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擔憂過度?華爾街:英偉達護城河堅固,Blackwell 供需緊張,AI 和加速計算驅動可持續增長

瑞銀認為英偉達在 AI 領域的護城河穩固,預計 2025 財年收入將達到 1332 億美元。花旗認為,英偉達增長具有可持續性,源於四個趨勢:傳統計算市場轉向加速計算、AI 成為新的計算層、AI 工廠的需求以及 AI 賦能企業生產力。摩根大通預計 2025 年後 Blackwell 市場供需關係可能仍然緊張。
本週英偉達 CEO 黃仁勳在 CES 發表重磅主題演講,股市投資者卻不感冒。黃仁勳講話後首個交易日,週二英偉達股價不漲反跌,收跌超 6%,創四個月來最差單日表現。投資者覺得,黃仁勳演講淨是 “花活”沒幹貨,認為目前市場極為關注的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英偉達本次 CES 沒有提供任何更新進展。
然而華爾街認為,市場可能擔憂過度了。當地時間 1 月 7 日,分析師們參加了英偉達在 CES 期間舉辦的問答會議,之後集體發佈報告,表達對英偉達未來的看好。
英偉達 CEO 黃仁勳和 CFO Colette Kress 主持了本次分析師問答環節,並回答了分析師的各種疑問。總結要點如下:
英偉達重磅推出 AI 超級計算機 Project Digits,一款面向開發人員的 AI 工作站(類似於迷你 DGX),採用了最新的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芯片。
英偉達強調,加速計算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表示其商用 GPU 解決方案的平台優勢是相對於 ASIC 的主要競爭優勢。
英偉達仍處於增長的早期階段。機器學習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將導致加速計算取代通用計算。因此,大約 1 萬億美元的通用計算安裝基礎將在未來幾年內需要升級。
管理層預計,2025 年第一季度,Blackwell 系列芯片的收入將超出此前 “數十億美元” 的預期,同時,Hopper 和 Blackwell 系列產品的合併收入也將在該季度實現增長。
供應鏈延遲更多是由需求和供應的失衡及系統複雜性引發,而非單純的供應問題。儘管如此,Blackwell 系列系統的研發和生產仍完全按計劃推進。
瑞銀認為 Digits 產品為英偉達在 AI 領域進一步鞏固其護城河提供了又一個途徑。該機構預計,2025 財年收入將達到 1332 億美元,並對英偉達 2025 財年第四季度和 2026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持樂觀態度,預計 Blackwell 本季度出貨量約為 140 億美元。
花旗認為,英偉達增長具有可持續性,源於四個趨勢:傳統計算市場轉向加速計算、AI 成為新的計算層、AI 工廠的需求以及 AI 賦能企業生產力。
摩根大通預計英偉達數據中心收入將持續增長至 2025 年,受益於 Blackwell 產品的產能提升和市場需求。儘管 Blackwell 生產按計劃進行,但 2025 年後市場供需關係可能仍然緊張。
瑞銀看好英偉達:市場擔憂過度了,AI 護城河鞏固,2025 財年收入增長至 1332 億美元
英偉達重申,當其 Blackwell 計算托盤運送給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和原始設計製造商(ODM)合作伙伴時,會確認收入。
雖然部分 ODM 合作伙伴因資產負債表限制無法吸收大量庫存,但瑞銀認為,大型超大規模客户可能提供過渡性融資,以應對 NVL72 等機架 SKU 的延遲。
“因此,市場對 2025 財年第四季度(1 月)和 2026 財年第一季度(4 月)業績可能出現 ‘空窗期’ 或 ‘小幅超預期’ 的擔憂是過度的。”
瑞銀仍然非常看好英偉達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預計本季度 Blackwell 的出貨量約為 140 億美元,並對 2026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持樂觀態度。
英偉達還在 CES 期間發佈了DIGITS,這英偉達首個推出的台式電腦產品,採用了最新的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芯片,集成基於 Arm 架構的 CPU 和 GPU,可提供高達 1 petaflop(每秒執行一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的 AI 運算性能。瑞銀認為,此次發佈略顯意外。雖然預計該產品本身不會帶來顯著的收入增長,但其戰略意義在於進一步鞏固英偉達在 AI 領域的護城河。
針對商用 GPU 和定製專用集成電路(ASIC)之間的平衡,英偉達首先指出,這恰恰表明加速計算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具體而言,英偉達強調其商用 GPU 解決方案所帶來的平台優勢,這是其相對於 ASIC 的主要競爭優勢。公司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將成為國家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加速計算是未來的趨勢。
