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understand the central bank's suspension of government bond purchases? CICC: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cuts and interest rate reductions will continue, but the pace may depend on multiple factors

華爾街見聞
2025.01.13 00: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自 2025 年 1 月起暫停國債買入操作,原因是對市場定價風險的擔憂。長期國債收益率接近歷史下限,投資性價比下降。預計降準降息將繼續,但節奏受多因素影響。市場對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有降息預期,2025 年降息幅度可能超過 2024 年。

1 月 10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2025 年 1 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我們認為人民銀行暫停國債買賣的原因是對當前市場定價潛在風險的擔心。

一方面,長期國債收益率已經接近歷史經驗走廊的下方,投資性價比下降;另一方面市場對 “適度寬鬆” 的貨幣政策計入了不少的降息預期,已經有一定前置。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降準降息會繼續,但節奏可能視多個因素而定。

要降低實際利率,一方面需要降低名義利率,但另一方面也要提升通脹預期。在私人信貸需求仍然偏弱的背景下,提振需求和物價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財政擴張的力度與節奏。此外,在風險溢價偏高的情況下,央行在發揮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方面的努力也值得關注,而不只是關注調節無風險利率方面的操作。

長期國債收益率接近歷史經驗走廊的下方,投資性價比下降。與國債投資有一定相似性的是存款投資,兩者都沒有信用風險,有一定的替代性,區別在於國債有價格漲跌,波動性相對存款要高一些。從歷史經驗來看,中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走廊大體以常備借貸便利為上界,以 3 年期存款利率為下界,目前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接近 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國債投資帶來的票息收益優勢相對存款明顯下降。

圖表: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經驗走廊下方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場對 “適度寬鬆” 的貨幣政策計入了不少的降息預期,降息預期指數顯示市場預期 2025 年的降息幅度會超過 2024 年。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之所以如此快地逼近經驗走廊的下界,降息預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衍生品定價計算的降息預期指數顯示,市場預期 2025 年的降息幅度會超過 2024 年。從指數的走勢來看,這一預期是在 12 月中央提出 “適度寬鬆” 的貨幣政策後明顯強化的。

圖表:市場預期 2025 年降息幅度可能要大於 2024 年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政策表述的變化已部分反映在變化之前的貨幣政策操作當中,表達了 “支持性” 的態度。比如,2008 年 11 月國常會將貨幣政策基調由 “從緊” 轉為 “適度寬鬆”,而後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延續 “適度寬鬆” 的定調,此前一個季度已經降息 189bp、降準 150bp,而此後僅在 1 個月內降息一次 27bp、降準一次 250bp。在去年 12 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前,無論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還是存貸款利率都已經進行了調降,已經表達了 “支持性” 的態度

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多重的,既要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也要關注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引發次生風險的可能。在貨幣政策目標上,除了增長和物價之外,央行也需要考慮內部的金融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2024 年下半年,我們曾經多次看到央行提出利率風險的問題。6 月 14 日,《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 “進一步降息面臨內外部 ‘雙重約束’。從內部看銀行淨息差繼續收窄。從外部看人民幣匯率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當前的利空因素 有不少,只不過被投資者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我們期待此時投資者更需關注債券類資產的價格波動風險,守護好 ‘錢袋子’”。央行在 8 月發佈的《2024 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指出 “對金融機構持有債券資產的風險敞口開展壓力測試,防範利率風險”。這些擔憂和約束隨着 9 月底以來財政政策的發力有所緩解,但近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之後,相關的擔憂和約束又重回央行視野,或是本次央行暫停購買國債的主要原因。

圖表:9 月底之前關於利率下行約束的相關表態

資料來源:見圖表,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降準降息會繼續,但節奏可能視多個因素而定,而降低實際利率除了依賴於調降名義利率之外,提升通脹預期也非常重要,而財政擴張在這方面的效果相對更顯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提出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罕見地在低通脹階段提出要穩物價。提升物價需要增強貨幣的交易需求,降低貨幣的儲值需求。在私人信貸疲弱,流動性偏好仍然較強的情況下,提升貨幣交易需求的一個重要方式是改善貨幣的供給,也就是增加財政投放貨幣。如果通脹預期得到有效提升,實際利率下行,經濟復甦內生動能也將隨之改善。

除了降低無風險利率(降息)以外,貨幣政策在降低風險溢價方面的努力也值得關注。2024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2]。這意味着央行在管理風險溢價方面也將繼續努力。從央行最新一期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的通稿來看 [3] ,我們預計央行大概率將在未來一年在風險溢價管理上有所嘗試,方向可能有三個:第一,支持小微企業以及重點領域融;第二,支持盤活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第三,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本文作者:周彭 S0080521070001,張文朗 S0080520080009,來源:中金點睛,原文標題:《中金:從暫停購買國債看貨幣政策動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