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glasses ignite the "century battle"

站在 Meta 的肩膀上。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周智宇
2023 年 9 月,Meta 與 Ray-Ban 聯手推出了第二代 AI 眼鏡 Ray-Ban Meta,一舉點燃了 AI 眼鏡市場,目前銷量已經突破 200 萬台,是首個銷量超預期的 AI 眼鏡。
在看到 AI 眼鏡市場的無限潛力後,去年下半年以來,AI 眼鏡熱度持續升温,眾多玩家湧入這一賽道,紛紛對標 Meta,想要創造第二個爆款 AI 眼鏡。
作為國內 AR 龍頭,雷鳥創新絲毫不掩飾自己想要超越 Meta 的野心。1 月 7 日,在被成為 “科技圈春晚” 的 CES 期間,雷鳥創新了舉行了主題為 “Meta,Beyond” 的發佈會,正式發佈雷鳥 V3 AI 拍攝眼鏡。
雷鳥創新創始人兼 CEO 李宏偉直言,2025 年註定是 AI 眼鏡的世紀大戰之年, 而所有這一切的導火索其實都來自第二代 AI 眼鏡 Ray-Ban Meta,它一經上市就席捲了整個市場。
李宏偉毫不掩飾對競爭對手的的讚賞。他表示,作為一家軟件起家的公司,Meta 在第二代 Ray-Ban Meta 的設計中,有着和蘋果一樣的細節追求,Meta 就是 2024 年 3000 元以內智能眼鏡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雷鳥創新的目標也非常清晰,就是要在同樣價位段的情況下,讓雷鳥 V3 做到在耳機、相機、AI 和眼鏡四個方面的體驗都全面超越 Meta。“真正站在 Meta 的肩膀上,設計一款超越 Meta 的產品。”
據悉,雷鳥創新早在 2022 年 5 月就已經開始了產品的開發工作,前期設計了 V1 和 V2 兩款產品,他們都是基於攝像頭為出發點的原型機,但在 2023 年 9 月,meta 驚豔發佈後,雷鳥創新決定結合之前的經驗,推倒重來,開發第三版原型機。
最終走向市場的雷鳥 V3 AI 拍攝眼鏡,搭載了獵鷹影像系統、通義千問獨家定製大模型、第一代驍龍®AR1 旗艦級芯片、定製揚聲器等諸多創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雷鳥 V3 也是國內首個搭載定製大模型的 AI 眼鏡。在 2025 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阿里雲宣佈與雷鳥創新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阿里雲通義系列大模型將為雷鳥創新的 AI 眼鏡提供獨家定製的全套 AI 技術和產品支持,雷鳥 V3 算是是雙方合作第一個落地的產品。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雷鳥創新在價格上也誠意十足。目前 Meta 在國內能買到的最便宜的版本大概是 2899 元,而雷鳥 V3 最終定價為 1799 元。(眼鏡盒套裝版 1999 元,墨鏡款 2299 元)。
雷鳥 V3 無疑將打響 2025 年 AI 眼鏡世紀大戰的第一槍。
“百鏡大戰” 一觸即發。自 2024 年以來,國內眾多廠商相繼宣佈推出 AI 眼鏡。
目前國內投身 AI 眼鏡賽道的玩家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 AR 眼鏡廠商,如雷鳥創新、李未可科技、Rokid 等;二是手機廠商,如華為、小米、星紀魅族、OPPO 等;三是互聯網大廠,如百度、字節跳動等。
國內外已有眾多 AI 眼鏡產品火速面世。如國外的 Ray-Ban Meta、Solos AirGo Vision、 Frame AI 智能眼鏡等;國內的則有雷鳥 V3、李未可 Meta Lens Chat 、界環 AI 音頻眼鏡、星紀魅族 StarV Air2 等。
正如李宏偉所言,“眼鏡這個賽道其實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熱鬧過”,從創業公司到巨頭,從互聯網到手機企業,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科技公司都開始入局眼鏡賽道。
AI 大模型將引發一場終端革命,而在眾多終端設備中,AI 眼鏡被視作 AI 大模型的最佳落地載體之一。
AI 眼鏡市場潛力巨大。中泰證券研報顯示,AI 智能眼鏡賽道目前的發展階段,可以對標 2014 年的智能手錶,後續放量可期。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經過多輪產品迭代,AI 眼鏡的成功範式或已出現,預計 2024 年出貨約 200 萬部,滲透率 0.1%,市場規模約 36.5 億元。展望未來, AI 眼鏡有望打造下一個移動終端。
另據 wellsennXR 預測,從 2025 年起,在傳統眼鏡銷量穩定增長的背景下,AI 智能眼鏡將快速向其滲透。2029 年,AI 智能眼鏡年銷量有望達 5500 萬副。
AI 眼鏡的風潮越吹越烈,2025 年或為 AI 眼鏡產品起量的重要時間節點,但 “百鏡大戰” 也將導致行業競爭激烈,要想在這場 AI 眼鏡軍備賽中突出重圍,各大廠商都必須嚴陣以待。