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Hyper | Lenovo's Full-Stack AI Engine Supports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隱形的大國重器動力引擎。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自 2012 年十八大提出 “創新驅動發展” 戰略,到 2023 年 9 月,發展 “新質生產力” 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如何將全球頂尖技術為我所用,就成為用新技術加持經濟肌體的關鍵環節。
2022 年 11 月 30 日,ChatGPT 3.5 以令人意外的方式 “發動” 突襲,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成為了頂尖技術的當紅辣子雞。
2024 年,GenAI 技術在多角度不斷快速重啓世界(英偉達 CEO 黃仁勳語)。財經作家吳曉波在 2024 年十年收官跨年演講中也提到:“人工智能以每週一次的速度重塑世界。”
在整個 2024 年,GenAI 技術的多模態和跨模態的大模型應用全面拓展,Scaling Law 泛化、Sora 視頻生成技術等 GenAI 技術創新,在全球範圍內層出不窮。
這些點狀或線性新技術,需要有人站出來,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因地制宜,集成為一整套技術和應用框架,以形成高效的技術加持效應。
作為一家有 40 年曆史的老牌科技巨頭,聯想擁抱 GenAI 技術的速度,快如閃電。
2023 年,聯想着手推動結合推行四年之久的 “3S 戰略” 以搭建 GenAI 技術體系,在發佈的《AI PC 產業(中國)白皮書》中,首次明確定義了 AI PC 的五大特徵。
2024 年 4 月 1 日,聯想正式提出成體系的 “全棧 AI” 戰略佈局;同年 6 月 26 日,聯想首次向業界全方位展示 “全棧 AI” 戰略框架。
6 月 12 日,據 IDC《2024 第一季度中國 x86 服務器市場報告》顯示,聯想集團躍升至中國服務器市場前三位,成為前五名中,唯一銷售額環比增長的廠商,同比增長高達 200%,增幅排名第一,並大幅領先市場平均水平。
這也意味着,聯想算力基礎設施強勢進入中國 “第一陣營”,重塑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市場格局。
年尾的 11 月 28 日,聯想發佈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 IT 服務平台 “聯想百應智能體”。
通過系列 “點面結合” 的技術和服務框架,聯想由此形成從底層重構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技術基石。
正所謂大功不顯,善戰者之勝,無智名,無勇功,大國重器,有相當部分,並不為眾所知。
聯想 “全棧 AI” 戰略的技術服務絕大部分隱藏在水面之下,難以為大眾直接觸摸感知,故而聯想構建的經濟轉型技術引擎,長期隱形。
GenAI 技術全球脈絡速寫
2024 年 12 月 30 日,吳曉波在廈門發表《預見 2025,找到新週期的引擎》主題演講。
吳曉波説,初代 “AI 原住民” 正在誕生,一部 AI 電腦可以讓使用者率先成為 “AI 原住民”。
這裏提到的 AI 電腦,涉及的 AI 技術,實際上是指狹義的 GenAI。這是 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團隊推出 ChatGPT 3.5 應用之後興起的全新人工智能技術。
自那時起,到整個 2024 年,各種全新的 GenAI 技術層出不窮,在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商業領域,有了積極展望。
2024 年的 GenAI 技術創新極多,集中在基礎技術、行業應用、產業發展,甚至包括技術倫理等。
但就技術的全新型態而言,2024 年的 GenAI 技術,只是 2023 年的延展。
比如,多模態交互。2023 年 3 月 14 日 OpenAI 推出 Chat GPT-3.5 的迭代版 GPT-4 之後,當年 9 月又推出用户通過語音以及文本與 ChatGPT 互動的功能,開啓了多模態交互的新時代。
從此,AI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多種類型的數據,如文字、圖像和語音等。
這項迭代技術到了 2024 年,進一步發展成終端能處理和理解文本、圖片、音頻、數據表格等多種類型的數據輸入,並根據任務需求生成多種類型的輸出,通過跨模態轉換實現不同類型數據之間的理解和互動,打破了單一模態的限制。
這個技術路徑看上去很複雜,但實際上也可以很簡單:終端擁有了能理解用户意圖的能力。雖然這是非常初級的終端智能,但比之前的 “智障” 水平,無疑前進了一大步。
2023 年還有個重要技術:文本轉視頻技術。布魯克林的 AI 視頻初創公司 Runway 的 Gen-2 模型(2023 年 3 月 20 日推出),還有 Pika AI(由 Pika Labs 公司在 2023 年 11 月 29 日發佈)等允許用户根據文本生成視頻,改變了現有視頻的風格,為視頻創作領域帶來了新的變革。
其中,Gen-2 模型支持用户通過文本、圖片或圖文混合形式,直接生成相應視頻,並提供多種風格的視頻處理方式,順帶還提升了靜態照片轉成動態視頻的畫質,分辨率高達 4K。
