨利潤不低於 3.41 億元 同比增長不少於 110%

智通財經 APP 訊,十月稻田 (09676) 發佈公告,預期集團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取得經調整淨利潤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 不低於人民幣 3.41 億元,較 2023 年同期的經調整淨利潤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 人民幣 1.62 億元增長不少於 110%。該經調整淨利潤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 增長的主要原因為集團在廚房主食品類上持續創新並深度運營,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疊加對銷售渠道的策略性佈局,集團盈利質量獲得顯著提升。

利華控股集團 (01346) 發盈喜預期年度純利同比增加至 1640 萬至 1740 萬美元

智通財經 APP 訊,利華控股集團 (01346) 發佈公告,儘管 2024 年上半年取得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 240 萬美元,導致 2024 年上半年的除税後純利較先前期間減少 150 萬美元,預期集團於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將取得除税後純利介乎 1640 萬美元至 1740 萬美元,而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則取得除税後純利 1560 萬美元。

【個股點晴】

小鵬汽車-W(09868):加速超快充佈局

根據備忘錄內容,小鵬充電與 bp pulse 將相互開放各自的充電網絡,並在中國部分核心經濟圈城市進行試點,致力於實現這些城市超快充網絡的佈局。此外,雙方還計劃探索更多合作模式,包括但不限於光儲充補能網絡、電力需求側響應等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本 VIP 資訊產品僅供交流討論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更多優質資訊及數據產品,請登錄【智通財經】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