英偉達強調,當前的 AI 發展仍處於非常早期階段,加速計算將逐步取代通用計算。未來幾年,全球約 1 萬億美元的通用計算安裝基礎需要升級。
瑞銀維持英偉達的目標價為 185 美元,當前公司盤後價為 138 美元,較目標價有 32% 的升值空間。預計 2025 財年收入 1332.43 億美元,息税前利潤為 887.92 億美元,淨收益為 758.14 億美元,每股收益攤薄後為 3.05 美元,遠高於 2024 財年的 1.30 美元。
花旗:維持英偉達 “買入” 評級,聚焦短期數據中心增長與長期 AI 驅動潛力
花旗表示,對英偉達維持 “買入” 評級,目標價為 175 美元,較當前股價有 24.9% 的漲幅潛力,預計股價總回報率為 24.9%。主要理由包括短期數據中心收入增長前景和長期增長的可持續性。
管理層預計 Blackwell 系列芯片在 2025 年 1 季度的表現將超出此前 “數十億美元” 的收入指引。此外,“Hopper” 和 “Blackwell” 系列產品的合併收入也將在該季度實現增長。
花旗表示,英偉達認為其增長具有可持續性,並闡述了驅動增長的四大趨勢:
- 傳統計算市場的尾部效應:英偉達認為,隨着越來越多的工作負載轉向加速計算,公司將繼續受益於價值 2 萬億美元的傳統計算市場。
- AI 作為新的計算層:AI 不僅增強現有工具,還成為新的計算基礎設施。
- AI 工廠的需求:AI 服務的存在將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用於建設 “AI 工廠”,這將利好英偉達。
- AI 賦能企業生產力:AI 代理(如數字化員工)將推動企業效率。
英偉達表示,在應對供應鏈延遲方面取得進展,與主要供應商的關係有所改善,同時也與新供應商合作。公司強調,延遲更多是由需求和供應的失衡及系統複雜性引發,而非單純的供應問題。儘管如此,“Blackwell” 系列系統仍完全按計劃推進。
英偉達管理層指出,關於 GPU 與 ASIC 的討論表明,加速計算已成為新的發展方向。他們認為其 GPU 方案在規模上優於 ASIC,並希望打造一個通用計算平台,以應對下一個 AI 應用浪潮。此外,國家級 AI 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英偉達的解決方案,而 ASIC 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自動駕駛需要大量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英偉達認為,所有電動車公司都需要配備 AV 平台,而其解決方案正是這一領域的核心。邊緣 AI 和機器人技術是另兩個重要的 AI 應用領域。
英偉達看到了訓練方面的機會,這是一個巨大的數據中心機遇。機器人領域的企業面臨的問題是缺乏數據,因此英偉達在英偉達 Omniverse 中提供了一個數據生成平台。公司還希望通過模擬來推動行業發展,管理層認為這是其最具優勢的領域。
花旗對英偉達的目標價為 175 美元,基於 2025 財年的每股收益估算,給予約 35 倍市盈率。這一倍數接近其一年的歷史均值,但低於三年和五年的均值。
摩根大通:AI 與加速計算驅動英偉達萬億市場機遇,目標價上調至 170 美元
摩根大通的研究團隊預計,未來十年及更長時間內,對人工智能和加速計算的支出將保持強勁。英偉達在數據中心領域的收入增長預計將持續到 2025 年,主要得益於新一代 Blackwell 產品的產能提升以及強勁的市場需求。
長期來看,英偉達將通過佔據價值 1 萬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的更大份額,實現顯著收入增長。這一趨勢受到加速計算轉型及 AI 解決方案需求上升的驅動。
摩根大通表示,Blackwell 相關產品的生產按計劃進行,預計將支持 2025 年的收入增長。但進入 2025 年後,市場的供需關係仍可能保持緊張,特別是在先進封裝技術、先進內存、網絡設備等領域。
為解決供應鏈挑戰,英偉達團隊正在與供應鏈合作伙伴緊密協作,逐步緩解瓶頸問題。例如,GB200 和 Ultra 產品線預計將在 2025 年晚些時候實現產能增加。
訓練模型的複雜性、新的擴展定律以及測試時間計算的需求,預計將繼續推動對 GPU 計算能力的長期需求。摩根大通指出,隨着推理和長期思考在 AI 推理應用中的份額增加,測試時間的計算變得至關重要。
英偉達的解決方案在系統集成性、軟件堆棧、生態系統以及易用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種全面的系統解決方案使其在性能上優於定製 ASIC 解決方案。摩根大通預計,企業、垂直市場以及主權客户將繼續青睞英偉達的技術。
代理 AI 被認為是英偉達企業客户需求增長的關鍵驅動力。為了加速代理 AI 的應用,英偉達推出了針對特定業務場景的 Blueprints 解決方案,例如呼叫中心、欺詐檢測和風險管理。報告估計,這一領域將對企業和垂直客户收入的增長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在 2025 年 CES 展會上,英偉達推出了下一代 Blackwell GeForce RTX 50 系列產品,其性能較上一代提升約 2 倍。同時,英偉達還發布了專注於 AI 項目的小型超級計算機 Project Digits。摩根大通表示,這些舉措展示了英偉達在高端遊戲及 AI PC 領域的強勢地位,併為其從高端遊戲市場擴展到消費市場提供了良機。
摩根大通對英偉達的評級為 “增持”,目標價為 17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