Pika AI 的功能和 Gen-2 模型差不多,但更多了數項功能。比如 2024 年 2 月 28 日推出的 lipsync 功能,支持用户添加視頻配音;還有一堆編輯工具,極大降低了用户的應用門檻。
這兩項技術,被 OpenAI 迭代成於 2024 年 2 月 16 日發佈的首個文本生成視頻模型 Sora,並於當年 12 月 10 日正式推出。
Sora 比上述兩項 GenAI 視頻生成工具更強大,主要集中在 GenAI 終端有理解複雜場景中不同元素之間的物理屬性及其關係的能力,還能生成帶有動態攝像機運動的視頻,隨着攝像機的移動和旋轉,人物和場景元素在三維空間中始終如一地移動。
更重要的是,Sora 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擬影響世界狀態的行為和數字世界中的人工過程,如畫家在畫布上留下新的筆觸等等諸如此類。
2024 年還形成了很多初級數據生態系統,涵蓋芯片設計領域的代碼、規格、寄存器傳輸級、仿真等多樣化信息,為 GenAI 應用培育了更精確和更高效的各種模型。
2024 年聯想的技術迭代
2024 年 GenAI 技術創新或迭代是全方位、立體式的,軟硬件包括下游應用迭代甚為密集,一言難括。
這林林總總的新技術,怎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內在驅動力?怎樣加持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肌理,為新質生產力服務?
2024 年,國內眾多科技公司,也和全球同行一樣,在各自領域推出多種多樣的相關技術和應用。
但總的來説,仍缺乏一套能聚合這些創新技術的系統級框架,也缺少可供直接 “嫁接” 到實體經濟,以低成本、快速和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的集成工具。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作為老牌科技公司,擁有 40 年曆史(1984 年成立)的聯想,在擁抱 GenAI 技術時,比閃電還快,而其將此項技術與中國經濟轉型結合的能力,更難以被忽視。
2024 年 6 月 26 日,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我們在 7 年前提出推動智能化轉型的願景,聯想要推動中國企業和個人的智能化轉型。過去 7 年,我們一直在為此做技術儲備。”
這些技術儲備,在 2023 年 12 月 7 日,秀出了其中一個模塊,由此震撼業界認知。當日,聯想與 IDC 聯合發佈業內首份《AI PC 產業(中國)白皮書》,對 AI PC 做了明確定義。
聯想認為,AI PC 是全新的技術產品,未來將成為個人 AI 專屬助理(Personal AI Twin);到了 2024 年 4 月 1 日,聯想對 AI PC 做了進一步明確定義:AI PC 將具備 5 大特徵。
劉軍在次日(2024.4.2)説,通過以客户為中心轉型和 3S 轉型,聯想中國區構建了客户直達業務模式,並推動了 “全棧 AI” 戰略的落地佈局。
同年 6 月 26 日,聯想對 “全棧 AI” 做了全方位展示。對此劉軍説,“現在,我們覺得在技術儲備、產品儲備等方面都具備了必要的能力,我們因此正式提出 AI 戰略。”
聯想能推出 “全棧 AI” 戰略,與高層對此項技術的發展趨勢認知,應當説,密不可分。
2024 年 10 月 15 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在西雅圖發表演講時説,“我們相信人工智能不是一個轉瞬即逝的趨勢,也不是一個膨脹的泡沫。”
據此,聯想將混合式人工智能作為 AI 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私有云和公共雲、個人和企業解決方案的無縫、安全集成。
同時,聯想還公佈了下一階段 Smarter AI for All 願景,並展示了全面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服務和設備組合,為全球千行百業和千家萬户帶來了轉型和切實的投資回報。
為了支撐這個願景和目標,聯想同步推出一系列創新技術和產品,其中最重要的模塊是推出了面向企業的聯想 Hybrid AI Advantage(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此外還包括聯想 AI Now 和聯想 Learning Zone(AI 學習)軟件平台等。
若以為聯想推出如此規模的創新產品就止步,未免低估了聯想對 GenAI 技術投入的決心。
2024 年 11 月 28 日,聯想又推出了面向中小企業 IT 服務的技術應用平台——聯想百應智能體。
作為行業首款企業級 IT 服務智能體,聯想百應智能體具備多模態交互、可視化思維鏈、多方案博弈、多智能體協作和全鏈路安全共五項技術能力,為中小企業構建擁抱 GenAI 的第一入口。
這些軟硬件新產品,構成了達成聯想 “Smarter AI for All” 願景的技術物質條件,而聯想這項願景的指導思想,源於劉軍在 2024 年 6 月 26 日説的那句 “聯想要推動中國企業和個人的智能化轉型” 構想。
可見,聯想並非心血來潮,只想湊 GenAI 技術的熱鬧。
聯想的真正目標,是以之與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相結合,從根本上用 GenAI 技術 “重構” 中國經濟轉型的內在驅動力,真正去推動實現新質生產力的國家戰略目標。
怎樣加持中國經濟轉型?
