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iggest victim of rising global interest rates: the UK

本週英鎊四日連跌,英債五連陰,英國成全球債市拋售中最大 “輸家”,背後源於投資者擔憂幾大問題,包括英國債務佔 GDP 比例創 1960 年代以來新高,政府可能大量發債來填補預算赤字,通脹加速跡象,養老金機構撤離削弱債市支撐。分析稱,收益率攀升或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
美國強勁經濟數據引發全球債券拋售潮,歐美債市齊跌,投資者開始質疑各國央行能否如期大幅降息。
其中英國成為最大 “輸家”,本週英國債市和匯市接連遭受重創。本週英債連續五日跌跌不休,基準十年期英債收益率連日創 2008 年金融危機來新高,30 年期英債收益率創 1998 年來新高,漲幅超過美國和德國。英鎊四連陰,刷新一年低位。
這對英國而言無疑是 “雪上加霜”,因為經濟疲軟背景下,收益率攀升將顯著推高政府借貸成本。德銀估算,到 2030 年,英國政府債務支出或增加約 500 億英鎊。這可能迫使政府削減開支或增加税收,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
面對當前局勢,一些投資者押注英鎊將進一步走弱,他們認為,英國可能正在進入滯脹風險加劇的時期,通脹高企與經濟增長放緩使英國政策面臨兩難。
一方面,英國央行需繼續加息抑制通脹,另一方面,政府可能不得不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RBC BlueBay 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 Neil Mehta 表示:“英國政策制定者的選擇非常有限,未來將面臨艱難的抉擇。”
市場為何持續拋售?
英國債市拋售潮源於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日益擔憂。
首先,英國財政狀況堪憂,債務佔 GDP 比例創 1960 年代以來新高。其次,為填補預算赤字,市場預期英國將大量發債。英國政府曾表示,本財年政府計劃發行 2970 億英鎊國債,分析師預計從 4 月開始的新財年,英債發行量可能會超過 3000 億英鎊。據瑞銀估算,為消化這些供應,英國私人投資者需將國債持有量提高 9%,而歐盟和美國這一比例分別為 5.7% 和 6.8%。
此外,英國通脹有加速跡象,迫使英國央行維持高利率。同時,養老金機構作為長期買家的撤離令市場失去重要支撐。隨着資金狀況改善,養老金對英國國債需求大幅減少,市場需吸引更多對價格敏感的買家填補空缺。
除了經濟因素,政治不確定性也加劇了市場的波動。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的言論引發外交風波,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在本週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原本想重點討論國家醫療系統問題,但卻花了很大篇幅回應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呼籲罷免他的言論。
同時,美國新一屆特朗普政府威脅對海外商品加徵關税,引發英國投資者擔憂。由於英國對國際貿易高度依賴,若全球供應鏈受阻或報復性關税推高價格,英國經濟可能遭受重創。
而且,英國高度依賴外國投資者為其提供融資。前英格蘭銀行行長 Mark Carney 曾形容這一現象為依賴 “陌生人的善意”。然而,近期外國投資者撤資的跡象愈發明顯。Vanda Research 副研究主管 Viraj Patel 指出:
“當英國國債收益率上升而英鎊下跌時,這是一個危險信號,通常表明外國投資者正在撤資。由於收益率突破數十年來的高點,觸發了投資者設置的自動賣出單,這可能加劇了市場拋售。”
Jupiter 資產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資經理 Huw Davies 表示:
“這是全球範圍內對各國財政狀況的重新評估。如果國際上出現爭奪資本的競爭,美國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為人們總是需要美元。而英國則需要證明自身價值。”
特拉斯式恐慌未現,今日英國市場反應更剋制
當前的市場動盪讓人不禁想起英國 2022 年的情景。
彼時,時任首相特拉斯試圖通過增加政府借款彌補減税計劃導致的財政缺口,但引發市場恐慌。投資者對英國財政可持續性失去信心,大量拋售英國國債,10 年期英債收益率在税改方案後迅速攀升至近十年高點,英鎊一度跌至 1.0224,創 1985 年以來新低。最終,特拉斯不得不放棄計劃並辭職下台。
相比之下,此次市場反應温和得多。分析指出,與 2022 年市場對減税計劃的強烈反彈不同,英國政府當前承諾削減赤字和控制債務,部分安撫了市場情緒。Jupiter 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 Davies 表示:
“英國的問題確實嚴重,但尚未達到危機程度。與特拉斯時期不同,現在的政府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政府意識到不能與市場對抗。”
儘管如此,市場拋售仍影響了財政大臣 Reeves 的聲譽。Reeves 此前承諾推動經濟增長和恢復財政紀律,但投資者對此仍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