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C Securitie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ttractiveness of leading technology assets in China will gradually emerge, focusing on domestic large models and computing power processes

智通財經
2025.01.15 00: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中信證券發佈研報指出,預計 2025 年後中國 AI 資產吸引力將逐漸顯現,頭部 AI 公司有望實現穩健增長和盈利能力。隨着美股科技股面臨業績和估值壓力,中國科技資產的相對吸引力將增強,重點關注國產大模型、算力製程等投資機會。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ChatGPT 推出至今,美國 AI 資產獲得全球投資人空前關注,該行判斷,2025 年之後,中國 AI 資產的吸引力將逐漸顯現,頭部 AI 公司持續高投入、快迭代、勇於進取,有望獲得穩健增長的營收乃至盈利能力,以及業績驅動的阿爾法投資機會。頭部 AI 公司估值相對美國可比公司具有明顯比較優勢,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現由 CAPEX 增長放緩導致的業績和估值雙重壓力,中國資產吸引力將進一步顯現。重點關注國產大模型、國產算力製程、智能駕駛和具身智能公司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市場回顧和展望:2024 年美股科技股領漲全球,該行預計 2025 年後中國頭部科技資產吸引力將逐漸顯現。

2024 年納指上漲 34%,2022 年底至 2024 年底累計上漲近 100%。英偉達領漲美股科技巨頭,2024 年上漲 171%,貢獻同期納指約 19% 的漲幅,2023 年至今累計上漲 831%。美股科技股盈利、估值雙升,獲得全球投資人空前關注。2024 年上證指數上漲 14%,A 股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汽車指數分別上漲 17%/28%/17%/19%/19%,港股恒生科技指數上漲 17%,均跑贏指數。該行判斷,未來 3-6 個月,AI 技術進步和應用落地或將驅動美股繼續上行,直至科技巨頭 CAPEX 增長放緩。一旦美股巨頭出現盈利增速放緩和估值承壓,中國 AI 資產的相對吸引力將進一步顯現。2025 年,頭部 AI 公司的持續投入有望逐漸體現在業績中,估值亦較美股可比公司具有明顯比較優勢,頭部港股科技公司的估值優勢更顯著。

國產 AI 模型:AI 模型公司的業績有望持續高增長,模型即基礎設施驅動 B 端需求,模型即應用驅動 C 端需求。

字節跳動豆包模型能力持續提升,SuperCLUE 通用大模型基準測評 2024 年度榜單現實,豆包處於第一梯隊前列。據 aicpb 網站,豆包 APP 的月活用户已達 7116 萬,居國內榜首。據 2024 火山引擎冬季 Force 原動力大會,2024 年 12 月豆包大模型日均 token 調用量已達 4 萬億次,較 5 月增長 33 倍。該行判斷,豆包的使用量和滲透率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日均 token 調用量仍將持續高增長。商業模式看,模型即基礎設施,豆包模型能力提升的同時亦顯著降價,B 端客户如手機、汽車、智能終端等對豆包的調用量持續提升;模型即應用,C 端客户的 MAU 和日均 token 使用量均有較大提升空間。提示兩類相關投資機會:1) 字節跳動算力鏈 IDC 公司,2) 擁有同類產品的頭部互聯網公司。

國產算力製程:AI 算力的核心競爭是先進製程芯片能力,晶圓廠作為核心戰略資產地位料將持續強化。

外部制裁導致 “可用先進製程” 稀缺性顯著增強,供需關係由全球匹配轉向有限的國產方案。美國對華 AI 和半導體限制趨嚴,1 月 13 日,拜登政府正式宣佈對 AI 芯片的出口實施新的全球性管制措施,對中國大陸的先進 AI 芯片採購實施嚴格管控。中國模型公司在採購英偉達芯片的同時,也需戰略性考慮國產 AI 芯片供給。對於國產 AI 芯片公司而言,“國際先進製程” 的可獲得性降低,“可用先進製程” 的稀缺性提高。國內手機、算力、CPU、智能駕駛等領域將持續拉動先進製程需求,中芯國際 (688981.SH) 作為目前國內領先的具有先進製程能力的晶圓代工廠,可望迎來需求、盈利能力和估值的同時提升。

智能駕駛和具身智能:汽車智能駕駛是 AI 應用率先落地的場景,並可望泛化到具身智能和低空經濟領域。

VLM+ 端到端技術驅動汽車智能駕駛從 “可用” 到 “好用”,從 “功能” 到 “體驗”。融合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的 L2+ 智能駕駛逐漸進入普及期,該行預計 2024、2025 年 L2+ 智能駕駛滲透率分別為 14% 和 30%,主要由於比亞迪 (002594.SZ)、小米、華為等車企將驅動數百萬量級的汽車智能化。融合了視覺、語言、動作的 VLA 模型被視為下一代智能駕駛的關鍵技術,VLA 技術亦適用於機器人。特斯拉 (TSLA.US) 引領汽車企業入局具身智能,小米、小鵬汽車 (09868)、比亞迪等車廠跟進;傅里葉、銀河通用、星動紀元、智元機器人等出現在 CES2025 英偉達的發佈會上。此外,車企還在積極參與低空經濟,如小鵬匯天、吉利沃飛等。

風險因素:

地緣政治和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產品出口受阻或產品競爭力減弱的風險,宏觀經濟增速不大預期的風險,AI 技術進展和應用落地速度不達預期的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