何以聯想的 “全棧 AI” 戰略具有助力經濟發展轉型的功能?這就需要剖析這項戰略的內在結構了。
2024 年 4 月 1 日,聯想正式提出 “全棧 AI” 戰略佈局。“全棧 AI” 將加速聯想中國區的 3S 轉型。
3S,包括智能終端(SD)、智能基礎設施(SI)和方案與服務(SS),分別屬於聯想的 IDG、ISG 和 SSG 業務板塊。其中智能終端方面,“全棧 AI” 的 “一體多端” 做配套。
在 “一體多端” 中,AI PC 是核心終端。聯想所稱的 AI PC,實際上是搭載了 AI 個人專屬智能體的 PC。
擁有個人 AI 智能體的 AI PC,應用場景也在持續不斷地拓展。
比如,“個人文檔大師” 能快速總結 PPT 和 Word 文檔、翻譯英文資料、潤色文章等,幫助用户輕鬆應對工作學習和創作難題。
“個人知識問答” 具有快速整理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數據,並結合本地文檔構建的個人知識庫,提供精準解答的能力;同時,對用户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在不斷優化。
“AI 設備調優” 則可以實現智能分析設備性能和使用情況,為用户提供優化和管理能耗方案,用户能得以享受持久的高效體驗。
據劉軍透露,擎天引擎能幫助企業節省至少 18 個月和上千萬美元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聯想 “全棧 AI” 戰略之所以能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技術加持,除了上述技術內容,還有更關鍵的模塊:生態配套體系。
這些生態的商業價值,源自聯想對全球頂尖科技力量的技術整合,比如英偉達、英特爾、AMD、微軟、Meta 和高通等。通過整合全球技術,聯想 “全棧 AI” 戰略才能更有效地服務中國經濟轉型。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布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阿木)告訴華爾街見聞,“依託全棧 AI,聯想正在致力發展天禧、萬全和擎天生態。” 這三個生態體系分別對應 “一體多端”、“一橫五縱” 和 “一擎三箭” 業務佈局。
“百應智能體” 又是幹嘛的?這是由擎天 3.0 的賦能的 “企業智能體” 的一種,目的是應對 SMB(中小企業)的各種需求。
據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政企業務羣總經理王立平解釋,“很多 SMB 不知怎麼搭建 IT 業務系統,我們就做了 ‘百應智能體’ 解決方案,提供給企業做智能體部署,也可以完成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聯想百應智能體的實際功能全部 To B,比如通過 GenAI 加持的營銷場景,通過智能客户追蹤、精準獲客、用户圈選等功能,可簡化營銷流程,提高獲客效率,促進客户轉化率顯著提升。
內置 GenAI 技術的辦公場景,聯想百應智能體應用支持包括語音、文本、圖像等在內的多模態交互,創造沉浸式的人機協同工作環境,顯著提升員工溝通和協作效率;在 AI 服務層面,則可提供多項高級功能,如 AI 識圖診斷、深度推理、精準定位等,能快速解決技術問題,提高故障診斷速度和準確性,顯著降低運維成本。
若要觀察聯想 GenAI 技術使能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效果,可以通過聯想 “第二增長曲線” 的市場表現:若這根曲線的增幅越大,則表明聯想 “全棧 AI” 戰略助力中國經濟的肌體——中國企業的力度越強,價值越高,效果也越好。
但即使如此,由於聯想 “全棧 AI” 戰略主要集中在使能 B 端,因此聯想提供的經濟轉型戰略的引擎加持角色,隱於幕後,難以為眾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